代百晟 張艷林
摘要:《鋼琴教學指南》是一本專門研究鋼琴教學的著作,它與傳統的以總結鋼琴演奏經驗為主的教材不同,從大道至簡的哲學角度出發,探索鋼琴教學的本質規律,在教學中引入了辨證施教策略,對如何有效地培養演奏能力,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創新性研究。
關鍵詞:鋼琴;教育;創新性研究
一、我國鋼琴教育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在重要的音樂活動和賽事中,中國選手不斷嶄露頭角,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中國鋼琴教育水平近幾年有很大提升和變化,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鋼琴教育和發展的不均衡,尤其是欠發達地區鋼琴教育發展十分滯后。現有的師資隊伍不能滿足鋼琴教育的需求,更不能解決國內整體教育資源短缺和教學水平不足的問題。學生所反映出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實力的競爭。
為推動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教育家、學者們通過編寫教材、書籍,不斷深入理論研究,豐富文獻資料,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經典的著作。近來,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鋼琴教學指南》《劉靜/著)是一本專門研究鋼琴教學的專著。該書作者有十五年從事社會普及性少兒鋼琴教學及高校專業鋼琴教學的經歷,多屆學生在國內重要賽事中獲獎。此外,作者在高校連續多年擔任“鋼琴教學法”課程主講教師,對教學理論有深入的了解。研究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對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著作與傳統的以總結鋼琴演奏經驗為主的教材不同,從大道至簡的哲學角度出發,探索鋼琴教學的本質規律,對如何有效地培養演奏能力,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創新性研究。
二、《鋼琴教學指南》的學術價值
(一)內容細致
該著作主要論述鋼琴教學與演奏,全書共十五章,分為兩大部分,即少兒鋼琴教學專題研究和鋼琴演奏與教學專題研究。其中少兒鋼琴教學研究有八個章節,分別是少兒鋼琴教學的準備工作、少兒鋼琴教學法則與授課誤區、少兒鋼琴演奏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體態律動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運用、怎樣上好優質鋼琴小組課、少兒舞臺實踐指導、少兒鋼琴教學中的溝通藝術、如何讓試聽課更有吸引力。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專題有七個章節,分別是基本彈奏方法、鋼琴演奏技巧的訓練、踏板、樂感的培養、視奏、聽力訓練、教學曲目的搭配。附錄為鋼琴教學箴言,其中包含儒家學派《論語》中的教學思想。著作對本專業現有的科學理論進行了深化、創新和發展,研究了鋼琴教育的全過程,對學科建設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實用性強
研究者關注學術熱點和前沿,對鋼琴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建議。著作第四章闡述了體態律動在少兒啟蒙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引用了達爾克羅茲的教學觀點,并且提供了操作性強的教學方式。研究者在舞蹈專家的指導下,為經典鋼琴啟蒙教材《小湯》第一冊中的11首樂曲設計了體態律動,旨在通過肢體運動讓琴童感受音高、節奏、強弱、休止等音樂元素,著作中配有圖片與解說。這項研究深入學科前沿,填補了國內關于體態律動如何與鋼琴啟蒙教育相結合的學術空白。在第二章中作者將鋼琴教學方法歸納為重復法、引導法、預防法、口訣法和練習法。其中重點闡述了預防法的重要性,并引用唐代醫學大家孫思邈的醫術理念,指出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提前預防學生的錯誤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口訣法研究中,研究者對彈奏技術動作、音階換指、樂句呼吸等教學要領進行了簡明口訣歸納。同時還借鑒了其他藝術門類的教學方法,比如吸取小提琴大師林耀基的教學精華移植到鋼琴教學之中,把技術訓練的基本標準歸納為“勻、準、美”。目前,國內鋼琴教學對于口訣法的歸納尚屬空缺,僅僅只有關于樂理知識的口訣總結。口訣法的研究與著作中大道至簡的教學觀點一脈相承。
(三)選用凈版譜例
巴赫、貝多芬、肖邦等在鋼琴藝術史上起巨大作用的作曲家,他們的鋼琴作品被出版過不計其數的不同版本,有的版本是為教學之用的教學版,還有的版本甚至違背了作曲家的本意任意增刪音符、修改奏法,造成了與風格不符的解釋,讓人真假難辨。因此,選用凈版樂譜才能更加貼合作品的原貌。著作中列舉了大量譜例供讀者揣摩和理解,其中關于國外的曲譜,作者均參考享有國際學術聲譽的維也納原版、德國亨樂原版和波蘭國家版,將“凈版”作為研究鋼琴教學與演奏的出發點,確立了學術依靠,足以見作者對待版本的嚴肅態度和專業性。
(四)辨證施教
鋼琴教學引入辨證施教策略無疑有特殊的意義,教師如果能從辨證的角度去解決學生彈奏技巧上的疑難,將會使問題迎刃而解。比如,快速跑動的樂段需要一定時間的慢速練習,才能使手指動作更加準確,而慢速歌唱性的樂曲需要稍稍用流動一些的速度來練習,從而更好的體會樂句的感覺。弱奏片段可以適當用強奏練習,以此加強指尖及力量傳送的感受,這樣就避免了聲音發虛的問題,等等。
結語
我國有數以萬計的琴童,優秀的鋼琴家和優秀的教師也人才輩出,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對鋼琴教學著作的社會需求,及時出版了這本《鋼琴教學指南》。劉靜學者長期耕耘在鋼琴教學一線,始終堅持繼承與借鑒相結合,查閱了豐富的文獻資料,走訪了多位德高望重的鋼琴教育大家,潛心研究、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終成力作。筆者相信,隨著一代又一代學者們的不斷努力,我國鋼琴教育事業必將蓬勃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