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溫潤春日,秦嶺深處柞水縣金米村木耳大棚、木耳種植地,一片豐收的景象。
盛夏時節,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成行成片,綠意盎然,蔚為壯觀。
秋日雨后,河南信陽光山縣,空氣清新,萬畝油茶綿延于各個小山之間。
數九寒冬,山東菏澤的溫室里,綻放的牡丹千姿百態,爭奇斗艷。
春夏秋冬,山高水長。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小作物托起大產業,各地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發揮特色優勢做大市場,讓農民錢包鼓起來。
要立足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正在化作全國各地的生動實踐,“讓鄉親們富而忘憂”的愿望正在日益成為現實。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是這并不能削減中國脫貧攻堅的信心。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發展特色產業扶貧之路,因地制宜開辟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扶貧新路徑,通過種植非主要農作物帶動群眾實現脫貧穩增收,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