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連環
(福建省閩東水產研究所,福建 寧德 352100)
非洲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又稱金剛蝦、斑節王、非洲草蝦王等。由于其生長快、個體大、適鹽范圍廣、抗病力強、售價高等特點,養殖效益較為顯著,越來越受養殖戶青睞。近年來,全國各沿海省市陸續開展非洲斑節對蝦養殖,隨著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對苗種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提高苗種培育的成活率尤為重要。鹽度是對蝦苗種培育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直接關系到對蝦苗種培育的成效。目前,關于鹽度對蝦類幼體變態發育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尤其非洲斑節對蝦幼體對鹽度的耐受性相關研究在國內尚未見報道。該試驗研究了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培育成活率及變態時間的影響,以期為非洲斑節對蝦人工育苗的成功提供技術參考。
試驗于2019年5月初在福建寧德興福育苗場進行。試驗海水經一級沉淀、砂濾、38%甲醛消毒后曝氣48 h,加EDTA 8 g/m3溶解后靜置備用,海水基礎鹽度25;試驗裝置為高1.2 m的錐形玻璃鋼鹵蟲孵化桶,培育水位1 m、有效水體為500 L,每個試驗桶均充分曝氣;試驗無節幼體(N3)來自廈門海滄育苗場(無節幼體到場水溫26℃,海水鹽度29)。
人工配合餌料采用雙色蝦片、螺旋藻粉、海洋紅酵母、海草粉、黑粒、滋豐BK505、BP等;動植物餌料使用牟氏角毛藻、輪蟲、鹵幼。
試驗水溫采用自動控溫防水電加熱棒,鹽度測量使用廈門水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電子鹽度計,型號YDJ-5,理化因子使用奧克丹(Octadem)便攜式水質分析儀測定。
1.2.1 試驗設計 設置培育海水鹽度25、26、27、28四個梯度試驗組,每組3個平行,每個平行使用1個試驗桶。投放無節幼體前,備用海水再經過脫脂棉袋過濾,用鹵水調節到所需鹽度并保持恒定;無節幼體每桶放 3×104尾/m3,密度為 6×104尾/m3。試驗開始后,培育海水水溫由投放幼體時的27~28℃逐漸升到31~32℃。
1.2.2 日常管理 幼體培育日常管理見表1。培育過程用益生菌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水質指標保持pH 值 7.7~8.1,氨氮(NH3)<0.5 mg/L,亞硝酸鹽(NO2-)<0.02 mg/L,溶解氧(DO)>5 mg/L。1.2.3 數據來源及處理方法 用顯微鏡或肉眼觀察各階段幼體變態情況,當出現下一期幼體時,將幼體發育所需時間確認為該階段幼體變態時間。階段結束幼體數量指幼體80%-90%變態以后的數量[1],用燒杯隨機取樣二次計數,取平均值,計算各階段結束幼體數量。試驗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數據采用SPSS17.0分析,Ducan’s多重比較分析差異性。

表1 各期幼體培育日常管理表
總成活率(N3-P6)=試驗結束存活仔蝦數/初始無節幼體數×100%;
階段成活率=階段結束時幼體數量/階段初始時幼體數量×100%。
N3-Z1,Z1-M1,M1-P1,P1-P6代表對蝦幼體培育四個變態階段。
試驗結果表明(表2),鹽度對對蝦幼體的總成活率影響顯著(P<0.05),且隨著鹽度的升高,幼體培育成活率越高,鹽度25試驗組平均成活率最低(22.0%),鹽度26次之(32.1%),鹽度27和28試驗組成活率最高(分別為41.3%和41.7%),但二者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鹽度非洲斑節對蝦幼體總成活及階段成活率 %
從表2可以看出,各變態階段中幼體對鹽度的耐受性不同,在N、Z階段,隨著鹽度的升高,成活率逐漸提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M階段幼體對鹽度的耐受性稍強于N、Z階段,成活率在鹽度26~28的試驗組中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鹽度25試驗組具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p階段幼體對鹽度的適應性最強,各試驗鹽度的仔蝦幼體成活率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從圖1~圖3可以看出,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 N3-Z1,Z1-M1,M1-P1階段變態時間有影響,鹽度越低,幼體變態時間略長,但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鹽度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許多甲殼動物都具有一定程度廣鹽適應性。目前針對對蝦養殖中鹽度適應范圍的研究較多,據姚海富[2]等發現,非洲斑節對蝦養殖適宜鹽度5-30,杜學芳[3]發現斑節對蝦在鹽度15~30下養殖產量并沒有差異統計學意義。而關于鹽度對蝦類幼體變態發育的影響。Panikkar[4]研究發現:在較低鹽度下,幼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調節滲透壓平衡,用于其他方面的能量減少,導致幼體的變態發育受影響,成活率降低;陳作洲等[5]發現,鹽度對凡納濱對蝦成活率影響極其顯著,隨著鹽度的增加而顯著提高。該試驗結果顯示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培育影響顯著,隨著鹽度升高,幼體培育成活率越高,符合相關研究結果規律。
鹽度與養殖動物的滲透壓、生長和發育關系密切[6],是影響非洲斑節對蝦幼體各階段成活率的重要因子。朱昔恩等[1]研究表明,凡納濱對蝦幼體鹽度低于20時,蚤狀幼體停止發育變態,該試驗結果表明無節幼體、蚤狀幼體在鹽度25平均成活率明顯低于其他高鹽度試驗組(P<0.05)。Bouaricha[7]研究表明日本沼蝦從糠蝦幼體開始,隨著鰓的發育,滲透壓調節能力顯著提高,此結論或許可以解釋該試驗,糠蝦階段和仔蝦幼體階段耐鹽性強,培育成活率高于無節、蚤狀幼體階段的原因。趙玉超等[8]研究結果凡納濱對蝦幼體在鹽度27~33范圍,成活率無差異統計學意義,與本試驗鹽度25~28時,仔蝦幼體培育成活率無差異統計學意義,與該試驗結果相近。
影響幼體發育變態時間的主要因素為溫度、鹽度、餌料、培育密度等。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發育變態時間的影響未見報道,該試驗在溫度、餌料、培育密度相同條件下探討不同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發育變態時間,結果表明,鹽度對非洲斑節對蝦幼體 N3-Z1,Z1-M1,M1-P1各階段發育變態時間有一定影響,低鹽度條件下,變態所需時間稍長,但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與朱昔恩[1]等研究不同鹽度對凡納濱對蝦的變態時間影響不顯著的結果相同。
非洲斑節對蝦幼體各變態發育階段對鹽度的耐受性隨著幼體發育而逐漸升高(N<Z<M<P),在人工培育非洲斑節對蝦苗種的過程中,應控制鹽度不低于27,將有助于提高幼體培育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