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龍 ,馮亞明 ,楊智景 ,盧程 ,陶鑫
(1.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泰州農科所,江蘇 泰州 225300;2.泰州市農業農村局,江蘇 泰州 225300;3.靖江市鑫源家庭農場,江蘇 泰州 225300)
長春鳊是長江名特優水產品之一,營養豐富,病害少,是草魚、團頭魴等草食性魚類的最佳替代品種,市場前景廣闊。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又稱“跑道”養殖模式。該模式通過設置一定數量的養殖“跑道”,將整個池塘分為養殖區和凈化區兩個部分。“跑道”為養殖區,面積占整個池塘水面積的3%~5%,其余部分均為凈化區。養殖區配備微孔增氧、推水、排污等設施設備,將養殖品種集中“圈養”于跑道內。養殖區與凈化區的結合使養殖池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圈,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
2019年,在試驗示范基地開展了池塘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長春鳊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益。現將試驗過程和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水質清新,無污染。在一個長條形的池塘長邊中間,建造聯排“跑道”,“跑道”底部硬質化,“跑道”墻壁由塑料缸筑成(圖1),規格為長×寬×高=20 m×5 m×2.2 m,池塘總面積 162×667 m2。“跑道”總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2%。跑道的一側配備微孔增氧,既能增氧,又能推水;另一側為集污區,配備廢棄物吸污系統。養殖系統配備大功率增氧機,保證水體的溶氧量在5.5 mg/L以上,每個“跑道”配備自動投飼機一臺。凈化區為池塘剩余水面,水深2.2~2.5 m,主要用于水體的凈化循環,凈化區配備了兩臺葉輪式增氧機。
苗種放養前1周,檢測水質,確保符合養殖要求。同時檢查整個養殖系統各部分設備是否完好。
苗種為靖江市濱江水產良種場繁育的優質苗種。放養前用濃度 3%~5%的食鹽水消毒5 min,魚種規格12~15尾/kg,放養時間為4月中旬,放養密度為 65~80 尾/m2。
投喂浮性全價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2%。通過自動投餌機投喂,馴食3 d即正常攝食。日投兩次,總投喂量為魚體質量的2%~5%,并根據攝食情況、水溫和天氣變化及時調整投喂量。
由于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養殖密度通常較高,因此池塘配備相應功率的發電機作為應急電源,養殖區配備水質實時監測及報警裝置,實時監測水體溶氧、水溫、pH等常規水質指標。
天氣情況較好時,定期檢查養殖設備、水質、攝食等情況,及時撈出病死魚,并立即診斷,做出處理;暴雨、連續陰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期間,24 h安排人員輪流值班。同時做好日常生產記錄檔案。
長春鳊通過拉網捕撈,捕撈時間為11月中下旬,商品魚規格 550~600 g/尾。
2019年筆者單位在靖江市鑫源家庭農場開展了長春鳊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專題試驗,試驗分別在4#、9#、10#三條“跑道”內進行。試驗時間是一個自然生長周期,即2019年4月中旬至11月中旬。苗種放養情況如下表1所示。
養殖至11月20日,共收獲長春鳊21 625尾,合計總重12 336 kg,平均規格570 g/尾,平均成活率93.9%。具體收獲情況和經濟效益見表2和表3所示。

表1 苗種放養情況表

表2 試驗收獲情況表

表3 經濟效益分析表
長春鳊具有的集群性好、適應性強、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等特性決定了它能夠適應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另外,長春鳊肉質鮮美,脂肪含量低,在江浙一帶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供不應求,因此適應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較高的運行成本。
該試驗為了使放養的長春鳊魚種更好更快的適應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放養初期的水流略小,之后之間增大,以增強魚種的適應性。流水養殖下的魚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整個養殖期間并未發生病害。但同時,流水養殖使得魚的活動量增加,能量消耗更大,因此應適當提高投喂的配合飼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