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梅
(通化礦業集團總醫院 神經內科,吉林 白山 134300)
偏癱也稱之為“半身不遂”,是神經內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類型,常見的病癥主要有輕偏癱、弛緩性偏癱等[1]。偏癱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打擊患者的生活及生存信心,部分患者還會因此患上抑郁癥,所以,對偏癱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盡快恢復正常生活[2]。因此,本文將選擇我院接納的70例偏癱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通過觀察以及探討進一步了解綜合性康復治療在神經內科偏癱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正確認識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科室接納的70例偏癱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常規組患者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46-80歲,平均(61.2±7.1)歲,其中,腦出血、腦梗死、腦外傷各為18、12、3例,其他情況為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年齡為49-85歲,平均(61.6±7.5)歲,患者中,腦出血、腦梗死、腦外傷各為16、15、2例,其他情況為1例。兩者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觀察納入標準,并在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條件下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性成立。
1.2 實施方法。兩組患者中,常規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的康復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是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措施。全部患者在入院后都將實施常規治療,由相關的護理人員進行舒張血管、營養神經等治療措施,并對患者的微循環系統進行有效改善,針對具有合并情況的患者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法:
第一,運動康復治療,醫務人員指導并幫助患者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即座位平衡以及被動活動訓練,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恢復情況進擊球、行走等肢體功能練習,患者每天進行兩次康復訓練,每次訓練時長為十五分鐘。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發生偏癱的部位進行負重,對功能障礙肢體進行相應的按摩,對比較容易出現強直的關節要盡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譬如:肘關節以及膝關節等;醫務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兩手交替拍球,進而逐步提升患者自主生活以及肢體協調等能力;在指導患者進行行走訓練過程中要提醒其保持步幅適宜、均勻,先將一只足跟部提起,在重心平穩之后在將另一只足跟提起,在此過程中要合理、科學、有序地進行。
第二,心理疏導,偏癱會使患者的肢體功能受限,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患者極易出現各種消極的情緒,在接受治療時不夠積極,不肯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等。對此,有關的醫務人員要與患者進行良好、積極的溝通以及交流,觀察患者的心理情況,并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等,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負擔,增強其治療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要與患者家屬進行相應的溝通,引導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鼓勵以及支持,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自信心;
第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在進行治療過程中,有關的醫務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吃飯、洗漱以及上下樓等各種基本的生活能力練習,并適當地進行語言訓練,先從相對簡單的單音詞開始練習發音,循環漸進,使其能相對順暢地將字詞突出,與此同時,護理人員以及家屬要與患者進行對話練習,不斷地刺激患者的語言功能,進而逐步恢復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交流能力,這有助于提升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3]。
1.3 評估標準。兩組患者均參照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HAMD評分進行有效的觀察及其對比。其中,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效果顯著、治療效果一般、治療效果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分數越高則說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越好;HAMD評分其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標準差為(±s),組間對比以t檢驗,組間結果用χ2檢驗,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中,其常規組為82.8%(29/35)例,觀察組為97.1%(34/35)例,觀察組表現效果優于常規組(P<0.05),組間對比意義顯著,具體數據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n(%)]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HAMD評分,常規組與觀察組改善效果均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組間對比意義顯著。具體數據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H神AM經D功評能分缺比損對評(分±、s肢,體分)運動功能評分以及
偏癱在神經內科中比較常見,其引起的大多數原因為腦血管疾病,其主要癥狀為患者的肢體以及語言功能會出現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對其進行及早、有效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患者腦神經元組織,進一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各項疾病癥狀[4]。在常規的治療中,通常是采取有關藥物進行治療,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癥狀,但是其治療效果不夠明顯。在醫療服務不斷發展背景下,綜合性康復治療被逐步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肢體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治療干預,進而逐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5]。通過此次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HAMD評分對比中,表現效果都相對顯著,可進一步表明,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具有積極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偏癱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病癥,促進其肢體功能等的改善,對患者的情緒也有積極的調節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