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
(欽州市浦北縣中醫醫院,廣西 欽州 5353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主要指膝關節部位骨質增生或軟骨發生病理變形,導致骨關節發生一系列病理表現的骨科疾病[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部分患者關節發生炎癥后可累及內側間室,進而造成日常行動不便,嚴重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臨床針對癥狀較輕者多采取口服止痛藥、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等保守治療,而對于癥狀較重者則采取手術治療,如全膝關節置換、脛骨近端高位截骨、關節鏡下清理術等。有學者認為,手術治療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對于采取何種手術方式還存在一定爭議。所以,為了有效的促進廣大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選擇我院就診的4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針對其所應用的不同手術療法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4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50-70歲,平均(60.36±6.54)歲;病程3個月至5年,平均(2.21±1.10)年。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0-72歲,平均(60.87±6.71)歲;病程2個月至5年,平均(2.13±1.04)年。上述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的差異性(P>0.05)。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骨性病變、關節間隙、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其他的慢性疾病、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納入標準:無其他骨性病變、慢性疾病、自愿參與到此次研究活動中的患者。
1.2 方法。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行全膝關節置換術,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取患者為平臥位,并在所有 患者的大腿上安裝氣囊止血帶,在膝蓋正中切口長度為15-18公分,依次將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以及髕旁內側依次切開關節囊,并將患者的髕骨向外側翻轉,使患者的關節腔充分暴露,根據手術的實時情況適當松解患者的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在對患者的股骨、脛骨截骨、測試伸膝、屈膝間隙等進行反復的調試后,按照相應的假體。觀察組患者均行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術,具體步驟如下:護理人員遵醫囑給予所有患者戴芬75 mg口服,每日一次,在連續服用一周后,護理人員可以適當減少患者的藥量,待到患者疼痛難忍時再給予患者口服藥,持續一周,之后在患者的關節腔內注射20 mg的玻璃酸鈉,每周一次,注射療程設為5周。
1.3 評價指標。將上述所有患者的手術療效分為治愈、顯效與無效三個維度。其中,治愈:患者的膝關節疼痛癥狀完全消失,關節活動自如,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需;顯效:患者的膝關節疼痛癥狀明顯減輕,關節活動相較于以往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部分日常活動不受影響,比如蹲起、上下樓梯等;無效:在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關節疼痛情況并未得到顯著的改善,甚至還有加重的傾向。治愈率=治愈患者數量/患者總數。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專業的數據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差表示,并用t對其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對其進行檢驗,用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比較具有顯著的差異性。
2.1 兩種手術療法的治愈率比較結果。對照組治愈患者數量為15例、顯效患者數量為5例、治愈率為75%;觀察組治愈患者數量為18例、顯效患者數量為2例,治愈率為90%。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種手術療法的治愈率比較結果[n(%)]
2.2 兩種手術療法的成本比較結果。對照組患者所花費的手術總成本為(1968.36±427.64)元;而觀察組患者所花費的手術總成本為(1124.34±232.66)元。通過比較得知,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成本總支出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兩種手術療法的成本比較結果(±s)

表2 兩種手術療法的成本比較結果(±s)
?
3.1 膝關節炎的病理特征。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的病變,其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體,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膝蓋的紅腫、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樓梯、坐起力行時,患者均表現為膝蓋部位的酸痛感[1]。少數患者也會隨之伴有腫脹、積液、彈響等臨床癥狀,如不及時治療,會進一步引發為關節的畸形、殘廢。導致膝關節炎的原因主要為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過度勞累或者遭受的外傷,因為其發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群,所以也是引發廣大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同時,若患者自身的體重過重,走路的姿勢不正確以及長時間的下蹲、膝關節長時間受涼也是導致膝關節炎的主要原因。
3.2 在膝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越來越多的新型療法漸漸的取代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因為其安全性高、預后恢復快、療效顯著等優勢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青睞,比如膝關節炎的臨床治療工作中常見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5]。這種手術療法是近代人工髖關節成功應用于臨床治療工作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技術,它能夠有效的根除晚期膝關節病痛,改善膝關節的不適癥狀,尤其是日常活動障礙的患者,從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興的手術療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以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療法為主,通過對關節腔內積液性質的分析,在抽取多余的積液后,向患者的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玻璃酸鈉是機體關節滑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機體關節腔起著潤滑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保護機體的關節軟骨,并有效的抑制軟骨的變性,從而改善病理性的關節液,增加機體的滴滑功能,因為其醫療成本低、安全性高,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一致好評[6-7]。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患者采取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術治療后,發現其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對照組(P<0.05)。說明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術能夠提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另外,對照組患者的檢查費為168元、手術治療費為(1968.36±259.64)元,總成本為(1968.36±427.64)元;觀察組患者的檢查費用為130元、手術治療費用為(1124.34±102.66)元,總成本為(1124.34±232.66)元。通過比較得知,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成本總支出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該結果足以說明了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療法自身所具備的優勢。本研究雖然對不同手術方法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分析,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納入病例數較少,隨訪時間較短,研究指標不夠深入等,所以為了確保患者的遠期療效,我院未來將繼續納入符合標準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同時也希望更多學者深入補充研究,以更好地觀察不同治療方法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的治療效果,從而不斷擴大患者的受益面。
綜上所述,在眾多的膝關節炎手術療法中,玻璃酸鈉關節腔穿刺注射療法憑借其自身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得到了廣大醫務人員的一致認可,是一種成本低、療效佳、見效快、安全性高的關節炎手術療法,其取得的療效顯著,讓更多的關節炎患者樂于接受治療,值得我國臨床醫學的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