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祥,黃文鵬,蔣毅
(桂林市婦幼保健院 泌尿外科,廣西 桂林 541004)
鞘膜積液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疾病,長期的慢性鞘膜積液因張力大容易影響到睪丸的血供,很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育能力,所以及時治療是避免這一嚴重問題的主要方法。經學者研究證實,幾乎所有小兒鞘膜積液發病原因是先天性鞘狀突未閉引起,所以手術行鞘狀突高位結扎是其根治的最佳治療方式,在腹腔鏡還未被大范圍應用前手術方式大多以開放性手術為主,但是開放手術創傷大,術后容易形成瘢痕從而影響美觀,且復發率高、術后容易并發陰囊水腫[1],近幾年隨著腹腔鏡的應用,發現其具有恢復快、美觀、手術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和復發率低少等多項優勢,另外還可探查及發現對側是否存在隱匿性病變,如存在即可同時行雙側手術,避免二次住院及二次手術,減輕病患的痛苦及經濟負擔[2]。本文將分別應用腹腔鏡和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鞘膜積液,并對療效進行分析比對。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診治的150例小兒鞘膜積液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為2組每組75例,納入指標:①所有患兒在入組前均與監護人進行了溝通并屬于自愿加入本研究;②陰囊或腹股溝存在無痛性囊性包塊,超聲檢查見液性暗區;③透光試驗結果呈陽性。排除指標:存在手術禁忌癥的患兒。對照組男70例,女5例;年齡1-5歲,平均(3.34±3.41)歲;病程1-3年,平均(2.12±0.87)年。觀察組男69例,女6例;年齡1-6歲,平均(3.40±3.50)歲;病程1-4年,平均(2.34±0.90)年;組間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開放性手術,手術方式:全麻后在患側腹股溝管內環上方切一橫紋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打開腹股溝管暴露精索,在精索前內側方找到鞘狀突,將其剝離至腹股溝內環口處,用絲線高位結扎并切除多余鞘突,遠端鞘膜囊予開窗放出積液或行鞘膜翻轉,檢查無異常后依次關閉切口,如圖1。

圖1 傳統開放手術
1.2.2 觀察組在單孔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手術方式:常規進行術前準備,協助病患取頭低足高位,將患兒臀部墊高以利于暴露內環口,在患兒臍窩做一切口,然后建立人工氣腹,將氣壓維持在6-8 mm汞柱之間,然后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下探查雙側內環口是否閉合,如雙側內環口處均未閉合,則同時行雙側鞘狀突高位結扎手術;先在內環口上緣腹壁投射點上取一1 mm左右的微型小切口[3],將帶有雙股絲線的疝鉤針從切口穿入,到達腹膜外間隙后繞內環口內側緣潛行直至貫通內環口的內半圈,完成后將線頭留在腹腔,線尾留在體外,同法疝鉤針于腹膜外間隙在內環口外半圈繞行半圈后將前面留在腹腔內的線頭拉出腹壁,排空陰囊內氣體及液體后,在腹腔外將兩股線進行打結,閉合鞘狀突內環口,如圖2。在術中探查對側時發現隱匿性發病18例,同時給予雙側手術。

圖2 腹腔鏡下高位結扎鞘狀突
1.3 觀察指標。比對2組患兒各項指標,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平均值越低表示結果越好;記錄并比對2組患兒術后并發癥情況;本次觀察組術中發現對側隱匿性發病18例,同時予以行雙側手術;觀察組中術后回訪6個月,有6例出現對側發病。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應用t檢驗,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比對2組患兒各項指標,觀察組均優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對側隱匿性病灶的查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P<0.05。溝管結構,也不需要在腹腔鏡下將縫線打結[5],操作技術簡單大大的縮短了手術時間;腹腔鏡下視野清晰,可避免損傷精索、血管、輸精管等重要組織;另外腹腔鏡手術還有一個亮點是可以探查對側病變,若發現對側存在隱匿性病變,即可同時進行雙側手術治療,避免二次手術及住院給病患帶來痛苦[1],單孔腹腔鏡因為在臍旁開的切口相對于開放手術切口非常小,如圖3,創傷小所以術中出血量少,恢復時間也比較短[3],而且經本文證實術后幾乎不會發生并發癥。

圖3 術后切口美觀
從本文結果比對中得知,觀察組數值均優過對照組。綜上所述,分別應用腹腔鏡和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鞘膜積液,比對后發現前者具有恢復時間短、手術出血
表1 比對2組患兒各項指標(±s)

表1 比對2組患兒各項指標(±s)
?
如表2,比對2組患兒術后并發癥情況,觀察組患兒陰囊水腫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術后對側發病率和術后復發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比對2組患兒術后并發癥情況及復發率[n(%)]
小兒鞘膜積液主要是因為腹膜鞘狀突先天閉合不全,一般不存在腹股溝三角區肌肉或筋膜薄弱[4]。開放手術是通過單純結扎鞘狀突,但是術后創面較大,易形成瘢痕、陰囊水腫等并發癥,而腹腔鏡僅需通過單個穿刺孔即可進行手術,切口小,皮膚不用縫合,無明顯疤痕;術中經皮穿刺腹膜外游離整圈鞘狀突,不破壞腹股少、美觀、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優勢,另外在腹腔鏡手術中我們可探查及發現對側是否存在隱匿性病變,如存在即可同時行雙側手術,避免二次住院及二次手術,減輕病患的痛苦及經濟負擔,所以我們認為可在我院進一步開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