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濤
(萊西市武備衛生院,山東 萊西 266612)
在臨床醫學中,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主要成因是由于年齡的遞增導致的身體骨骼機能下降退化,集中表現為: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量減少等[1]。同時在該類疾病的治療中,采用內固定的失敗率較高,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其自我恢復能力較低,容易出現骨折不愈合或者延遲愈合的情況,同時臨床有文獻指出患者的骨代謝指標的異常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針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中多采用一直破骨細胞活性的藥物進行干預,但是效果較為一般且沒有對于老年骨質疏松這一問題進行根治,出現治標不治本的情況[2]。針對于這一情況,我院特選擇來我院來接受治療的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8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治療組與中藥治療組,旨在探討觀察在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的治療中,采用三期辨證中藥復方對其骨代謝標志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資料。選擇來我院來接受治療的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8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患者治療時間選擇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均在我院進行微創骨折固定手術。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治療組與中藥治療組,兩組各分配44例。以上患者均確診為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常規治療組中男女各22例,年齡67-80歲,平均(77.8±8.3)歲;中藥治療組中男女各22例,年齡69-81歲,平均(75.8±6.3)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大(P>0.05)。
1.2 觀察方法。為兩組88例患者均選擇常規術后鍛煉方案,具體方案如下:①術后進行翻身等較為簡單的基本生活鍛煉,并進行常規抗凝處理;②待患者情況好轉進行適當的肌肉收縮活動,隨后逐漸增加負重[3];③回復查后根據患者的復查情況進行運動鍛煉和功能恢復方式選擇。常規治療組44例患者在隨后的治療中禁止使用影響患者骨代謝的藥物[4],中藥治療組44例患者則在術后14 d內為患者采用增液湯與益骨湯進行隨證加減給藥,主方如下:生黃芪一兩(30 g)、玄參五錢(15 g)、補骨脂五錢(15 g)、丹參五錢(15 g)、山藥七錢(20 g)、骨碎補四錢(12 g)、生地黃四錢(12 g)、麥冬四錢(12 g)、歸尾三錢半(10 g)、赤芍三錢半(10 g)、川芎二錢(6 g)進行隨證加減,主要以養陰益氣、活躍氣血為主;術后14-30 d采用歸脾湯與益骨湯進行隨證加減給藥,主方如下:黨參(15 g)、補骨脂五錢(15 g)、丹參五錢(15 g)、山藥七錢(20 g)、骨碎補四錢(12 g)、生地黃四錢(12 g)、陳皮三錢半(10 g)、白術三錢(9 g)、茯苓三錢(9 g)、黃芪四錢(12 g)、酸棗仁四錢(12 g)、木香二錢(6 g)、炙甘草二錢(6 g)進行隨證加減,主要以強健筋骨、益氣健脾為主;術后30 d后則采用獨活寄生湯與益骨湯進行隨證加減給藥,主方如下:山茱萸五錢(15 g)、煅牡蠣五錢(15 g)、補骨脂五錢(15 g)、丹參五錢(15 g)、山藥七錢(20 g)、骨碎補四錢(12 g)、生地黃四錢(12 g)、生黃芪一兩(30 g)、石斛四錢(12 g)、杜仲三錢半(10 g)、鹿角膠三錢半(10 g)、桑寄生三錢(9 g)、獨活三錢(9 g)進行隨證加減,主要以活血健骨、補益腎臟為主。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VAS評分對比(±s,月、n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VAS評分對比(±s,月、ng/mL)
?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ALP、β-CTx、N-MID、與VD(25-OH)四種骨代謝指標的變化,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兩組患者的術后ALP與β-CTx數值、治療總有效率與VAS評分采用標準差(±s)表示,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若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用P<0.05表示。
2.1 患者臨床數據對比。治療結束后,中藥治療組44例患者的四種骨代謝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44例患者的四種骨代謝指標,組間差異明顯(P<0.05);而在骨骼痊愈時間方面,中藥治療組44例患者的骨骼痊愈時間明顯短于常規治療組44例患者的骨骼痊愈時間,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2。
表1 兩組術后ALP與β-CTx數值對比(±s,U/L、ng/mL)
?
在臨床醫學中,骨質疏松一般常見于中老年人患者,其主要成因一般是因為患者年齡增加導致的體質與骨骼的退化[5]。而骨代謝是骨的細胞在不停地進行著細胞代謝,不僅骨的細胞之間會相互作用,還存在骨髓中的紅細胞生成細胞、基質細胞相互作用,以進行骨的改建和重建。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在醫學上也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為髖部骨折以后,就會引起病人無法下床活動,會引起褥瘡、消化道功能減退,肺部感染,血栓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該病癥的治療不單單只能依靠傳統外科治療,對于真正解決該病癥的方法,還是以治療根本病理為主。在骨質疏松和骨折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做到真正的標本兼治,達到真正的解決該病癥的問題,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6]。但是在抗骨質疏松的治療中,往往會對于骨折的愈合造成一定的阻礙,但是過晚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往往優惠出現再骨折或者骨丟失等情況,不利于患者的臨床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三期辨證中藥復方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文中數據顯示,經過治療后,中藥治療組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ALP、β-CTx、N-MID、與VD(25-OH)四種骨代謝指標變化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的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ALP、β-CTx、N-MID、與VD(25-OH)四種骨代謝指標變化(P<0.05),且骨骼痊愈時間為(3.19±0.51)個月,常規治療組骨骼痊愈時間為(3.62±0.57)個月,中藥治療組的骨骼痊愈時間明顯短于常規治療組的骨骼痊愈時間(P<0.05),說明中藥配方治療對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的干預較為顯著,相較于常規治療臨床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在老年性骨質疏松髖部骨折患者的治療中,采用三期辨證中藥復方對其骨代謝標志物有較為顯著的影響,能夠有效促進骨骼代謝,減少骨吸收的可能,加速患者的骨骼痊愈與形成,并改善患者的身體情況,增加手術治療的效率與質量,效果確切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