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
(太原市急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肝膽結石,屬肝膽外科常見并發癥,病因較為復雜,術后殘石率和復發率較高,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肝膽外科手術治療方式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1]。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行肝膽手術患者為例,在手術治療中采用纖維管道聯合術中B超,旨在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行肝膽結石手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0-72歲,平均(46.85±5.49)歲;疾病類型:肝總管結石8例,肝內管結石11例,肝總管合并膽囊結石9例,膽總管結石合并肝內膽管結石8例。實驗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2-73歲,平均(47.12±5.56)歲;疾病類型:肝總管結石9例,膽內管結石10例,肝總管合并膽結石10例,膽總管合并膽內結石7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入院后經影像學檢查、MRI或CT檢查確診;②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④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近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④不能進行簡單言語交流者;⑤研究人員認為不適合參與本次研究的其他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肝膽手術中運用纖維膽道鏡,即:患者取平臥位,術前進行常規麻醉,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工作。切開患者膽總管,探查結石位置,并對結石進行處理。將纖維膽道鏡置入膽總管切口處,用以探查膽內膽管和膽總管末端存在的結石情況。若發現結石存在,可采用結石網將結石取出。若結石位于較難取出的位置,可采用膽道鏡后管噴管,沖洗結石,使其移動到容易操作的部位,再將結石取出。
1.2.2 實驗組:行肝膽手術中運用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即:在結石經纖維膽道鏡取出后,對患者的肝膽位置,使用B超進行仔細探查,認真探查盲區,即纖維膽道鏡難以或無法探查的末梢膽管以及狹窄較,檢出遺留結石。對于較為復雜的及時,可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行肝實質、壓肝段、肝葉切除取石,隨后進行引流手術。
1.3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①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偶爾由輕度上腹隱痛;②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膽絞痛或膽管炎發作次數減少,無黃疸;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膽絞痛或膽囊炎發作次數增加,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有黃疸。總有效率=(①痊愈+②有效)/總例數×100%。殘石率比較,患者于術后2周,行“T”管造影術,觀察是否有結石殘留。復發率比較,患者每3個月復查1次,復查1年,觀察結石復發率。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1.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率表示,χ2檢驗,以0.05為比較基數,當二者比較小于0.05時,表差異顯著。
2.1 療效比較。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高于對照組(100%(36/36)VS 88.89%(32/36)),差異顯著(χ2=4.235,P=0.040),見表1。
2.2 殘石率比較。殘石率比較,實驗組低于對照組(0.00%(0/36)VS 16.67%(6/36)),差異顯著(χ2=6.545,P=0.011)。

表2 復發率比較[n(%)]

表1 療效比較[n(%)]
2.3 復發率比較。復發率比較,實驗組低于對照組(13.89%(5/36)VS 36.12%(13/36)),差異顯著(χ2=4.741,P=0.029),見表2。
肝膽結石的術后殘石率、結石復發率均較高,為臨床治療增加了難題。而結石殘留的原因,與結石部位、膽管狹窄以及手術操作者有關。總的來說,結石殘留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精確、便捷的輔助檢查措施[2]。在肝膽手術中,采用纖維膽道鏡,對患者進行取石。術者能夠通過纖維膽道鏡,觀察結石的基本情況(大小、位置、數量等),判定結石的分布情況。術者還可以通過纖維膽道鏡的協助下,行手術取石,避免手術的盲目性。也可通過纖維膽道鏡對膽管可疑病灶行活檢,能夠檢測出其他膽道疾病或腫瘤。但是纖維膽道取石的治療效果比較有限,只能對易取出、不隱秘、膽管較寬處的結石進行探查并取出,而當結石存在于畸形或狹窄的膽管、末梢膽管內、肝內膽管內的結石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過纖維膽道鏡取石,易出現結石遺漏,導致結石殘留量增加[3]。
而在行肝膽手術時,結合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輔助治療,就可彌補單一使用纖維膽道鏡的不足。在進行肝膽手術時,通過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的輔助治療,可明確結石分布的范圍及數量,準確找出因纖維膽道鏡遺留下的結石,通過纖維膽道鏡和器械取石,在取石后能夠立即復查,直接對手術的徹底性和效果進行判定,能夠有效降低誤診、漏診的發生。通過肝膽手術中采用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可精確定位結石,能引導術者取出遺漏結石,術者可實施針對性的手術方式,有效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提高結石的清除率[4]。
通過本次研究中結果,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高于對照組(100%(36/36)VS 88.89%(32/36)),差異顯著(χ2=4.235,P=0.040)。殘石率比較,實驗組低于對照組(0.00%(0/36)VS 16.67%(6/36)),差異顯著(χ2=6.545,P=0.011)。復發率比較,實驗組低于對照組(13.89%(5/36)VS 36.12%(13/36)),差異顯著(χ2=4.741,P=0.029)。充分證實了,在進行肝膽手術時,采用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輔助治療,比單一使用纖維膽道鏡輔助治療,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予以行肝膽結石手術患者,在治療中采用纖維膽道鏡聯合術中B超輔助治療,療效明確,顯著提高肝膽結石手術成功率,降低殘石率、復發率,值得應用和推薦。但因本次研究的病例、以及隨訪時間的限制,遠期臨床療效,有待于進一步探究,期待豐富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