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
(協和江北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湖北 武漢 430100)
在臨床婦科中,異常子宮出血包括絕經后、圍絕經期、生育期出現的一場流血,以絕經前后子宮出血、不規則子宮出血、經期延長、月經過頻、月經過多為主要表現[1]。在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過程中,約有80%左右可通過宮腔鏡檢查發現,此類情況可由多種病因引起[2]。而通過對患者實施宮腔鏡檢,則可對其有無子宮內膜癌、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宮腔器質性病變進行檢查[3]。研究對象選取異常子宮出血200例,回顧性分析其全部的臨床資料,即分析了宮腔鏡檢用于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意義,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時間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內,研究對象選取異常子宮出血200例,回顧性分析其全部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為25-74歲,平均(42.5±2.4)歲。其中絕經后陰道出血22例、月經周期不規則60例、持續陰道流血48例、月經過多70例。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試驗,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宮腔鏡檢查,具體為:①檢查器械:灌流液為5%葡萄糖液或5%甘露醇,宮腔鏡。②術前準備:即術前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并指導其完善陰道分泌物檢查、婦科檢查、體檢等,將存在禁忌癥者排除。做好B超檢查,檢查梅毒螺旋體、丙型肝炎、艾滋病+乙肝五項。通常于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檢查,對于陰道不規則流血者,在成功止血后可檢查,有必要檢查子宮出血期間者,需給予抗生素合理治療后進行檢查。③操作步驟:在檢查前,指導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注意排空膀胱,常規消毒鋪巾,對患者子宮大小、位置經婦科檢查加以了解。將2-5 mL 1%利多卡因注射至宮頸旁完成神經阻滯麻醉,對宮腔深度采用探針探查,將宮頸采用擴張棒擴張至7號。在放置宮腔鏡前需將鏡套與光學視管間以及注水管中的空氣徹底排空,設置膨宮壓力100-160 mmHg。從宮頸外口,將宮腔鏡在膨宮液指示、引導、沖注下插入,對宮頸管進行全面觀察,待充分擴張宮腔后,則需對子宮底、右輸卵管、右側子宮角、左輸卵管口、后壁、左側子宮角、宮頸前壁等按順序進行檢查。結束檢查后,在將宮腔鏡退出前,還需對宮頸管進行詳細觀察。對一般病變采用宮腔鏡檢查,可對子宮內膜實施隨機刮取或吸宮。對局灶病變明顯者,需實施宮腔鏡下診斷性刮宮、定位活檢等。對于診斷為黏膜下子宮肌瘤者,需實施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子宮內膜電切術,并將病理組織標本切除送檢。

表1 宮腔鏡檢的診斷結果[n(%)]
1.3 觀察指標。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總結分析宮腔鏡檢的檢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本文數據處理中,使用工具為SPSS 19.0,結果以P<0.05進行差異評定,卡方可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而T值可處理分析計量資料。
2.1 宮腔鏡檢的診斷結果。本組200例患者宮腔鏡顯示:正常子宮內膜66例、慢性子宮內膜炎2例、胚物殘留5例、子宮內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16例、子宮內膜增生52例、子宮內膜息肉56例,而病理結果顯示分別為62例、1例、2例、10例、15例、46例、64例,具體如表1所示。
2.2 宮腔鏡檢的診斷異常情況。宮腔內異常病變經宮腔鏡檢特異90.32%性(56/62)、敏感性92.75%(128/138)、陽性預測值95.52%(128/134)、陰性預測值84.85%(56/66),約登指數0.841,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宮腔鏡檢的診斷異常情況
在臨床婦科疾病中,近幾年宮腔鏡檢診斷技術獲得了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其是唯一可對宮腔內病變于直視下發現,并實施定位活檢的檢查手段,其可對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和疾病類型進行明確[4]。本文的研究中,本組200例患者宮腔鏡顯示:正常子宮內膜66例、慢性子宮內膜炎2例、胚物殘留5例、子宮內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16例、子宮內膜增生52例、子宮內膜息肉56例,而病理結果顯示分別為62例、1例、2例、2例、16例、7例、46例、64例。可以發現,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宮腔鏡檢診斷的符合率相對較高。但部分病變類型檢查存在一定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其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織包括兩種類型,即非功能性、功能性,且由間質、腺體、內膜等組成,功能性息肉呈周期性變化,且對卵巢激素存在一定反應,一旦發生刮宮時破碎,則無法準確診斷。通過取子宮內膜作為宮腔鏡檢進行病理診斷尤為關鍵,一般而言,只有經病理組織學檢查,才可定性診斷病變組織,從而達到較高的診斷準確性[5]。本文結果還顯示,宮腔內異常病變經宮腔鏡檢特異90.32%性(56/62)、敏感性92.75%(128/138)、陽性預測值95.52%(128/134)、陰性預測值84.85%(56/66),約登指數0.841。可以發現,針對異常子宮出血采用宮腔鏡檢診斷具有更高的價值。針對宮頸管、宮腔內疾病,采用宮腔鏡檢查可對整個宮腔進行仔細觀察,具有較高的檢出率,且可避免遺漏。同時檢查過程中可對病灶進行直視,可在鏡下完成手術去除、準確定位活檢的目的,因而是宮腔內疾病診治的有效方法。目前針對宮腔內疾病,臨床診斷的“金標準”即為宮腔鏡診斷[6]。
綜上所述,針對異常子宮出血采用宮腔鏡檢診斷可在微創、直視下定位活檢病變,并明確診斷可疑病變,可作為臨床診斷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