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媚
(賀州市八步區信都中心衛生院,廣西 賀州 542813)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在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很可能會導致產婦因失血性休克造成死亡。導致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宮縮乏力,還有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及時發現產婦出現宮縮性產后出血,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對于降低產婦的死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02例產婦,探討給予產婦在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1例產婦納入常規組,2019年3月至8月收治的51例產婦納入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單胎產婦,且胎兒足月;②產婦與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者;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內分泌失調者。常規組年齡19-38歲,平均(25.43±2.06)歲;孕周34-41周,平均(37.06±0.57)周;順產32例,剖宮產19例。試驗組年齡20-37歲,平均(25.67±2.16)歲;孕周35-41周,平均(37.43±0.73)周;順產31例,剖宮產20例。兩組產婦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基本健康宣教、營養支持、定時查房等。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
(1)產前護理:①加強健康宣教:結合短視頻、圖片與PPT進行產前健康宣教,針對產婦對妊娠與分娩的了解程度講解相關的知識,以提升其對分娩過程的認知度,同時告知其相關的分娩技巧,為順利分娩打下基礎。②心理干預: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掌握其情緒變化,給予產婦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心理鼓勵,如針對初產婦,鼓勵其選宣泄內心情緒,并主動提供護理服務,使其獲得安全感;針對經產婦,可與其交流育兒知識,轉移注意力。此外,通過腹部按摩、音樂療法以及產程訓練等方式,提高產婦的配合度。
(2)產中護理:護理人員在第一產程時,需對產婦予以密切關注,觀察宮縮和胎心情況。第二產程時,會陰切開的同時要為產婦建立靜脈通道,做好輸血和急救準備。胎兒娩出后在進行傷口縫合時,護理人員可幫助產婦按摩子宮,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需注意在產中盡可能避免縮宮素的使用,可采取球囊擴張等機械性操作。若是使用縮宮素,需要進行專人監護。
(3)產后護理:產婦產后出血主要在產后24 h,護理人員需對此進行密切關注,檢查產婦的宮縮情況,測量陰道出血量,并給予產婦進行營養補充,恢復其體能。護理人員需鼓勵產婦盡早喂奶,從而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使宮縮得到加強,進而減少出血量。初產婦在產后普遍會感受到乳房顯著脹痛,護理人員需加強指導,告知其乳房脹痛屬于正常的漲奶現象,無需過度擔憂,每日應使用溫水對乳房進行清潔,促進乳汁分泌。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產婦及家屬的心理疏導,開展相關的生育理念的健康宣教,對其進行心理認知療法,改變產婦不正確的生育認知,避免其出現負面情緒,影響產后康復。指導產婦按壓子宮底,在其宮底部加壓1.5 kg沙袋,加壓時間為4 h,促進宮腔積血排出。由于尿潴留會對宮縮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叮囑產婦產后盡早進行排尿,若產婦下床困難,可為其留置導尿管,并注意對外陰做好清潔和消毒。護理人員需耐心傾聽產婦的主訴,明確產婦是否存在排尿困難、肛門墜脹感等情況,并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鼓勵產婦進食,促進其體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情況、產后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組間數據都以SPSS 20.0處理,以率(%)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對比。試驗組產后2 h出血量和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常規組,同時產后出血時間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
2.2 兩組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情況對比。試驗組產婦出現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3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率為5.88%;常規組產婦出現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1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9.61%;試驗組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χ2=4.32,P<0.05)。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主要是由于胎兒娩出后,由于產婦受到宮縮乏力、產程較長、胎盤早剝等因素影響。若產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措施干預,很容易導致休克和死亡[2]。因此,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做好臨床護理工作,有利于促進產程進展,也能夠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幫助產婦舒適度過產褥期,減少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產后2h出血量和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常規組,同時產后出血時間短于常規組(P<0.05),說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于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中,可減少其產后出血量。分析是因為常規護理不具備針對性、個性化等特點,加之護理內容單一,產婦的身心需求在護理過程中難以得到滿足,甚至會產生不滿情緒,增添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能夠彌補常規護理存在的缺陷,而且護理人員分別在產前、產中以及產后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可保證產婦得到全面的護理。例如,通過產前護理,給予產婦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其中包括講解妊娠與分娩的相關知識,傳授分娩技巧;掌握產婦情緒變化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等,以上措施可為產婦的順利進行分娩打好基礎,避免不利影響對產程進展造成影響;在產中護理環節,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產婦宮縮、胎心情況,時刻做好急救準備,并通過按摩子宮的方式促進宮縮,能夠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讓產婦處于安全、舒適的環境中,有利于促進其預后的改善;通過產后護理,對產婦給予密切關注,定時測量出血量,并給予沙袋加壓,能夠刺激子宮收縮,促使宮腔內的積血排出,從而使陰道出血得以明顯減少[3-4]。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說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宮縮乏力性出血的發生率,這是因為綜合性護理干預具有全面的特點,可全方面予以產婦護理干預,例如:通過產后定時對產婦子宮進行按摩,促進子宮的恢復;加強對初產婦的產后指導,引導其進入母親角色,并掌握相關的產后知識;加強對產婦的心理干預,避免消極情緒影響產婦的預后,耐心傾聽產婦的主訴。綜合護理干預中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有效減少可誘發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不良因素[5]。
綜上所述,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率,有效減少其產后出血量,縮短其產后出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