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薇
(吉林省延邊社會福利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由于冠狀動脈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而阻塞血管腔,或者造成血管腔狹窄,引發缺氧、缺血、壞死,進而出現心臟病[1]。該病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患者常常會伴隨心室壁瘤、栓塞、心臟破裂、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心肌梗死后綜合征等并發癥,臨床上表現出發作性壓榨痛或者絞痛,突感心前區疼痛等癥狀,嚴重損傷患者的心臟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心力衰竭或猝死。為了在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往往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同時結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以老年綜合評估進行干預,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實施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全部對象均與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冠心病,排除患有其他重癥疾病需要長期臥床者,排除存在語言和認知障礙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研究組30例,對照組30例。研究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0-80歲,平均(70.1±5.07)歲,病程為2-10年,平均(5.97±2.38)年;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1-81歲,平均(71.3±5.13)歲,病程為2-11年,平均(6.01±2.13)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以常規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和用藥指導等。研究組患者采用老年綜合評估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構建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小組,組織開展針對護理人員、責任護士、資深護士的綜合評估護理學習活動,學習相關疾病知識,根據該病特點幫助患者建立檔案。②綜合評估量表的整理,結合ICO-Q-FS(國際尿失禁問卷簡表)、MNA(簡易營養評估量表)、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GDS(老年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估表,對患者生活質量和心臟不良事件進行評估,并安排專門的資深內科醫生加以修正。③制定護理方案。自患者入院3日內對其進行病情評估,并評估護理問題和生活狀態,并且將評估結果記錄在檔案中,對于普遍存在且較為嚴重的護理問題制定一覽表貼于患者床邊,并且對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將其添加在護理一覽表中。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性實施針對護理,分為未達標、部分達標和達標。綜合評估護理小組組長應當與護士長一起為護理進行評價,對于未達標現象及時進行改進。④延續性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出院之日即構建相關檔案,給患者發放評估護理日記,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延續護理內容進行確定和完善,向患者家屬和其本人耐心指導,提高其對延續護理的應用能力,并叮囑患者在出院之日起,6個月內對心臟不良情況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①以相應的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病情、人際關系、心理狀況、一般生活和體力進行評分。②記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猝死這幾項不良事件發生例數,計算發生率,將兩組患者進行對比。③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A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DS)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評價。每個量表均包括20個項目,每項評分范圍為1-4分,總分80。評分標準:正常:評分<50分;輕度癥狀:50<評分<60分;中度癥狀:61<評分<70分;重度:評分>71分。④觀察兩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為、健康狀況,前兩個維度得分越高提示效能、行為越好,第3個維度反之。

表3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1.4 統計學處理。60例患者臨床資料均以SPSS 21.0軟件分析和處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用(n,%)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生活質量評分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則表示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
2.1 不良事件。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塞1例、心律失常2例,合計10.0%)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律失常5例、猝死3例,合計40.0%)較低,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2,P<0.05)。
2.2 不良情緒。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良情緒對比(±s,分)
2.3 疾病管理能力。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狀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比較(±s,分)
2.4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病情、人際關系、心理狀況、一般生活和體力評分,研究組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較高,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冠心病多發于老年人群體中,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臨床上對該病治療的研究也尤為重視。當前,對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給予硝酸酯類藥,該藥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患者會反復排尿,從而使得老年患者相應的應激反應加重,同時會出現生理和心理不良變化,極易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3]。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老年綜合評估護理綜合患者的心理狀態、人際關系、病情、一般生活、體力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以此為依據對患者進行評估。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針對性地給予護理干預,結合老年綜合評估護理以改善患者病情,使其心理負擔得以減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全面的了解,對其進行安撫,給予安慰,將心理因素而引起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降到最低[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0%,對照組發生率為40.0%,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χ2=7.2,P=0.007),這主要源于應用老年綜合評估護理模式后,能夠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身心狀態,從雙重角度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通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可增強護理配合度,合理規避誘發心臟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另外研究組疾病管理能力評分改善,且患者的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差異性(P<0.05),提示給予老年綜合評估護理模式后,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護理對策,可糾正其錯誤認知,增強對疾病的控制能力,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