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棚
【內容摘要】對于物理這門邏輯性強、抽象度高的學科而言,教師不應該以平白的方式傳輸、剖析課本中的知識點,而要從新穎的角度切入,嘗試以“比較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重、難點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難以擦除的記憶點”。本文即從“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運用比較法”這一觀點入手,探討了幾點策略,希望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用對比的模式總結知識點之間的異與同,實現深度的掌握,繼而能夠靈活地將物理概念運用至日常生活中。
【關鍵詞】比較法? 深度分析? 高中物理? 差異化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點其實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教師能夠將零碎的內容整合在一起,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將會是“課堂的福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讓看似晦澀難懂的文字變成活靈活現、能夠讓學生記在心中的物理概念呢?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比較法”的模式來挖掘各知識點間的深入聯系性,從而便于以綜合題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糅合知識點的能力。下文將根據比較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研究做出闡述。
一、運用比較法,將知識點進行橫向比較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深奧的,它涉及時間、空間的多個維度,也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研究性。學習物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抽象的思維解題能力,所以高中生切忌將物理學習視為一種任務來對待,而要立足于自身的知識水平,主動地去探索物理領域的奧妙之處。物理學中,隸屬于同一范疇的不同類別也會囊括很多計算公式,而記憶、背誦、理解、運用公式對于學生而言是重中之務,如果教師不采用比較法,則學生很容易在相似公式之間混淆,無法決定用哪個正確的公式來解題,所以運用比較法將知識點(即公式)進行橫向比較是比較教學的第一要義。
例如,在教學“力的效果”這一小節時,學生會接觸到有關于“力”的很多專業名詞,如:重力、浮力、摩擦力、彈力等。初期學生很容易在“力的方向”這一問題中迷失自己,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比較法協助學生分析重力與浮力的區別:第一,在力的方向上,重力永遠是自上而下的,而浮力是由下往上的,這是永恒的定理;第二,從產生力的原因分析,浮力是由于一個物體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擠壓而產生的力,其本質為排斥力,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存在地心引力,有重量的物體會受到其影響而產生重力;第三,在兩種力的影響因素上,重力的大小主要受其質量和當地的重力系數g的影響,而浮力則是與物體的體積相關,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求導重力和浮力的相關公式。通過從三個重點方面進行切入對比,學生能夠鮮明地了解兩種力的差別,也加深了對力的理解。
二、運用比較法來深化學生的相似性意識
比較法不一定僅僅運用至差異較大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運用比較法來進行兩個相似知識點之間的聯通。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找到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從而有效地降低記憶與理解的難度。
例如,在教學“壓力”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必然會接觸到支持力的概念,所以教師可以將這兩種力糅合在一起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壓力,顧名思義,與物體的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無論是站在地面上,抑或是體重秤上,都會對支撐我們的物體產生一定的壓力,而支撐我們的物體也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向上的支持力,如果“支持力≠壓力”,就會導致人身體的不平衡。反之,如果“支持力=壓力”,那么我們就能夠平穩地站在支撐物上,因此可以推導出支持力和壓力也是一對平衡力的結論。由此可見,利用對比教學,可以實現衍生知識點的效果。
三、在實驗教學中滲透比較法,加速學生對客觀物理條件的認知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教師萬萬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如果高中物理課堂僅僅只是圍繞理論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的解題思維將得不到拓展,同時也很難將理論與實際運用聯系起來。在物理領域中,既使是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情形下也會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形態,這些外界因素與內在因素都是對物體的變化有巨大影響的,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養成對比的良好習慣,加深對客觀條件的分析和探討。
例如,在研究“水資源在不同溫度、環境等因素下呈現出的狀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常見的水的狀態有哪些?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液態水,也有部分學生會聯想到冰。但是其實在我們的自然界中,水的狀態遠遠不止液態和固態兩種情況,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地研究水資源的存在形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去探究問題的正確答案。如,在給水進行不斷加熱的過程中,水逐漸達到沸騰的狀態,會化為水蒸氣;在晝夜溫差特別大的情況下,窗外的空氣遇到溫度較高的窗戶,會在窗戶上形成冰晶,這也是水的狀態之一。這些結果都能夠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實驗而獲得,學生也可在此過程中體驗物理實驗的樂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結語
綜上而言,比較法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領域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教師也要秉持“學無止境”的先進思想,能夠運用自己精準的判斷能力找出比較法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學習環境中汲取營養,并萌生用物理學去創新日常生活、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解決身邊難題的良好意識。
【參考文獻】
[1] 白瑞敏、徐寶芳. 物理比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 李文軍. 高中物理比較教學法對策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