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其其格 周玥怡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呼和浩特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統計數據,摸清所屬旗、縣、區及開發區污染源數量、結構和污染分布狀況,闡述普查成果在今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及指導作用。
關鍵詞:呼和浩特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分析;應用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istics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 ascertained the number,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ollution source in the banner,county,district and development zone in Hohhot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and guiding role of the census results in the fu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k.
Key words:Hohhot;Data of the second pollution source census;Analysis;Application
自2017年8月起歷時兩年五個月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及數據總結工作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污染源普查以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范為目的,內容涵蓋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移動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五個方面,對掌握我市區域污染源狀況及活動水平提供數據支撐[2]。
1 呼和浩特市污染源普查成果分析
呼和浩特轄4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990個行政村(含建成區)。根據2017年度資料為普查時點的數據統計,農村常住人口75.414萬人,農村常住戶28.3076萬戶。
1.1 工業源
全市工業企業數共1 679家,其中土默特左旗475家,占總企業數量的28%,如圖1所示,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拉動式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賽罕區工業企業209家、和林格爾縣195家、玉泉區188家、新城區152家、武川縣105家、托克托縣99家、回民區88家、清水河縣85家、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83家。
工業企業鍋爐共計1 037臺,其中供熱鍋爐532臺、生產用鍋爐207臺、采暖鍋爐150臺、生產及采暖兩用鍋爐100臺、電站鍋爐43臺、其他用途鍋爐5臺。按區域分布來說,賽罕區204臺,新城區197臺,土默特左旗173臺,玉泉區147臺,回民區100臺,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71臺,托克托縣58臺,和林格爾縣45臺,武川縣33臺,清水河縣9臺。按照燃料類別分析,如圖2所示,燃煤鍋爐數占總數52%,燃氣鍋爐占45%,其次是燃生物質鍋爐占2%。根據二污普鍋爐數量、燃料類型及分布狀況分析,我市工業企業鍋爐能源結構比較科學合理[3],對推進能源結構改革、發展清潔能源提供基礎條件。
1.2 農業源
規模畜禽養殖場共計460個,主要集中在土默特左旗212家,其次賽罕區80個,托克托縣61個,和林格爾縣55個,以上4個區域畜禽養殖場數占總數的88.70%。
1.3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包括城鎮及園區污水處理廠)共22個,其中和林格爾縣5個,玉泉區、賽罕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分別3個,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回民區、清水河縣、武川縣分別1個。
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共有9個,其中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縣分別有2個,玉泉區、賽罕區、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各1個。
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廠僅有1個,位于玉泉區轄區。
1.4 生活源
非工業企業鍋爐共計952個,其中供暖鍋爐642臺、供水103臺、農業源102臺、洗浴59臺、高溫消毒19臺、烘干7臺、集中式6臺、餐飲5臺、農業2臺、制冷1臺,其他類6臺。主要分布在新城區181臺,土默特左旗169臺,賽罕區159臺,回民區105臺,托克托縣96臺,和林格爾縣82臺,玉泉區79臺,清水河縣62臺,武川縣17臺,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2臺。按照燃料類別分析,如圖3所示,燃煤鍋爐數占總數50%,燃氣鍋爐占48%,其次是燃生物質鍋爐占2%左右,有利于用能結構優化及能源節約。
入河排污口19個,如表1所示,其中賽罕區、和林格爾縣分別設置4個,玉泉區設置3個,回民區、土默特左旗、武川縣分別設置2個,托克托縣、清水河縣各1個。
1.5 移動源
呼和浩特市轄區內儲油庫共3個,其中賽罕區有2個,回民區1個;加油站共計209個;1個油品運輸企業,位于賽罕區轄區。
2 污染源普查統計成果應用
2.1 剖析重點污染源,采取應對措施
通過認真梳理普查數據,深入剖析污染源特征,尋求治理與防控措施。如修訂《呼和浩特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基礎上,我市制定并印發治煤行動方案,深入推進減煤行動。淘汰了燃煤鍋爐129臺,107臺燃煤鍋爐完成了排放限值改造;制定流域分段管理方案,規范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加強入河排污口設置及斷面水質監測,完成消除劣V類水體目標任務;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規范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2.2 形成重點排污企業清單,精準監管
利用普查統計數據分析,明確了我市區域環保監管重點,形成了大氣、水、土壤污染控制因子排序的重點排污企業名錄,緩解環境執法監管工作壓力。
2.3 了解環境消納情況,督促總量減排
根據污染源分布狀況,將環境目標與污染源分布進行疊加,及時發現環境風險隱患,盡早排除,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環境污染,有效防范各類環境事件發生。
2.4 為完善環保大數據提供科學依據
利用普查數據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推進生態環境數據聯網共享,實現綜合決策科學化、環境監管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民化,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質的提升。
3 結束語
此次普查統計成果,收集了各個區域排污單位污染源基本情況、污染物類型、產排污量、污染源結構及區域分布等大量珍貴的信息[4],對推動我市生態環境改善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Z].國務院令第508號,2007.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Z].國辦發〔2017〕82號,2017.
[3]易丹.鍋爐使用不同類型燃料的運行費用及環境影響比較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3):12-13.
[4]顏海波,于萍.污染源普查數據在基層環境管理中的應用與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9(8):227-228.
收稿日期:2020-06-12
作者簡介:李英(1982-),女,蒙古族,博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