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剛 秦中華
摘要:通過設施栽培可以有效解決火炬枇杷頭批果凍害問題,提高枇杷產量、果實品質、提高果品商品率和提早上市。結合筆者實踐,著重介紹了火炬枇杷設施栽培表現,從基礎建園、土肥水管理、整修修剪、病蟲害防治、各階段溫濕度管理、花果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系統總結了火炬枇杷品種設施栽培關鍵技術,以期為上海市枇杷優質高效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枇杷;火炬;設施栽培;土肥水管理
中圖分類號:S667.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6-0160-04
枇杷秋冬季開花,春夏結實,5—6月上市,正值上海市本地鮮果上市淡季,枇杷果實酸甜可口,能清熱止咳,深受消費者喜愛。上海市地處枇杷栽培的北緣,枇杷露地栽培的花器官和幼果極易受到冬季低溫凍害的威脅。枇杷花蕾能耐-6 ℃低溫,但幼果在-3 ℃時就因胚珠受凍導致果實不能繼續發育而黃化脫落[1]。枇杷大幼果期,遇急驟降溫,且持續時間較長的0 ℃以下低溫,空氣濕度大時,水汽在幼果表面發生凝霜現象,引起表面數層細胞壞死而造成栓皮現象,形成栓皮果,嚴重影響枇杷的外觀商品性。冬季低溫凍害輕的造成枇杷減產、商品果率低,有些年份極端低溫天氣會造成枇杷絕收,如2016年冬季低溫凍害造成江浙滬地區露地枇杷近乎絕收。枇杷露地栽培成熟期遇到降水,會引起裂果、果實品質下降等問題。解決枇杷生產中遇到的低溫凍害、裂果、日灼、產量低、優質果率低和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已成為上海市枇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枇杷的頭批花結果比第2、第3批花結果大,品質好,但頭批花在秋季開放,到冬季結果時最容易受凍,如何預防頭批果凍害尤為關鍵[2]。與露地栽培相比,枇杷設施栽培可以有效避免冬季低溫凍害的影響,可以顯著提高枇杷產量、品質,枇杷提早成熟[3-5]。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黃肉型枇杷新品種火炬[6],晚花抗寒、果個大、品質好,近年來在上海市周邊得到快速發展。火炬枇杷雖然花期晚,抗凍性較白肉系列枇杷好,但是上海地區1—2月出現-5 ℃以下的天氣低溫有時還會造成火炬枇杷花出現凍腐,幼果凍傷的情況,露地栽培火炬枇杷的商品產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設施栽培可以有效解決火炬枇杷頭批花果受凍害的問題,減少枇杷日灼等生理性病害,提高產量,提升品質,提早成熟。探索適宜上海地區的火炬枇杷設施栽培關鍵技術,旨在為上海市枇杷設施高效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1 種植園概況
火炬枇杷栽培園位于上海市崇明區綠華鎮,田塊為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平坦水稻田,土壤偏堿性,pH值為7.5~8.0,肥力中等。2017年春季定植2年生火炬枇杷苗,起壟栽培,栽培面積為0.5 hm2,株行距為 3 m×4 m。
2 火炬枇杷設施栽培表現
設施栽培火炬枇杷樹勢中庸,幼樹樹姿直立,進入結果期后,樹體開張。定植2年后,2019年開始結果,平均單株產量為2.5 kg,單位面積產量為 2 062.5 kg/hm2,2020年平均單株產量為6.2 kg,單位面積產量為5 115.0 kg/hm2。上海崇明地區設施栽培火炬現蕾期為10月上旬,初花期為11月上旬,盛花期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終花期為1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比露地栽培早熟15 d以上,果實發育期為160 d左右。火炬枇杷果形為橢圓形,果皮橙黃色,果粉稀薄,果肉橙紅色,肉厚0.6~1.3 cm,種子數為2~5粒,設施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5%~14.0%,平均單果質量在60 g以上,可食率為70%左右,甜酸適口,風味較濃。經田間觀察,火炬枇杷在上海崇明地區的適應性較好,偏堿性土壤上生長良好,較抗葉斑病,但在設施內栽培須重點預防花腐病和果實日灼病。
3 火炬枇杷避雨防凍設施栽培關鍵技術
3.1 建園及定植
枇杷根系分布較淺,須根系少,80%吸收根分布在30~50 cm的土層中,地上部分質量比地下部分大,典型的頭重腳輕,因此要特別注意排水問題,排水良好的園子,樹體生長健壯,固地性、抗臺風能力強[6]。上海地區土壤地下水位普遍較高,建園時一定要慎選園址,地勢要高,排水良好,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建園時缺乏科學規劃,將枇杷園建在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地塊是造成枇杷出現凍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種植園的選擇,對于枇杷果實低溫防凍至關重要。枇杷種植時應選擇背風向陽坡地、地勢較平緩、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段建園,切不可在低洼地建園,以免冷空氣滯留而發生凍害[7]。為了減輕枇杷凍害,最好選擇背風向陽周圍茂密植被、有水體存在的地塊,為枇杷生長創造適宜的小氣候條件。
火炬枇杷9月至翌年3月均可定植,以秋季定植最佳。枇杷葉片大,蒸騰量大,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促進苗木成活,定植時剪去葉片的1/2~2/3,嫩梢全部剪掉。株行距1.5 m×4.0 m,先密后稀,進入結果期以后,根據樹勢進行隔株間伐,最終株行距為3 m×4 m。苗木最好選擇2~3年生大苗定植建園,定植時,苗木帶土球保持根系完好,壟面挖淺坑,堆土種植,定植后及時澆水,稻草覆蓋樹盤保濕。
3.2 幼樹期栽培管理
3.2.1 土肥水管理 枇杷吸收根少,分布淺,抗風能力差。為促進枇杷根系發育,采用深溝高壟栽培模式,秋季深耕土壤,增施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枇杷幼樹期,全園采用果園生草,忌用除草劑,生草覆蓋后,高溫干旱季節,有利于水土保持,利于夏梢生長。生長季薄肥勤施、前促后控。每月追施1次化學肥料,施肥量根據樹體大小、肥料種類決定,施肥后及時澆水,做好排水工作。
3.2.2 整形修剪 設施枇杷栽培,樹形宜采用矮化分層型,將樹冠高度控制在2.5 m以內,主干高 50~60 cm,留2層結果枝,每層3~4個主枝。枇杷幼樹期為了擴大樹冠,早成形、早結果,一般修剪量較少,主要配合整形進行拉枝,適當疏除細弱枝和過密枝,選留角度合適的健壯枝條,培育結果枝。四年生枇杷樹進入結果期后,由于幼樹期營養生長比較旺盛,夏季7—8月份及時進行拉枝,促進枇杷花芽分化。枇杷成花比較容易,為了促進幼樹生長,定植后幼樹期2~3年花序全部及時疏除。
3.2.3 幼樹期病蟲害防治 火炬枇杷結果前的幼樹期主要在露地進行種植管理,重點保護枇杷葉片和枝干不受病蟲危害。幼樹期危害枇杷葉片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和黃毛蟲,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葉斑病等。火炬枇杷較抗病,葉片蟲害較好防治,在幼樹枇杷新梢抽發期重點進行預防即可。幼樹期危害枇杷枝干蟲害主要有擬木蠹蛾和天牛,對枇杷生長影響較大,要作為重點防治對象。
3.3 結果期栽培管理
3.3.1 設施搭建 設施采用8 m寬單體塑料大棚,長度50 m,或者連棟薄膜溫室。大棚內安裝內保溫棚,冬季采用雙模保溫,初結果枇杷園第1年秋季10月份之前,建設好大棚設施。大棚膜最好能卷到頂,枇杷采收后,棚膜卷起,接近自然生長,大棚裙膜安裝電動卷膜器,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勞動力成本。火炬枇杷轉色期棚內溫度超過30 ℃時容易引發日灼,棚內安裝高壓迷霧降溫系統,可以有效降低日灼現象,冬季極端低溫時可以起到升溫作用。大棚通風口和門口安裝防鳥網,防止枇杷成熟期鳥類危害。
3.3.2 覆膜時間 枇杷大量開花前,11月開始覆蓋大棚外層薄膜,12月上旬,平均氣溫降至10 ℃時,覆蓋大棚內保溫棚膜進行保溫。枇杷設施栽培覆膜時間很關鍵,覆膜過早,前期幼果發育很快,極端低溫期時幼果容易出現凍害。
3.3.3 溫濕度管理 花期:白天氣溫20~25 ℃,夜間不低于10 ℃,濕度控制在70%~85%,避免花期高溫高濕環境,及時通風換氣降濕,防止出現花腐現象。幼果期:枇杷幼果期一般在1—2月,上海市本地的低溫寒潮期主要出現在這一時間段,幼果期最易出現低溫凍害現象,這一時間段的溫濕度管理也是全年的重點工作,特別是要加強防寒保溫工作,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10~20 ℃,夜間控制在 7~10 ℃,避免短時間升溫過快或者晝夜溫差過大。極端低溫天氣情況下,當外界氣溫低于-7 ℃時,必須采取加溫保溫措施,使棚內溫度不低于0 ℃。果實膨大期:3—4月份為枇杷果實膨大期,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28 ℃,夜間控制在10~15 ℃,3月中旬,待棚外夜間溫度穩定在5 ℃以上時,去掉大棚內膜。溫度超過30 ℃時要及時通風降溫,開啟高壓迷霧降溫系統進行降溫。果實轉色成熟期:4月下旬枇杷開始進入轉色期,此時氣溫比較高,果實易發生日灼現象,白天棚內溫度不超過30 ℃,溫度超過30 ℃時要及時通風并開啟高壓迷霧降溫系統進行降溫,夜間溫度控制在15 ℃左右。
溫濕度管理是設施枇杷栽培最為關鍵的技術,溫度是枇杷生長的關鍵因子,在適宜的氣溫條件下,枇杷果實生長無滯長期。傳統設施栽培枇杷的溫濕度管理,種植者主要依靠棚內懸掛溫濕度表來了解溫濕度變化情況或者依靠個人管理經驗進行,往往由于環境溫濕度調控工作不及時,枇杷出現不可逆的凍害、熱害等問題。筆者在火炬枇杷設施大棚內安裝了環境溫濕度自動監測儀,棚內空氣溫濕度和土壤溫濕度變化數據實時發送至手機,不同階段的溫濕度管理在手機上可以設置報警提示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枇杷設施栽培溫濕度管理工作效率,利于及時采取各項溫濕度調整措施,使得溫濕度管理始終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利用智能管理可以解決溫、肥、水精準管理及勞動力缺少的問題,是未來枇杷設施栽培產業管理的發展方向[8]。
3.3.4 結果期土肥水管理 結果期火炬枇杷一般全年施肥3次,分為采后肥、花前肥和壯果肥。枇杷要重施采后肥,用量占全年的50%,6月初施入,結合深翻施入有機肥,15~20 kg/株,復合肥0.5~1.0 kg/株,主要恢復樹勢,促進夏梢抽發和花芽分化。9—10月份再追施1次肥料,占全年用量的25%,施有機肥10~15 kg/株,復合肥0.5~1 kg/株,促進枇杷開花,提高植株抗寒力。壯果肥在枇杷疏果后進行,用量占全年的25%,以復合肥和鉀肥為主,施肥0.5~1.0 kg/株。在土壤管理方面,夏季采用果園自然生草模式,冬季覆蓋黑色地膜,降低棚內濕度,提高地溫。夏季高溫干旱季節及時澆水抗旱,梅雨季節要及時做好枇杷園的排水工作。
3.3.5 結果期整形修剪 進入結果期,擴大樹冠 5~6年后,樹體達到2.5 m高度后去掉主干,樹形培養為雙層矮化分層樹形。成年結果樹修剪主要是在果實采收后的6—7月進行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采果后的修剪主要是剪除擾亂樹形的強旺徒長枝、交叉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等,同時對衰弱的結果枝組進行更新。火炬枇杷當年抽發的夏梢是其最主要的結果母枝,合理的夏季修剪結合科學的肥水管理,促發大量健壯整齊、花芽分化良好的夏梢是克服枇杷大小年取得豐產和連年穩產的關鍵。秋季修剪主要是剪除過多或過早的花芽,促進開花整齊。
3.3.6 花果管理
3.3.6.1 疏花穗 枇杷比較容易形成花芽,導致結果過多,果小品質差,第2年出現小年現象,為了提高枇杷果實商品率和減少結果大小年現象,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枝和適宜的葉果比[9]。疏花穗一般在花穗支軸分離明顯但尚未開花時進行,上海地區設施栽培火炬枇杷的疏花穗一般在10月上中旬進行。一般疏去花穗的30%~40%,疏去樹冠頂部1/2梢、中上部1/3梢、中下部1/4梢的花穗。弱樹多疏,強旺樹少疏。
3.3.6.2 疏蕾 枇杷每個花穗花朵數多達50~200朵,不進行疏蕾會消耗大量營養,果實偏小,商品性差。火炬枇杷疏蕾時,保留花穗下部3~4個小花穗即可,頂部支穗全部去掉。
3.3.6.3 疏果 設施火炬枇杷坐果率比較高,坐果后,每個小花穗上仍有3個以上果實,整個穗軸上有十幾個果。火炬枇杷在4月初進行疏果,疏去小果、畸形果、花斑果。每個花穗上留果量不超過3個,平均單果質量可以到達60 g以上。
3.3.6.4 適時套袋 枇杷套袋是提高果實品質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10],可以有效防止裂果、日灼、紫斑癥。火炬枇杷套袋后,日灼等現象明顯降低。套袋可以減輕枇杷風害造成的機械傷害,保持果面絨毛和果粉完整,提高果實的外觀品質。火炬枇杷設施內種植可以選擇套深色的單層袋或外黃內白的雙層袋。火炬枇杷套袋時間不宜過早,開始轉色時,進行套袋即可。套袋時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果實采用不同顏色夾子做標志,便于識別采收。套袋前噴1次殺蟲劑和殺菌劑,選用高效、低毒、安全間隔期短的農藥,待果實表面藥液干后套袋,套袋時,用手把果袋撐開,避免紙袋直接接觸果面。
3.3.7 結果期病蟲害防治 火炬枇杷設施栽培,覆膜后,空氣濕度大,易發炭疽病、花腐病等真菌性病害,葉片病害較少發生,果實轉色期易發日灼生理性病害。蟲害主要有蚜蟲、天牛、黃毛蟲和擬木蠹蛾。枇杷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設施枇杷花果期,重點預防花腐病,經鑒定枇杷花腐病主要是由擬盤多毛孢菌誘發,且濕度越大,病害發生越嚴重[11-12]。花果期加強通風,覆蓋地膜降低棚內空氣濕度,花蕾期、謝花后和2月份噴施3~4次藥劑進行預防,藥劑可以選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健達懸浮劑(21.2%吡唑醚菌酯+21.2%氟唑菌酰胺)1 800倍或70%甲基硫菌靈水劑700倍液等交替使用。
3.3.8 適時采收 枇杷果實無后熟作用,必須充分成熟后才能體現出品種固有的口感風味,切忌早采。火炬枇杷設施栽培5月初開始成熟,5月中下旬采收結束,不同批次開花的枇杷成熟期不同,應分批采收。采收時宜用剪刀,保留果柄不宜過長,以免運輸過程中戳傷果面。果實摘下后要輕放,手只與果柄接觸,手盡量不要觸及果面,防止擦掉果粉、導致果面絨毛脫落。采收容器底部放置柔軟襯墊材料,采收容器內枇杷堆放層不要太高,避免果實擠壓,出現內傷,影響果實存放。采收后的枇杷果實應該盡快分級、包裝,及時銷售。
4 小結
火炬枇杷采用避雨防凍設施栽培后,可以有效避免頭批花果受凍害的問題,栓皮果率減少95%以上,優質果率在80%以上,平均單果質量60 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5%~14.0%,商品產量比露地栽培有明顯提高,品質好,成熟期提早15 d以上,無論從產量、品質及提早成熟上看,火炬枇杷采用避雨防凍設施栽培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小林章. 日本枇杷栽培技術[J]. 薄穎生,張忠良,吳萬興,譯. 陜西林業科技,2001(1):66-70.
[2]楊 繼,范芳娟,周慧娟,等. 白沙枇杷寧海白設施栽培關鍵技術[J]. 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73-75.
[3]楊 繼,范芳娟,曹鵬飛,等. 白砂枇杷寧海白設施栽培關鍵技術試驗[J]. 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0):1569-1571.
[4]張望舒,鄭金玉,朱長青,等. 大棚栽培對“寧海白”白沙枇杷果實生長發育和品質特性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實,2010,39(3):29-32.
[5]馬佳佳,隋思瑤,王毓寧,等. 設施栽培對枇杷果實采后品質和生理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6):203-208.
[6]張學英,駱 軍,葉正文,等. 枇杷新品種‘火炬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17,34(12):1628-1630.
[7]張學英,吳利榮,葉正文,等. 上海地區白沙枇杷栽培關鍵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17(2):76-77.
[8]李 靖. 四川省枇杷凍害發生原因及預防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20(1):84-86.
[9]陳俊偉,孫 鈞,周曉音,等. 浙江白肉枇杷避雨設施栽培技術[J]. 浙江農業科學,2017,58(12):2190-2192.
[10]黃福山,袁衛明,俞文生. 枇杷大棚栽培疏花疏果技術[J]. 江西園藝,2003(6):10.
[11]方海濤. 浙南地區高品質枇杷栽培關鍵技術要點[J]. 中國園藝文摘,2013(11):161-163.
[12]瞿付娟,竇彥霞,肖崇剛,等. 枇杷花腐病病原物的初步鑒定[J]. 植物保護,2008,34(1):119-122.
[13]肖 宇,崔遠超,曾祥渝,等. 枇杷花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 西南園藝,2006,34(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