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玉芳 雪峰 肖灑 何榕 林瑋 焦雋 葉浩 別同德


摘要:弱筋小麥是制作餅干、糕點和釀酒的重要原料,江蘇淮南麥區是農業部化定的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鏈的運行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對品種培育主體、種植主體、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的調研,總結出育種主體收益難、種植主體品種抉擇難、弱筋原糧收購難、終端品質調優難的“四難”節點矛盾是當前江蘇省弱筋小麥特色產業鏈運轉不暢的癥結所在,提出完善相關法規,遏制同質化品種泡沫、突出政府在健康產業鏈培育中的引導作用、發揮產業聯盟在全產業鏈運轉中的協調作用等解決思路,為從政策面改善當前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鏈運行局面,鞏固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優勢提供參考。
關鍵詞:弱筋小麥;產業節點矛盾;解決途徑;品種選育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6-0324-04
江蘇省小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4位,總產量第3位,是我國重要的小麥生產基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弱筋小麥產業一直是江蘇省特色優勢產業。按照農業部2003年《優質專用小麥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內容,長江中下游麥區被定為我國唯一的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江蘇省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規劃(2003—2007)》也明確了江蘇省小麥生產主攻弱筋小麥的發展思路。
弱筋小麥具有硬度低、粉質率高、籽粒蛋白質含量和面粉濕面筋含量低、面團穩定時間短等特性,是制作餅干、糕點、南方饅頭[1]和白酒等食品的原料。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弱筋小麥終端產品餅干、糕點的消費需求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我國餅干消費量僅為221萬t,到2017年已達到851萬t,10年增長了3倍。另外,據《2018—2024年中國餅干品牌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十三五”期間,我國餅干、糕點消費量年增長率持續維持在7%~10%的較高水平,預計到2020年僅餅干產量就將超過1 000萬t。目前,我國弱筋小麥總產量仍有300萬t的缺口,這對弱筋小麥品種、種植面積、種植模式、面粉加工、終端產品及其供給途徑等全產業鏈協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十三五”以來,政府工作職能逐漸向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2015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修訂并于2016年正式施行。新《種子法》總體放寬了審定門檻,品種審定標準由相對單一的增產指標轉變為更重視品質(優質強筋、優質弱筋、糯性小麥、彩色小麥)和安全(抗赤霉病等)。同時,增加了品種審定渠道,由過去單一的由農業主管部門主導的區域試驗審定向企業綠色通道、科研企業聯合體試驗、國家聯合攻關、相鄰省份無障礙認定等多途徑轉變,目的是更多地將品種審定和推廣交給市場。這種寬松的政策環境催生了各類育種主體,由過去的較為單一的省市農業科研院所和一部分種子企業擴大到高等院校、數量龐大的民營種子企業乃至“國字號”的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經過幾年的積累,品種這塊“蛋糕”的競爭愈發激烈,小麥品種已初呈“井噴”態勢,這是通過市場力量選優汰劣,提高我國種業發展水平的一劑“猛藥”,為具有競爭力的優質創新型種子企業脫穎而出提供了機遇。
但不可否認,在政府職能向“放管服”轉變時期以及新《種子法》實施的初始階段,傳統的育種科研單位、各類種子企業、高等院校和中央院所等育種主體的資源整合及重新洗牌尚未完成,品種數量“井噴”加劇了品種產出同質化、科企競爭白熱化、品種布局無序化和育種收益困難化,弱筋小麥產業鏈運行效率低下,上中下游規模化協作更無從談起。面粉加工企業難以收購到品質均一的弱筋小麥,進而增加了餅干等終端食品的企業成本,導致我國弱筋小麥產業競爭力不足,加工企業仍需從美、澳等國進口高品質原糧,影響了我國弱筋小麥產業品牌塑造和做大做強。
通過對育種科研單位、種子企業、種植戶、加工企業的調研,將當前弱筋小麥全產業鏈存在的問題總結為“四難”節點矛盾,即育種主體品種收益難、種植主體品種抉擇難、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弱筋小麥原糧收購難、終端品質調優難。上述“四難”節點矛盾正在弱化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影響力。
本研究將通過對上述“四難”節點矛盾的闡析,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對策,為從政策層面解決當前弱筋小麥產業鏈存在的問題,重構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優勢提供參考。
1 弱筋小麥產業鏈“四難”節點矛盾的表現
1.1 育種主體品種收益難
品種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各省農業科學院所及地市級農科所一直是品種產出的傳統優勢單位。近年來,隨著品種審定政策的變化、育種實體的增加,品種審定數量連年激增,品種轉化率和單品種轉化收益急劇減少,對傳統育種單位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2]。
江蘇淮南麥區是我國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建設的重要區域,寧麥9號、揚麥9號、揚麥13等大面積弱筋小麥品種的推廣曾對產業鏈下游節點面粉加工企業、餅干等食品企業的高效運行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2000年后,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麥品種揚麥13推廣面積逐年擴大,年推廣面積一度超越20萬hm2,成為當時我國的第一大弱筋小麥品種。國際食品業巨頭卡夫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現億滋國際)、美國農部軟麥實驗室與江蘇里下河所就弱筋小麥品種和產業技術標準研發開展了十多年的深度合作,提出較為成熟的弱筋小麥生產技術規程和餅干品質評價標準,提高了弱筋小麥生產的規范性,保障了億滋國際等食品企業的產品品質。優異弱筋品種的推廣不僅保障了產業鏈的有效供給,促進了育種單位、種子企業、種田大戶、家庭農場、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等各產業節點的健康、有序、高效協作,僅品種權轉讓一項就為育種單位帶來了千萬元的收益,也給面粉和食品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加工或深加工和銷售利潤。繼揚麥13之后,寧麥13、揚麥15、揚麥18、揚麥19、揚麥21、揚麥22等系列弱筋小麥品種陸續被審定和推廣,鞏固了江蘇省弱筋小麥品種在全國的主導地位。
然而,近年來由于各類育種主體的涌入,種企之間無序競爭和品種數量的激增,品種權轉化收益和種子銷售利潤空間均受到擠壓,品種這塊“蛋糕”被分割的越來越小。從弱筋小麥品種產出來看,盡管品種審定的數量逐年增長,但轉化越來越難卻是不爭的事實。揚麥13、寧麥13、揚麥15等老品種的種植面積逐步下降,而新品種轉化收益也大幅縮水,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過去一個好品種動輒轉讓上千萬元的輝煌已很難再現。
1.2 種植主體品種抉擇難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深入,農村人口逐步減少,土地流轉增加,傳統的小農戶種植模式將逐漸消亡,種植主體形式逐漸向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轉變。隨著品種審定渠道的多樣化發展,品種審定數量激增。各類種子企業在生存壓力下,不遺余力地推介掌握的品種,種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農戶面對紛繁復雜的品種宣傳,難以鑒別適合自己的好品種,“種什么”和“怎么種”這2個過去很簡單的問題一時變得非常棘手。筆者通過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幾個行政村的問卷調查來看,品種種植的無序化已愈演愈烈,一個行政村內同時種植3~5個品種是普遍現象(表1)。以揚州市江都區樊川鎮陸巷村為例,2018年種植的小麥品種就有中筋小麥揚輻麥4號、揚麥25,強筋小麥揚麥23、弱筋小麥寧麥13等多個品質類型的品種,不同農戶種植規模為 1.33~6.67 hm2不等,不同種植戶間品種相互交錯,帶來的問題是由于缺少品質布局,針對不同品質類型的配套栽培技術和品質調優規程難以形成規模推廣,弱筋小麥種不出弱筋品質,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效應,對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沒有吸引力,影響了產后加工附加值的形成。
其次,由于種植回報率低,農戶種植好品種和種出優質麥的意愿不強,種植水平也受到影響。種植戶的年齡結構老化,相當一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人,知識更新難,鑒別好品種更難,對于“種什么”和“怎么種”的問題較為困惑,更需要相關農業部門的指導。過去的良種補貼政策曾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解決了“種什么”的問題,優良品種也因此得以迅速推廣。一些縣區、 鄉鎮成建制種植單一品種是普遍現象。如揚麥13在揚州、泰州市域以下的基層鄉鎮成建制規模種植,給品種育成單位帶來了可觀的轉化收益,給種子企業帶來了較高的銷售利潤,農戶因優質麥得到加價收購的好處,面粉和食品企業獲得了較高的產后加工附加值。政府職能向“放管服”轉變后,不再對品種種植直接指導,品種的選擇更多依賴市場調節、種子企業宣傳和農戶自覺。但種田大戶仍然是當前小麥生產的最大主體形式,農戶缺少相關農業部門的指導,品種選擇具有盲目性,一戶一種,品種和品質布局缺位,孤立于整個產業鏈之外,良種良法難以配套,優質品種生產不出優質原糧,優質原糧不能形成優勢價格,種植戶在這種松散型產業協作中的作用微乎其微,難以獲得滿意的收益。同時,弱筋小麥規模化訂單生產停滯不前,增加了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前景的不確定性,江蘇省弱筋小麥品牌效應受到顯著影響。
1.3 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弱筋小麥原糧收購難
由于巨大的品種分母和品質布局的無序分割,真正的優質弱筋品種難以在這種競爭中實現規模訂單種植,面粉加工企業難以收購到品質均一的弱筋小麥原糧。通過與江蘇蘇三零面粉集團、江蘇宇宸面粉有限公司、曲霞面粉廠等面粉企業的交流,發現優質原糧收購難是面粉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過去,由于品種數量較少,主推品種良種補貼等政策的引導作用,以揚麥13為代表的優質弱筋小麥品種在揚泰地區縣區鄉鎮成建制種植,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收購高品質弱筋小麥原糧較為容易。當前,由于種子企業競爭的無序化和品種布局的混亂,企業訂單種植的規模有限,影響了大規模全產業鏈水平的運作效率。加工企業仍需從美、加、澳等國進口弱筋小麥以填補國內弱筋小麥產能不足的缺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弱筋小麥產業的做大做強。
以2019年揚州市域以內夏收品種面積為例,全市夏收總面積16.87萬hm2,推廣面積0.67萬hm2以上的有5個小麥品種(表2),其中大面積推廣的弱筋小麥品種僅有寧麥13,而近10年審定的弱筋品種雖然數量較多,但推廣速度較慢。由于一戶一種,品質混雜,優質麥收益率低,農戶種植優質弱筋小麥的意愿不強,在品種選擇上仍是以高產為唯一要素,這是當前國內弱筋小麥產能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根源仍然是品種和品質布局的缺位。
1.4 終端品質調優難
弱筋小麥的最主要用途就是制作餅干食品,對籽粒硬度、蛋白質含量、粉質率、溶劑保持力等指標有嚴格的要求,要種出符合行業和企業標準的弱筋小麥,必須有與弱筋小麥品質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規程。但在目前多品種混種混收的前提下,相關品質調優生產技術規程均難以實施。因此,食品加工企業不得不根據終端食品的品質要求對不同批次的面粉進行必要的品質調優工作,如生產弱筋小麥粉往往要用一定量的作物淀粉或進口的弱筋小麥粉進行配粉以降低面筋和蛋白質含量,輔以加工工藝等調節,以提高餅干、糕點等食品的烘焙質量。由于基礎品質的不均一,給食品加工企業終端品質調優帶來較大的難度,增加了加工能耗和企業運行成本。
2 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節點矛盾對策探討
上述產業鏈“四難”節點矛盾已嚴重影響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資源有效配置,制約了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鏈運行效率。要解決上述產業節點矛盾,筆者認為需要從法規、政策和組織層面尋找對策,為發揮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特色和重塑弱筋產業品牌奠定基礎。
2.1 完善相關法規、遏制同質化品種泡沫
同質化品種審定數量激增是造成產業鏈運轉不暢的直接原因。當前的品種審定標準既嚴苛又寬泛,由于對品種遺傳相似度的上限設置過高(90%),導致表型稍有不同的品系很容易被界定為不同的品種,但在實際生產中,這種遺傳差異并沒有實際的生物學意義。其次,由于一些參試和審定品種仍有一定的剩余變異(理論上純系是沒有的),一些種子企業很容易利用這種遺傳差異通過系選獲得表型略有變化的新品種,這是當前較為普遍的現象。由于其內核不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創新基礎上,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對老老實實做品種創新的育種者來說非常不公平。
因此,有必要對現行的品種審定標準進行一些修訂,遏制同質化品種泡沫和無序競爭。在品種特異性上,建議對品種相似度的上限適當降低,比如與已審定品種相似度接近90%但在品種產量要素、抗病抗逆、品質水平上沒有顯著提高的品系可認為是疑似品種,不予審定。與此同時,允許在原有品種的基礎上,利用明確的抗性、優質、適應性、產量等優異基因進行轉育加工,對于遺傳加工后在上述性狀上有顯著提升的新品系即使遺傳相似度超90%也可認定為新品種。舉例說明,揚麥15是高感白粉病和黃花葉病的老品種,通過回交轉育方法將對白粉病免疫的基因Pm21[3]、高抗黃花葉病基因QYm.nau-2D[4]導入揚麥15遺傳背景中,顯著提高了2種病害的抗性水平,對于保障小麥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這類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新品種在品種審定中要予以鼓勵。
2.2 突出政府在健康產業鏈培育中的引導作用
近年來,由于品種激增、種子企業競爭和品種布局的多、亂、雜等問題,造成弱筋小麥產業鏈運行不暢,各節點(育種單位、種子企業、種植戶、面粉與食品加工企業)矛盾日漸凸顯,品種產出、品質布局缺少宏觀設計,地緣產業特色不明顯,造成產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結構性矛盾加劇,弱筋小麥產業鏈運轉不暢,相關種子企業、育種實體和農戶收益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種業市場彌漫悲觀情緒。
因此,為培育健康、高效的產業鏈,政府在現階段應加強對產業布局、資源配置和產業鏈運轉模式的引導。以弱筋小麥產業為例,可以因地制宜地在部分市域或縣域設置優勢產業功能區,引導各地區根據生態和資源稟賦進行品質區劃,實現成建制大規模種植特定品質類型的小麥品種,促進種植業與食品加工業之間的接駁,這對建立全產業鏈高效供給和產出模式[5]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3 發揮產業聯盟在全產業鏈運轉中的協調作用
產業聯盟是企業間結成的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目的是確保合作各方的市場優勢,以較低的風險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調配,實現企業優勢互補,推動產業鏈各節點的安全、高效運轉。目前,產業聯盟在運行過程中仍有實體間有機融合度不高,對產業鏈要素的預測、評估和規劃等力度不足,產業鏈上中下游實體仍各自為戰的問題。在弱筋小麥產業鏈中,品種供給端和加工企業需求端信息不暢,融通不夠,導致了產業鏈運行中的成本耗散,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地力、技術和資金等資源。
因此,政府應鼓勵在產業聯盟內建立產業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對產業鏈相關實體及產品進行評估。以弱筋小麥產業為例,產業聯盟可根據終端產品企業需求調節供給端產出,組織聯盟成員進行弱筋小麥好品種評估,對弱筋品質優異、產量高、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授予“優質弱筋麥”稱號,以此引導優質品種的大規模推廣,為訂單農業創造條件,促進全產業鏈高效健康運轉和企業發展動力。
2.4 增強科創型種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由于育種實體數量激增,種業競爭呈現無序化趨勢,給種業市場帶來不良影響,有必要提高種業門檻,改善當前種業從業人員過多而科技產出較少的局面。因此,要從政策面進行調整,一是鼓勵育種高端人才和優秀成果在科研院所與種子企業間的柔性流動,促進科研成果在種子企業的開花結果;二是通過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為創新性成果的市場轉化保駕護航,壓擠低端種子企業逐步退出市場或倒逼其提檔升級,逐步凈化種業市場,促進科創人才、科創企業和種業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
3 結束語
當前,弱筋小麥產業鏈“四難”節點矛盾問題突出,產業資源配置能力減弱,育種主體、種植主體、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收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遏制同質化品種泡沫,加強政府在產業鏈培育中的引導作用以及發揮產業聯盟在全產業鏈運行中的協調作用已刻不容緩。江蘇省是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建設重要省份,推動弱筋小麥產業健康、有序、平穩發展對于鞏固江蘇省弱筋小麥產業在全國的主體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 曉,張 勇,高德榮,等. 中國弱筋小麥育種進展及生產現狀
[J]. 麥類作物學報,2012,32(1):184-189.
[2]何 榕,蓋玉芳,別同德,等. 江蘇省種子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踐及思考[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8):355-358.
[3]He H G,Zhu S Y,Zhao R H,et al. Pm21,encoding a typical CC-NBS-LRR protein,confers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disease[J]. Molecular Plant,2018,11(6):879-882.
[4]Xiao J,Chen X L,Xu Z J,et al. Validation and diagnostic marker development for a genetic region associated with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resistance[J]. Euphytica,2016,211(1):91-101
[5]彭劍虹. 發揮企業質量主體作用,打造全產業鏈模式——中糧集團質量安全管理實踐[J]. 認證技術,2013(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