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針對嬰幼兒及兒童服飾的強標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1]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實施,隨著兩年過渡期內對標準的宣貫和抽檢執法力度加大,很大程度提高了人們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重視,規范了生產和銷售。而將重金屬(總鉛和總鎘)、鄰苯二甲酸酯、附件等指標納入強標考核,使得嬰幼兒相關產品的標準已經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因此,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61號文件批準FZ/T 73025—2019《嬰幼兒針織服飾》[2](以下簡稱“新標準”)的發布,該標準將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替代FZ/T 73025—2013《嬰幼兒針織服飾》[3](以下簡稱“舊標準”)。新標準新增一些檢驗項目,并對部分指標考核要求進行調整,提升了科學性和適應性,為了更好地理解新標準的變化和執行新標準,本文對新舊標準內容進行分析和比對。
新標準在舊標準基礎上擴充了嬰幼兒針織服飾的產品范圍,包括了肚兜、圍嘴、圍裙、圍巾、包被,刪去舊標準中的圍兜、肚圍。
新標準的范圍更能滿足嬰幼兒市場產品的細化,新產品更迭,適應范圍更廣。
新標準修改了嬰幼兒針織服飾的定義,將嬰幼兒針織服飾分為服裝類和非服裝類,細化和明確了服裝類和非服裝類產品范圍:“服裝如內衣、外衣、睡衣、連身裝、肚兜、褲子等產品;非服裝類產品如襪子、腳套、帽子、手套、圍嘴、圍裙、圍巾、肚圍、包巾、包被、睡袋、床上用品等產品?!毙露x更好地趨近市場變化,分類考核更加合理,涵蓋范圍更加全面。
規格號型明確了服裝和非服裝類產品的標注原則。另外,服裝增加了超出標準范圍的號型標注原則,即按標準規定的分檔值和原則可依次遞增或遞減。這使生產企業在產品規格號型上標注更加靈活,有利于標注統一,有標可依。
2.3.1 增加考核的指標
舊標準指標要求已無法滿足產品更迭和安全提升要求。內在質量新增考核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填充物、起球、洗后外觀、透濕率、羽絨服防鉆絨性等指標。
(1)重金屬和鄰苯二甲酸酯。嬰幼兒服飾產品中如果含有涂層或涂料印染,其涂層或涂料中的總鉛、總鎘、鄰苯二甲酸酯會嚴重危害嬰幼兒健康,新標準中增加重金屬(總鉛和總鎘)、鄰苯二甲酸酯指標考核,按照GB 31701規定執行,與強標要求保持一致,進一步保障嬰幼兒安全。
(2)填充物。舊標準對嬰幼兒針織服飾的填充物沒有要求,日常生活中棉衣、保暖衣、羽絨服等服裝和包被、睡袋、床上用品等非服裝產品都是嬰幼兒服飾中使用頻率高的產品,面里料符合標準要求,無法排除填充物的安全風險。新標準增加了填充物指標,按GB 31701規定執行,其中羽絨填充物指標按GB/T 14272中填充物的質量要求規定執行。
(3)起球。針織面料由于線圈相互穿套交織結構松,紗線捻度低,強度高、抗彎曲能力強的纖維摩擦時不易脫落斷裂等特性容易引起起球現象,起球項目一直是針織產品的考核指標。本次新標準修訂增加了起球指標,僅考核服裝正面,要求優等品不低于3~4級,一等品和合格品不低于3級,且正面磨毛、起絨、植絨織物、蕾絲織物、非服裝類產品不考核。
(4)其他新增項目。從穿著舒適性出發,新標準增加考核透濕率項目。透濕率反映服裝排汗、汽的性能,是鑒定服裝舒適性的重要指標之一,新標準透濕率要求≥2200g/(m2·24h),僅考核服裝中使用覆膜的織物;新標準增加考核羽絨服防鉆絨性,要求≤30根;新標準增加考核洗后外觀,要求“縫線無脫開;印(燙)花部位不允許起泡、脫落、裂紋;繡花不可脫線,無明顯不平;貼花無明顯脫開。紐扣、裝飾物、拉鏈及附件洗滌后無明顯變形變色、不生銹。里料無外翻、外露,襯布無明顯變形,其他嚴重影響外觀的不允許”。
2.3.2 調整考核要求的項目
(1)纖維含量。舊標準中纖維含量按FZ/T 01053執行,因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已于2014年5月1日開始實施,FZ/T 01053廢止,新標準中纖維含量按GB/T 29862執行。
(2)異味、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舊標準中異味、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 18401 A類規定執行,新標準按GB 31701規定執行。新標準中細化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試驗方法,針對純聚酯纖維產品和含聚酯纖維產品明確了取樣和試驗規定。
(3)水洗尺寸變化率。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比對見表1。新標準比舊標準在收縮上要求嚴格,在伸長(倒漲)上放寬,這就提醒生產廠家在設計生產時根據面料特點進行適當的工藝調整以滿足新標準要求。新標準在舊標準“不考核彈力織物橫向”基礎上增加不考核“褶皺產品褶皺方向、內褲類產品和非服裝類產品(床上用品、服裝型睡袋除外)”。

表1 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比對 %
舊標準水洗尺寸變化率采用GB/T 8878《棉針織內衣》的測量部位和測量方法,GB/T 8629—2001洗滌干燥程序。新標準針對嬰幼兒服飾修訂了測量部位和測量方法,更具有產品針對性,便于檢驗機構試驗時測量標準統一。洗滌干燥試驗按照GB/T 8629—2017規定執行,增加“明示‘只可手洗’產品采用A型標準洗衣機4H程序”條款。新標準多方位優化檢驗技術,提升了試驗的可操作性。
(4)色牢度指標新標準將面、里料考核指標要求合并和明確。新標準中耐濕摩擦色牢度增加深色指標考核要求,拼接互染色牢度優等品要求降低半級,明確規定僅考核深色和淺色相拼接的產品。新舊標準的耐濕摩擦色牢度和拼接互染色牢度比對見表2。另外新標準還明確了本色及漂白織物僅考核耐唾液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的產品。
舊標準中拼接互染色牢度試驗方法是按照附錄A執行。GB/T 31127—2014《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于2015年3月1日實施,新標準刪除了附錄A,要求按GB/T 31127—2014方法A執行,并明確了取樣方法。
(5)縫紉強力。舊標準分別考核衣帶和紐扣縫紉強力,其中衣帶≥70N、紐扣≥50N,新標準取消考核紐扣縫紉強力,僅考核衣帶抗拉強力,要求≥40N。新標準比舊標準衣帶抗拉強力要求降低。試驗人員需要注意的是衣帶抗拉強力在測試方法上增加結果記錄和斷裂現象的要求,即記錄試樣斷裂的最大力值,并規定3種試樣斷裂現象,即衣帶斷裂、衣帶與衣服面料縫合處縫紉線斷裂、衣服面料斷裂。
(6)燃燒性能和附件。燃燒性能首次納入我國強標考核,新標準中燃燒性能指標也進行了調整,按GB 31701執行。將舊標準中不得使用阻燃整理劑,改為不建議進行阻燃處理,避免因加入阻燃劑危害嬰幼兒健康,如果進行整理就需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要求。新標準附件要求按GB 31701執行,與強標統一有助于檢測機構和生產企業理解使用標準。
2.4.1 外觀疵點
舊標準中未列入標準的表面疵點按照GB/T 8878中表面疵點執行,新標準對比舊標準和GB/T 8878增加了外觀疵點名稱,比如縫紉不平服、拉鏈不平服、四合扣互差、五爪扣互差、面料倒順毛,順向不一致(特殊設計除外)、丟工、錯工、缺件等。對比舊標準,疵點名稱更豐富,描述清晰具體,對于生產技術日新月異來說包容性更強。新標準增加了對疵點程度詞輕微、明顯、顯著的解釋,界定疵點程度可以有效避免分歧,統一生產企業、消費者和檢驗機構的標準。
新標準在部分指標上要求有所提高,比如色差新標準優等品要求主料之間≥4~5級,主輔料之間≥4級,舊標準要求分別降低半級。新標準要求一等品和合格品主料之間≥4級,舊標準要求降低半級。新標準縫紉曲折高低要求優等品明線部位≤0.2cm、其他部位≤0.5cm,增加其他部位規定,考核更加全面。新標準扣眼互差、四合扣互差、五爪扣互差要求優等品不允許,一等品和合格品≤0.3cm,舊標準優等品要求扣與眼互差≤0.2cm、一等品和合格品≤0.5cm。新標準在外觀疵點要求上更加嚴格,生產企業要對標對表,不斷提升嬰幼兒服飾產品質量。
2.4.2 原材料
新標準修改了原材料規定,要求“所選襯布、里料應與面料相適宜”。由于嬰幼兒皮膚嬌嫩,為了防止摩擦損傷皮膚,在舊標準基礎上補充了安全方面內容:“使用的拉鏈部位應加襯內貼邊”,“服裝、服裝型睡袋上不應使用粘合扣(紡織材料型粘合扣除外)”。
2.4.3 縫制
新標準縫制刪除了針跡密度,新增了安全舒適方面的要求,比如“合肩處、褲襠叉子合縫處、縫跡邊緣處應加固”,“下裝(含連體裝、服裝型睡袋)正中門襟部位不應使用拉鏈(裝飾性拉鏈除外)”。
2017年3月23日國家標準公告發布,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由強制性標準正式變更為推薦性標準,新標準修改了使用說明的規定,將舊標準的按“GB 5296.4和GB 18401”更改為“GB/T 5296.4和GB 31701規定執行”,因GB 31701明確規定,嬰幼兒產品安全類別的規范標注為“GB 31701嬰幼兒用品”,對比舊標準,新標準中使用說明條款刪除“嬰幼兒用品”并不代表無需標注,而是按照GB 31701要求進行標注,條款不再進行重復規定,避免理解上不統一,標注不規范。
新標準結合嬰幼兒服裝的發展趨勢、消費者的需求、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GB 31701—2015的實施以及檢驗時的可操作性,在適用范圍、術語定義、指標要求、試驗方法、使用說明等方面做了相應的調整,進一步優化了相關試驗方法,尤其對將強標部分指標納入考核,確保了與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統一,使其更加科學、完善、可操作性強。新標準的修訂,也給企業和檢測機構在實際使用中增加一定的難度,檢測機構之間可采用項目比對的方式統一檢測準確度,可加強對企業進行新標準的宣貫。新標準的實施也能引導行業更加關注嬰幼兒產品安全,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縮小與國際標準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