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屬西北內陸棉區,棉花種植集中在河西走廊地區,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甘肅省棉花生產呈現快速發展的勢態,至2013年全省棉花產量達到了13萬噸左右,躋身全國八大產棉省區。但隨著國家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實施,毗鄰新疆的甘肅省棉花種植面積快速萎縮,產量降幅超80%。目前,傳統7個棉花種植縣市僅有酒泉地區瓜州縣、敦煌市規模種植棉花,金塔縣零星種植,全縣棉花產量不足500噸,預計2020年全省棉花產量在2萬噸上下,甘肅棉花產業面臨非常嚴重的生存危機。
(一)單產水平高。甘肅省棉花生產集中在河西走廊西段,隨著優質棉花種子和植棉“矮密早膜”“雙株雙層”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使用,棉花平均單產達到110公斤/畝左右,與新疆棉區基本相當,單產優勢十分明顯,棉農植棉效益較高。
(二)質量優勢明顯。河西走廊充足的光熱資源條件和降水稀少的氣候條件,使甘肅省棉花具有色澤潔白、成熟適中、長度長的特點,連續多年棉花主要質量指標水平居全國前列。
(三)生態經濟效益可觀。河西走廊地區干旱少雨,棉花屬于低耗水作物,比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節水約30%~40%,能夠緩解河西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具有較好的生態保護效應。
甘肅省棉花產業起步晚、發展快,目前存在著加工能力過剩、采摘技術滯后等問題。但是,就甘肅棉花產業面臨的生存危機而言,未能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籽棉外流是影響甘肅省棉花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未能享受與新疆相同的目標價格補貼、運輸補貼等政策,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國家對新疆棉區棉農實行目標價格補貼,甘肅及內地棉農是定額補貼。按近年棉花市場平均價格計算,兩者差額在4000元/噸左右。同時,新疆棉花出疆國家給予500元/噸的公路運輸補貼。甘肅省河西走廊雖毗鄰新疆,同屬西部內陸棉區,遠離棉花主銷區,但國家未能給予運輸補貼,甘肅棉花加工企業棉花價格競爭力下降,反過來又導致籽棉收購價格下行,籽棉市場價逼近甘肅省棉農種植成本線,棉農無利可圖,棉農種棉積極性不高,導致甘肅省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一)涉棉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挫傷了棉農種棉積極性。新疆以外的內地產棉區,國家統一按2000元/噸給予定額補貼。由于內地補貼政策實施有待完善,要實現精準補貼還有待時日,挫傷了真正種棉農戶的積極性,也是棉花種植面積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籽棉外流嚴重,甘肅棉花加工行業岌岌可危。近些年,甘肅籽棉外流新疆、河北、山東等地的情況愈演愈烈,嚴重影響甘肅棉花收購正常加工秩序,進一步加劇了棉花加工能力過剩,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市場環境不斷惡化,舉步維艱,甘肅目前勉強運行的棉花企業數不足2013年的四分之一,整個甘肅棉花加工行業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棉花產業是農業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下,棉花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在保障國計民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扶持甘肅棉花產業盡快走出困境。
(一)甘肅省棉花產業在種植條件和質量方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甘肅與新疆同屬西北內陸棉區,建議國家給予甘肅與新疆相同的各項棉花補貼政策。
(二)完善甘肅省內實施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的政策和監管庫布局,以準確的棉花重量、質量等數據保證現有國家各項涉棉補貼政策落實到位。
(三)建議在棉花種子、種植、機械采摘等環節給予補貼,盡快在甘肅全省推行機械采棉,降低棉花生產成本,以增加棉農實際收入為核心,來穩定急劇下滑的棉花種植面積,促進甘肅省棉花產業健康發展。
(四)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依法依規干預籽棉外流問題,創造公平市場環境,提振甘肅棉花加工企業信心,助力甘肅省棉花產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