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動物蛋白纖維,其構造和人類皮膚相似,內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滋養和平衡人體肌膚,素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譽。蠶絲被即以蠶絲為填充物的被子,具有貼身保暖、輕柔透氣、滋養保健等優點。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工藝的提高,GB/T 24252—2009 《蠶絲被》標準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修訂。GB/T 24252—2019《蠶絲被》(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19年10月18日發布,并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代替GB/T 24252—2009(以下簡稱“舊標準”)。本文就標準的主要修改內容進行介紹,為生產企業和檢驗部門提供更精確和具體的規范準則。
新標準的范圍增加了“以其他蠶絲綿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蠶絲被可參照執行”。目前市場上的蠶絲綿主要是桑蠶絲綿和柞蠶絲綿,其他蠶絲綿主要指木薯蠶絲綿[1]。
新標準將“長絲綿”“中長絲綿”與“短絲綿”3個定義進行簡單優化為“蠶絲綿”,新標準增加了對“絹制絲綿”填充物和填充物疵點“綿點”的考核,所以增加了“絹制絲綿”“綿點”的術語及定義,有利于標準的理解和運用。
新標準對蠶絲被的要求分為安全性能、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和工藝質量4個方面,比舊標準增加了安全性能的要求。
新標準將舊標準內在質量要求的“甲醛”“pH值”“異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劃分到安全性能的要求中,規定蠶絲被中的胎套和填充物的安全性能要求應符合GB 18401 要求,其中嬰幼兒及兒童產品的安全性能應符合GB 31701 要求。
3.2.1 胎套纖維含量、色牢度
胎套纖維含量符合產品標識明示值,允差符合GB/T 29862要求。
新標準刪除了胎套耐濕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標;胎套優等品和一等品的耐皂洗色牢度沾色等級要求由舊標準的≥3級變為≥3~4級,合格品由≥2~3級變成≥3級,表面上看等級提高似乎更嚴格了,但是由于耐皂洗色牢度試驗方法由GB/T 3921—2008 B(2)修改為GB/T 3921—2008 A(1),溫度和時間降低而指標提高造成最終結果不一定是更加嚴格,皂洗方法的更改更加貼合實際,更為科學。
3.2.2 填充物纖維含量、絲綿長度、質量偏差率
新標準對填充物的纖維含量要求進行了更改。優等品改為100%桑蠶絲或100%柞蠶絲;一等品改為含桑蠶絲或(和)柞蠶絲100%;合格品標稱填充物蠶絲含量應達到50%及以上,填充物含量允差符合GB/T 29862要求。新標準對優等品的要求提高了,必須是純的桑蠶絲或者純的柞蠶絲為填充物的蠶絲被才能成為優等品;而優等品和一等品要求不允許使用絹制絲綿,也就是絹制絲綿蠶絲被不能成為優等品和一等品。
原標準對絲綿長度的規定放在“填充物品質”考核項目下,優等品、一等品要求均為“長絲綿和中長絲綿”,合格品沒有絲綿長度的要求,新標準更為具體細化,將“絲綿長度”獨立列為一項內在質量考核項目,按桑蠶絲綿、柞蠶絲綿、桑柞蠶絲混合絲綿、絹制絲綿4個類別分別提出長度的要求。
新標準質量偏差率由原來的-2%~+10%改為-2%。
3.2.3 填充物的品質、熒光增白劑、壓縮回彈性
新標準對填充物的品質一等品和合格品增加了“不含明顯粉塵”的規定;一等品色差由原來的不低于3級改為不低于3~4級,合格品增加了色差不低于3級的規定;增加了“絹制絲綿僅限于合格品且色差不低于4級”的規定。
舊標準只要求優等品不得檢出熒光增白劑,新標準要求所有等級都不得檢出熒光增白劑,并增加了檢驗依據FZ/T 01137—2016 《紡織品 熒光增白劑的測定》。
新標準保持了舊標準填充物壓縮率的考核要求;下調了填充物的回復率考核要求,優等品由原來的95%改為92%,一等品由原來的90%改為87%。合格品新舊標準都不考核壓縮回彈性。此外,新標準使用說明填充物質量在500g以下的產品不考核壓縮回彈性,舊標準為1000g以下不考核。
3.2.4 填充物的含油率、含雜率、回潮率、殘膠率
新標準將優等品的含油率由≤1.5%提高到≤1.2%,蠶絲綿合格品含油率由≤1.5%下降到≤1.8%,增加絹制絲綿合格品含油率≤0.8%,一等品保持不變。含油率的測試方法按FZ/T 40006 《蠶絲含油率試驗方法》執行,每份試樣質量(3.0±0.3)g。
新標準對填充物含雜率、回潮率的考核要求與舊標準相同。
新標準增加了對填充物殘膠率的考核,要求優等品、一等品以及絹制絲綿制成的合格品殘膠率≤5%,蠶絲綿制成的合格品殘膠率≤7%。殘膠率的測試方法先按FZ/T 40006規定的方法去除油脂,再按FZ/T 40004進行試驗,計算得到殘膠率。
3.2.5 蠶絲被的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
新標準優等品的水洗尺寸變化率下限值由-5.0%提高到-3.0%,一等品的水洗尺寸變化率下限值由-5.0%提高到-4.0%,優等品的水洗尺寸變化率下限值由-7.0%提高到-5.0%。新標準水洗尺寸變化率洗滌程序發生改變,按GB/T 8630執行,采用GB/T 8629—2017中A型標準洗衣機、洗滌程序4G、干燥程序A。新標準增加絎縫產品以整條被子進行試驗,產品洗滌說明標注拆卸胎套洗滌產品拆下胎套進行試驗。這項規定為檢驗部門實際操作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具體而規范的標準依據。
蠶絲被的外觀質量要求包括尺寸偏差率、填充物、胎套、輔料、耐久性標簽,將舊標準的“縫針”要求改到工藝質量要求中,另外比舊標準增加了“填充物”的要求,
如果是絹制絲綿為原料的蠶絲被,要求絹制絲綿清潔度≥90分,測試方法按FZ/T 41003或FZ/T 41004執行。
新標準增加了“填充物500g以下不考核填充物均勻度和四角、四邊”的規定;合格品的跳針、浮針、漏針由舊標準的“整件不超過5處”改為“整件不超過3處”;新標準規定“一等品允許縫制質量項目中有一項內容不符合要求,合格品允許縫制質量項目中有兩項不符合要求,但胎套與填充物應固定,不允許胎套縫合脫散”。
新標準增加了“填充物不得進行增重處理”和“蠶絲被中應無縫針、斷針等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的金屬殘留物”的要求。
新標準增加了“蠶絲被填充物不得進行增重處理”的要求,通過測試蠶絲中的氨基酸含量鑒別蠶絲綿是否增重,方法有酸解顯色法(附錄 C)、高溫酸水解法(附錄 D)、液相色譜儀定量分析法(附錄 E)。此項規定有效地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正規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新增金屬殘留物試驗方法,按 GB/T 24121—2009 執行,檢測設備靈敏度采用 1.0 mm 。
新標準產品使用說明按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 部分:紡織品和服裝》規定執行,增加了嬰幼兒和兒童產品按GB/T 5296.4和GB 31701規定執行的要求。
新標準產品規格標注內容應包括成品寬度、長度,填充物質量(公定重量),增加了還應標注在外包裝或易被消費者發現的吊牌等非耐久性標簽上,且內容應與耐久性標簽保持一致的要求。
新標準纖維含量標注方法應符合GB/T 29862規定。應標注填充物絲綿的蠶絲種類和絲綿長度(此處新標準的絲綿長度種類在舊標準長絲綿、中長絲綿、短絲綿三類的基礎上增加了絹制絲綿),由不同長度種類絲綿混合的填充物應予以明確說明。新標準還增加了未標明填充物纖維含量百分比的混合蠶絲被應標注蠶絲質量(重量)的要求。
GB/T 24252—2019 《蠶絲被》新標準的發布,對舊標準進行了針對性的修改和補充,修改了纖維含量等級劃分,增加了填充物外觀質量考核項目,更增加了絲綿增重、金屬殘留物的規定,使其更加符合現階段蠶絲被的市場需求。為更好地執行標準,現給出以下兩點建議:
(1)檢測部門應對標準進行宣貫培訓,對標準細節變化和新增方法理解透徹,確保儀器設備、標準物質以及人員能力達到標準要求。標準增加了大量的檢測方法,如絲綿增重、殘膠率、熒光增白劑的檢測,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些方法不僅需要理解,更需要檢驗員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總結,這將是檢測工作的一個難點。
(2)企業應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在學習理解標準的基礎上,從內在質量到絲綿增重到工藝質量層層把好質量關,及時更換新標準外包裝和吊牌,不斷優化和創新,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