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總結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及“可追溯性”的4個技術特點,分析此技術特點在檢測行業中潛在的應用前景。結合目前檢測行業的狀況,探討引入區塊鏈技術后對行業產生的影響,希望能探究出更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促進行業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2020年4月正式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首次針對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5個方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提出了要求,其中,吸引檢測行業注意的莫過于對“數據”的要求,《意見》中第六部分的“第二十條: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和“第二十二條: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都對檢測機構數據提出了新的要求[1]。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出現在文件中,要得益于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這也是今后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
本文通過總結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及“可追溯性”的4個技術特點,分析此技術特點在檢測行業中潛在的應用前景。結合目前檢測行業的狀況,探討引入區塊鏈技術后對行業產生的影響,希望能探究出更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促進行業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區塊鏈看似晦澀難懂,實際上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巨大的共享數據庫,每一個獨立的數據儲存器,統一上傳到同一個儲存點,打包成塊連接起來,與此同時,獨立的數據儲存器會生成一個副本將所有的數據信息進行備份,以備核實及確保信息安全[2]。區塊鏈技術的特色主要有以下4種。
區塊鏈中可以把每一個獨立的數據儲存器都認為是一個中心,若數據未能及時上傳備份,儲存器一旦出現故障,都會造成信息的丟失;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后,云端上的信息可以被其他中心共享,即使源頭數據丟失,區塊鏈便成為最安全的備份,最大程度地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這種能夠降低每一個中心信息風險的功能就叫“去中心化”。若應用于檢測行業,檢測數據的安全性能夠得到保障,同時能夠提高數據利用率。
區塊鏈中的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每一個中心將信息上傳,打包成塊連接成鏈后又會將所有信息進行副本備份,留檔以備用。一旦遇到試圖篡改信息的請求,信息中心會自動與其他各中心的副本進行比對,如果信息不符則會拒絕修改。這種把副本發散到各個中心的,以確保信息不可篡改的方法,叫作“分布式賬本”。若應用于檢測行業,檢測數據的透明度大幅提升,能夠促進檢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區塊鏈中儲存有巨量的信息,且信息非常公開透明,但區塊鏈又具有相當高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區塊鏈結合密碼學、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科,擁有一套非常復雜的算法,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被加密的,表面上看都是亂碼,只有經過授權才能顯現,這種授權可以叫作“智能合約”。要闡述智能合約的具體加密原理及運行機制,就要追溯到比特幣的產生及以太坊平臺,最初始的運用場景為貨幣領域,正是由于這種信息加密技術的運用,只有滿足合約中的觸發條件,區塊鏈中的信息才能夠被有效提取,更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隱私保護性。若應用于檢測行業,數據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符合條件的“客戶”才能獲得授權、讀取信息,既保證了信息的安全,又增加了信息利用率。
區塊鏈中所有數據都是環環相扣,每個區塊按照時間節點持續更新,每一次的更新都會留下痕跡,形成一條可以通過時間節點追溯的信息鏈,從而保障記錄的可靠性。對于檢測行業而言,它的可溯源性可以大幅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解決信息的信用問題,同時為信息的可信度背書。
自WTO以來,中國政府放寬了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門檻,使外資檢驗機構得以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伴隨著國企改革的進程,國有檢測機構也朝著完全市場化的方向逐步邁進,民營檢測機構數量近年來較之前有大幅提升,市場實現多元化[3]。截至2020年5月,據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統計,具有國家級資質認證獲證機構為3169家,涉及領域涵蓋各行各業。統計發現,同一領域中機構重復的現象比較嚴重,且中小型機構比例較重、機構活性較弱,市場經營環境由于中小型機構的數量較多,狀況仍有待改善,存在整體資源利用率較低的現象[4]。
基于以上特點,本文認為引入區塊鏈技術能改善檢測行業面臨的現狀。
帕累托最優的概念來源于博弈論,是一種資源分配的理想狀態,既無法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得另一方獲益,也可以理解為利己必損人。完全競爭市場狀態是指行業中能夠提供檢測的供給方和需要檢測的需求方數量都眾多,出具的檢測報告具有同質性,生產要素即檢驗樣品可以在市場中自由流動及選擇,所獲得的效用及結果均一致。此時的市場為最理想的狀態,價格是供需平衡后的價格,對于供需雙方都能有健康穩定的發展,但大部分時候是無法實現的。由于企業的自主定價可以壓低價格,市場中仍有政策等復雜干擾因素,一直阻礙市場達到此平衡。
區塊鏈的特色之一就是去中心化[5],所有信息都可以在達成共識機制后進行共享,這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中間環節重復檢測的問題,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資金進行更細致和全面的質量把控。制造商的檢驗數據可以直接共享給經銷商,每家檢測機構的數據庫都可以作為一個分布式賬本,供應鏈源頭客戶的質量控制情況通過“智能合約”協議,可以公開透明地被查詢到,這樣可以降低樣品因信用問題產生的重復性工作,縮短供貨周期,提高供需雙方要素的流通速率,降低時間及物料成本的損耗,提高資金利用率。
由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使得信息具有無法篡改只能更替的特點,且每次更新都會按時間節點留下痕跡,為信息的追溯提供保障[6]。從質量監管角度而言,這樣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有效性,可以降低監管環節中因信用問題產生的重復性驗證。遇到產品質量問題如需召回或追蹤時,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可以快速地幫助監管部門掌握產品動態,從源頭到質檢情況乃至銷售終端情況,因為其信息的高可信度,能夠大幅降低監管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從而提高監管效率。
從對外貿易角度而言,由于區塊鏈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信用等級的提升能夠增強貿易雙方互相的共識和信任,有利于雙方達成合作共識。由于信息的高可信度,行業信用等級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出口效率,有利于我國企業對外貿易業務的發展及開拓。
本文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引入使得每個機構的數據庫具有同等的效力,由于其對數據的可追溯性,既能解決數據的信用問題,同時又能為企業省去以往模式下中間環節重復檢測的時間成本及物料成本,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率。企業可以更好地專注于產品技術創新,或者提升質檢的覆蓋率,從而提高產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數據效力的提升會使機構對于出具的結果愈發謹慎,檢測機構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會回歸到檢測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檢測資質與能力的全面性、檢測服務的優良性及檢測機構管理的規范性上,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及發展。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于出口業務,由于我國檢測行業起步相對國外較晚,大型外資檢測機構體系相對成熟更具優勢,對于進口及內銷業務,國有檢測機構由于能得到更好的政策及財政支持會更有優勢。在一個良性的競爭發展環境下,部分專業性強的機構可以通過兼并、資源整合來提高自身競爭力,部分小微企業或者非專業的機構,若專業技術或資質不過硬,則會逐漸淡出市場,能改善如今的“格雷欣法則”現象,更大程度地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行業經濟效率。對于相對成熟、大型的檢測機構,則可以通過提升科技創新及科研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促使行業整體可持續發展。
引入區塊鏈技術,勢必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產生巨大影響,數據作為檢測機構的生產要素也是核心競爭力。通過對數據要求的提升,從檢測機構的角度而言,一個運行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區塊鏈的引入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改善民營檢測機構中資質良莠不齊的現象,優勝劣汰,改善供給側結構。同時,將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回歸到數據上,可以優化市場營商環境,更好地激發機構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