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休閑農業項目越來越不好做的時候,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便應運而生,這種模式就是輕資產運營。
輕資產運營主要表現為將產品制造和零售分銷業務外包,自身則集中于設計開發和市場推廣等業務。這種模式通過降低公司資本投入,特別是生產領域內大量固定資產投入,以此提高資本回報率。那么,休閑農業的輕資產運營該怎么做呢?

休閑農業項目的根本在農,核心在體驗,休閑園區的開發建設要充分體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結合。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保留原有水系構建濕地景觀,用生態駁坎代替水泥駁坎進行護岸,以投放和種植本地水生動植物來營造生態系統,這樣更利于園區生態環境自我平衡,且景觀更具生態美感。
二是以農業景觀代替園林綠化景觀,如保留稻田、花田、茶園、竹林等“物美價廉”的農業景觀資源,加上原有的野花野草等地被植物資源,既能構建層次豐富多樣的立體田園景觀,而且成本較低廉。
三是以周邊自然資源充當建材,如以礫石路代替水泥路作為園區步道,以生態渠道代替水泥渠道。這樣基礎建設成本低,并且體現園區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容。
四是充分使用好玻璃溫室、多功能帳篷、集裝箱、竹木棚架、組合式木屋等臨建設施,以低成本的設施投入,不但實現園區相關功能需求,而且能給游客帶來別樣的消費體驗。
除了另外自然資源外,農莊輕資產化還包括對外部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如農莊的食材,可以來自周邊農業生產的農戶;農產品配送服務可以外包給專業的物流服務商;游樂項目可以直接對外引進;景區的日常管理外包。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與相關成熟運營企業合資成立公司進行整體項目運作,這是資源整合的首選方案,運營效率最高,培養團隊最快,但目前能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的,只有臺灣的幾家規模型休閑農企。
二是搭建平臺公司,按照不同業務線分別與不同專業化公司進行合作,如:與景區托管公司合作,引入運營團隊進行景區運營籌備、日常管理維護;與物業公司合作,將安保、衛生等后勤工作外包;與生產型企業合作,將種養殖業務進行托管;直接收購小型農場,將生產業務整體打包給專業團隊等。
休閑的農業輕資產運營應專注于模式創新、產品研發、業務整合、品牌塑造及市場營銷等核心業務,以輸出管理、技術和品牌獲取利潤,這些核心業務具體包括:
1.模式創新。吸收借鑒國內外成功的行業經驗,結合當地市場情況和資源條件進行縱向微創新。善用跨界思維,將其他行業模式(如互聯網行業)創造性地嫁接到農業產業進行橫向微創新。
2.產品研發。包括實體產品開發(農副產品、紀念品等)和服務產品開發(餐飲、住宿、教育、游樂等),如開發若干小而美的有故事、有地方特色的產品,主攻景區在地消費。
3.業務整合。業務外包雖然結束了某些日常事務性管理,卻開始了對這些業務工作的統籌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統籌管理更難,它的成功需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掌控能力,離開了這點,業務外包就會難以保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因此業務整合是業務外包的必要保障。
4.品牌塑造。良好品牌的塑造能反哺項目的運營,具體的品牌運作可以是在大品牌領導下,結合不同項目特征,實行休閑農業線與現代生態農業線各子品牌分開運作。
5.市場營銷。休閑農業旅游景區游客數80%以上是親子游、教育活動及朋友聚會活動,這部分人與旅行團的走馬觀花不同,他們對于體驗活動項目尤其熱衷,而且對于項目的黏合度高,口碑傳播能力強,消費力也較強,因此要通過良好的活動體驗和多維度的互動交流,做好體驗式營銷和社會化營銷,打造項目粉絲群體,形成核心競爭力。
輕資產運營是發展休閑農業的創新模式,也是諸多開發者實現莊主夢的新途徑。把握好時代機遇,發揮輕資產運營在休閑農業項目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才能讓農莊的宏偉藍圖不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