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影
一、單元解讀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獨具特色和自己感興趣的詞句。能夠主動地理解這些詞語,交流閱讀感受,自主積累。本單元系統安排了這一語文要素:在《大青樹下的小學》課后習題中要求“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在《花的學?!氛n后習題中,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充滿奇特想象的詞句、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詞句;略讀課《不懂就要問》的閱讀提示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有新鮮感的詞句并做交流;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關注課內外的閱讀積累和拓展運用。
本單元的習作練習是以游戲活動的形式編排的“猜猜他是誰”。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次正式的習作練習,所以并沒有過高要求:習作要求僅是“體會習作的樂趣”。
教科書首先介紹了這次習作的內容,提出活動建議和選擇對象的要求。然后,以圖解的方式,提供了四個方面的例子。最后,提出了具體的習作任務與要求:把同學特別的地方寫下來,只要一兩點即以,要求不高。寫幾句話或一段話,對長短不做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二、教學建議
從本單元開始,學生正式進入了中年級的語文學習。教材編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都與低年級有所不同。本單元是起始學段的起始單元,因此,教學時應重點把握下面五個“開始”。
開始關注單元整體。從本冊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前都編排了篇章頁,這是本套教科書在單元編排上的特點之一,也是新增體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懂篇章頁的三個部分,整體把握單元學習的要點。一是讀懂左上角的語句,即本單元的人文主題。二是讀懂右下角的單元語文要素,這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明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三是讀懂篇章頁上的插圖,如本單元篇章頁上騎在蝸牛身上手拿花朵的小女孩,體會她暢想的神情,進而讓學生充滿期待地開始本單元的學習。
開始學習語文要素。教科書從本冊開始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從第一單元開始,每個單元篇章頁的右下角都明確提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將方法的學習與運用貫穿于整個單元,每篇課文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起到梳理總結語文要素,提煉方法、強化運用的作用。因此在把握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上,要進行“三看”:一看單元篇章頁描述語文要素的語句,整體把握單元教學目標;二看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明確本單元落實語文要素的方法和學習策略;三看精讀課的課后習題和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找準語文要素的落點。
開始關注詞語學習。本冊書第一單元、第二單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是指向“詞語學習”,因此,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應重點關注詞語學習,可以遵循“從詞學文”的思路進行教學。本單元提出“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新鮮感”是帶有學生主觀特質的感受。教學時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基礎上,尤其注意引導關注有學習價值的詞句,要結合上下文理解內化,要在理解基礎上,學會積累運用。
開始學習略讀課文。教科書從本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結構體系。精讀課文學習語文要素、習得方法,略讀課文強化語文要素、運用方法,“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實踐,是課外閱讀課程化的體現,因此,從本單元開始就要精準把握略讀課教學的目標和策略。教學本單元的略讀課《不懂就要問》時,要引導學生了解略讀課文的學習基本要求,如引導發現略讀課與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結合略讀提示和“泡泡”中的提示了解略讀課的學習任務。然后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開始進行習作練習。“閱讀與表達并重”是統編教科書的編寫理念之一,從本單元開始每個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習作練習,教學中要準確把握習作的學段目標,自然銜接二年級寫話與三年級習作,使其平穩過渡。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習作要求定位在“寫清楚”,不要求“寫具體”,切不可拔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