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郭麗麗


線上教學已經進行幾個月了,如何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質量?復學前在教學方面應該做哪些準備?怎樣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值得深入研究。
對于復學銜接,我校教師一直在思考和嘗試,有了一些想法,愿意與大家分享。
一、承接線上,科學評估學習水平
由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多地依賴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而線上教學減弱了師生互動,不便于掌握學生操作理解及思維發展水平,存在目標不能完全達成、學生有學習困難的現象。因此,第一個思考,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思考是如何做好學生線上學習的水平評估。
(一)返校開學前,線上學習情況調研
學習水平評估,分在兩個階段,一個是在線上學習期間,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調研,對學習水平有預估。
第一步: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開展調研,多主體多元評價
1.學生和家長方面的調研(掃碼參與):這次線上學習考驗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否能夠做到按時、自主去觀看直播課程,能否能夠獨立地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否需要家長陪伴等情況。家長根據學生居家學習狀態,對學生線上學習進行評價。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2.教師方面的調研(掃碼參與):線上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也引發教師反思:我們平時是不是更多地關注知識了,重新思考未來人才培養新模式。我們對教師也設計了調研問卷,另外,教師根據學生作業上交情況及完成質量、線上答疑出勤情況、學習的目標達成情況等,填寫學生線上學習評價量表。
第二步:以調研實況為基準形成報告,做綜合水平預估
由于線上評估測試既不方便做,又不能保證它的客觀性。因此我們把測試放到返校之后。根據調研情況,以及在線上輔助教學期間的了解反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大體情況、普遍存在困難等做一個客觀預估。這也是擬出評估測試題的重要依據。
第三步:以水平預估為基礎進行教研,做評估具體安排
1.召開學科教師會議,討論確定線上學習水平的綜合評估辦法。包括擬出試題、測試方法、批閱辦法、數據統計、結果分析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2.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研究擬出綜合評估試題和評估具體安排。研討課標,研討教材,研究學生,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制定雙向細目表,擬出能夠綜合考查三維目標落實情況及包含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思想形成情況的學習水平的測試題目。我校統一了數學學科擬題要求,如,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參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來把握難度;要先有內容,再有形式,從單元整體出發,有機整合,確定學習內容;要呈現學生思考過程、操作方法,盡量避免判斷、選擇等客觀題目;設置開放性的問題等。
以下就是我校擬出的四年級試題,是參照教材中整理與復習和總復習的框架,按內容領域分為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圖形的認識等三部分。
3.整理復學清單:各學科教師共同商議,給出每個年級復學準備清單,包括防控要求,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準備,復學后的要求,需要完成的工作等。復學清單中,各學科教師應有學科要求,如:數學學具的準備(如四年級用的量角器、三角尺、小棒等)、要求學生整理數學學習困惑等。在復學前下發給教師及學生家長,共同做好復學準備。
以上都是在返校開學前,線上教學期間應該做好的評估準備。接下來聊一聊返校后如何進行實際施測。
(二)返校開學后,線上學習水平評估
在掌握線上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并做好了水平評估的具體準備工作后,返校復學后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教務組織,開展測試,形成評估報告。
按照整體部署和安排,在返校復學后,進行線上學習水平評估測試。我們原想的是由教務組織安排統一評估測試,但考慮到試題開放題目較多,可能需要數學教師現場講明答題要求,同時也考慮到人員單元管理需要,最后決定由任課教師組織施測,當堂完成。重點做好測試后的學生的水平評估,按雙向細目表中對不同的學習水平描述和對應的評估標準,對每個學生進行評估。必要時,部分學生可通過課后訪談了解卷面背后的真實學情。匯總后形成班級及年級的數據匯總,發現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給出解決辦法,形成年級本學科學習水平評估報告。
二、啟動線下,合理規劃教學進度
第一步:學科教研,明確進度,制訂教學計劃
按照市里的統一進度,返校開學后不會立即開始新課教學,會有一段過渡期,用來對線上教學進行評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查缺補漏,便于線上與線下的順利銜接。
在返校后,召開學科教研會,根據評估中發現的學習困難及問題,做好過渡期的學習內容安排,即教學計劃。這里會從學生的困難及問題出發,關注單元教學,有機融合學習資源,梳理知識結構,建立體系。
第二步:集體備課,確定內容,設計教學預案
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某個學習內容需要從新知探索開始學習,也不能再拿過教材重新學,或是隨意印兩張卷子就去上課。因為學生的困難存在于認識的過程中,需要在學習活動中去更新認識,明晰概念或道理。重復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完全沒有興趣,就是在浪費時間。
因此,同年級數學教師集體備課,以實際問題為集備主題,確定學習內容及目標,做好每節課的活動設計。包括教學資源的準備與發布、教師課前準備、學生需要準備的學具、學習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預計使用的練習題、課后需要布置的作業等,制訂好每一節課的詳細預案。例如:以目前已經發現存在問題較大的《探索與發現: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為例,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沒有真正經歷“觀察發現——提出猜想——操作驗證——科學推理——得出結論”的研究過程。因此,我們可以提前布置任務“三角邊三邊有什么關系?如何驗證?請嘗試想辦法和同學講清楚你的觀點和推理過程,可以借助小棒,畫圖,也可以嘗試做動畫演示?!睂W生,要提前準備不同長度的小棒若干根。這樣設置任務,即考慮了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又有新的內容挑戰,還讓所有學生親身經歷了邊動手操作邊科學推理的全過程,讓這節課成為一節真正的探索與發現的數學課,而非一節數學概念課。
同時,要制定學習單,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給學生打印出來,沒有條件的也要給學生一個學習問題鏈,即提綱、框架,引領學生的數學活動和學習。
第三步:研究課堂,反饋學情,調整計劃預案
每位教師在課上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課后通過線上作業批改與當面作業批改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掌握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時總結當日學習情況,做好每日學情反饋。根據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做好周總結并制定下周計劃。根據每日學情反饋與預估情況的差異,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預案,保證堂堂清,日日清,保證學習質量。
第四步:再次評估,形成報告,確定新課進度
在過渡時期結束前,再次進行測試和評估。同時,對比第一次測試,分析哪些問題已經解決,還存在哪些問題。如果存在共性問題,可以暫緩開新課,進行再次的集中學習。對于個性的問題,可以邊開新課邊做好適當的補充練習。對于個別學生存在的學習困難,進行個別指導。這其中要特別關注特殊群體的學生,重點幫扶有心理障礙或對數學有畏難心理的學生,要及時發現,及時調節,給予信心,給予指導幫助。必要時,要和家長溝通,家校協作,共同幫助學生解除困難,盡快追趕上來。
以上就是在返校開新課前的一些思考與嘗試,至于開新課后,具體的教學如何來做,還需要繼續思考,但不急于實踐。前幾天,有幸在線聆聽了北京中關村三小劉可欽校長(新世紀教材編委)關于疫后課程重塑的講座,感觸很多。有校長提問,當線上教學轉到線下教學時遇到困難怎么辦、劉校長認為,可以走著看,邊走邊調整,動態管理。我們特別欣賞這個想法,很多事不是安排好了才做的,而是在做的過程中去思考和安排的。因此,我們對新課的教學安排不需要下手太早,但是思考還是要有的。接下來和大家分享幾點線上教學中對線下教學的啟示思考:
線上教學對線下教學的啟示思考:
1.教師的角色定位,重新定義教與學
當線上教學“脫離”了我們的“掌控”之后,我們更多擔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兩個多月下來,我們發現,學習是學生的事,學生的天性是愛學習的,除非我們自己把學習過程變得不再愉悅。還有,線上學習存在問題較多的學生,是不是因為平時我們管的太多啦?最有后勁兒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那么在返校復課之后,是否應該向線上教學學習,改變“掌控思維”,做好角色轉變,即,做好學生的學習資源的供給者,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深度學習的促進者。
2.研究數學本質,關注核心素養
線上學習期間想了解學生數學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真的很難。我們反思,平時的教學是不是過多關注知識而忽略了學習過程與方法?我們應該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成為學習的主流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逐步形成數學思想。我們大慶市小學數學學科提出的“六清”教學策略就不應只是在線下的課堂教學去應用,而是應該成為一種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市里統一錄制的直播課程運用六清策略,效果非常好,但是學習課程的學生可并不是都能按“六清”來學習的。如果學生無論是居家還是在校的學習都能用“六清”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想清、做清、說清、看清、聽清和問清”。即便是線上教學期間,也能準確地呈現想法、暴露困難和問題,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學情,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明晰認識,真正落實數學核心素養。
3.做實證研究,用數據說話
線上教學期間,我們想高效利用短短的一周兩、三個20分鐘的時間輔導答疑,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就需要從學生的作業反饋的錯題中發現迷思點和困惑處,掌握真實學情。包括前面講到的評估測試,都對我們課堂教學、作業布置以及評估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嘗試,即,做實證研究,用數據說話。開新課之后的階段性檢測和評估,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大家愿意嘗試改變一下嗎?
以上就是我校數學學科在復學銜接方面的思考,我們會繼續邊實踐邊研究的,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教師和學生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
(陳英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