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楷杰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無意的犯錯,切忌上綱上線,切忌大刀闊斧,而應給予寬容、包容,但絕不能縱容。在風趣幽默的話語中進行教育,引導學生知錯改錯。這就需要教育機智。教育機智就是面對突發的教育問題迅速作出正確的分析,并立即付諸行動,這是一種應急行為,也是一種靈機,更是一種智慧。教育機智可能就在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中顯露出來。
一、呵護孩子的自尊心,促成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機智在于教師要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他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自我教育。
那是一個星期四上午,我在教室里看到小雪的課桌上擺著一本《101個成功故事》,這可是我很想看的書。小雪告訴我,這是她在家鄉的圖書館借的。我向她借來看幾天。但后來我因為忙著其他的事而把書落在了教室里,當我發覺時書不翼而飛了,于是便在班里詢問。甲說看見書被乙拿了,乙說被丙拿了,大多同學后來都說被小銳拿了。小銳說他拿去看了一下,又放下了,自己并沒有拿走。了解了許久,還是不知道書的去向。不少同學或明或暗地告訴我,小銳以前常偷拿別人東西,自己的東西曾經被他偷拿去,由于告狀的人多了,連我自己都有點相信了。我跟小銳說,書在你我手上遺失了,你我都有責任,我們一起找回來。
書就是在教室里丟的,我想應該是班里的同學拿走的。平日里我們常說做人應該誠實,現在竟然出現這種事。該怎么辦呢?這可是發生在我教的學生當中的事。但轉念一想,別小題大做。我想了想隨口便說:“‘小天使總會回來的。咱班的‘大天使帶‘小天使出去旅游,‘小天使太貪玩,想多玩幾天。而‘大天使太愛‘小天使了,只好由著它。我們相信過幾天,也許就是星期一下午,‘大天使會帶著‘小天使回來的,我們期待吧。”這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其實,說這話時我自己也不太有底氣,我沒多大把握——拿書的同學會把書送回來。如果沒有送回來,那要怎么辦?我也沒有多想,只是希望結果如我所愿就好。學生拿書無非就是想看書,從星期四到下星期一,有足夠多的時間看完書,看完了也該歸還了吧。因此,接下來的星期五,還有星期一上午我還不忘提醒說“小天使一定會回來的”,旨在提示拿書的同學。到了星期一下午,小王同學手握著書興匆匆地跟我說:“老師,‘小天使回來了,她在圖書角里。”還偷偷告訴我,書不是小銳拿的,而是小英拿的。我讓小王一定要保守這個秘密。下午第一節課正好是我的課。上課前,我左手拿著《101個成功故事》,讓同學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迷失的“小天使”的歸來。從此,班里再也沒有丟過東西。因為大家知道,迷失的“小天使”總會自己回來的。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潛在的動力。”而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而嚴厲的懲罰絕對沒有留給我們任何好的教育的記憶及效果。讓“迷失的小天使”自己回來,讓所有的小天使都知道人心向善,這樣做不但保護了偷書者的自尊心,更讓其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完成了正面的自我教育。
二、靈活化解“小插曲”,創造教育契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所以,靈活地應對課堂上發生的小插曲,不但可以化解問題,還能創造教育契機,提高育人效果。
記得那一次,眼看就要下課了,學校一老師到教室前門外跟我說點事,我就走到門邊。當我回過頭走上講臺時,同學們哈哈大笑,我感到莫名其妙。學生告訴我,小鈿同學朝我作byebye的手勢,意在歡送我,我頓生很強的挫敗感。小鈿這同學學習可不上心,但是有點小聰明,課堂上總喜歡做一些引人發笑的舉動,但要說到故意搗亂,也不是。我就來個順水推舟。“既然小鈿要歡送老師,那就由他代替許老師,當你們的老師,請小鈿老師上臺講課。”同學們熱烈鼓掌,小鈿的臉紅了,隨后干脆把頭趴在桌上。接下來。我講了怎樣才能當老師。首先必須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其次還要有愛心、耐心和艱苦奮斗的恒心等等,進而引導孩子們要學會堅持,學會吃苦,方能成功。
孩子就是一個個花骨朵,需要教育機智這陽光雨露的澆灌。如果老師能適時地運用教學機智,就能很好地化解這些“小插曲”,變“問題”為教育契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有效地提高育人效果。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