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深度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因為高階思維對深化學生理解所學、靈活運用所學更好地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做好高中物理知識點的深入剖析,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以確保深度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深度教學;高階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8-0056-02
引 言
深度教學是指教師以基礎知識為立足點,深入挖掘知識內涵,積極拓展知識外延,從而使學生全面認識與理解知識的本質[1]。在高中物理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本質,還要發展其高階思維,促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能力。
一、借助速度分解教學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在高中物理深度教學中,如何正確地分解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一知識,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要求較高。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一方面,教師應先為學生講解速度分解的相關知識,尤其注重設計特殊情境下的速度分解問題,鼓勵學生嘗試著進行分析,然后講解正確的速度分解思路,使學生能夠對照自身實際情況,認識到速度分解的不足,并及時糾正理解的誤區。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為學生講解經典的例題,使其體會速度分解的過程,掌握速度分解的相關思路與技巧,為其以后解答類似的問題積累經驗[2]。
例1,如圖1所示,桿AB的A端以速度v向右做勻速運動,且運動的過程中始終與一靜止的半圓周相切,半圓周的半徑為R,當桿與水平線的夾角為θ時,求桿的角速度w以及桿上與半圓相切點C的速度。
該題目較特殊,靈活地考查了速度分解問題。學生通過學習能很好地拓展思維。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為學生詳細講解解題過程:以C點為研究對象,因其始終與靜止的半圓相切,和桿垂直的速度為零,因此桿上C點的速度沿桿。以A點為研究對象,對其速度進行分解。其產生兩個速度,即沿著桿的速度v1和繞著C點轉動的速度v2。由幾何知識可知vc=v1=vcosθ,又因為v2=v·sinθ=w·AC。而AC=R·cotθ,所以w=。
二、借助物體運動圖像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運動圖像是運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運動圖像分析物理問題能大大簡化解題步驟,提高解題效率[3]。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借助物體運動圖像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認真剖析物體不同運動圖像的讀圖要點,使其充分理解縱軸、橫軸及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的含義。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學生所學設計經典的問題,并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其進行思考,從而在鞏固學生所學的同時,進一步發散其思維。
例2,一物體由靜止從A點沿直線駛向B點,并剛好靜止在B點。若AB兩地的距離為s,物體做勻加速行駛的加速度為a1,做勻減速運動時加速度的絕對值為a2,則求物體從A點運動至B點所需的最短時間t。
該題目要求運動的最短時間,可使用函數及圖像法求解。其中用圖像法求解容易理解,解題過程較簡單。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認真回顧所學的物體運動圖像知識,積極思考,從圖像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由運動學知識可知,在v-t圖像中,圖像與x軸圍成的面積即為其物體的位移,因此,可繪制如圖2所示的物體運動圖像。
由圖像可知,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而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剛好停在B點。如圖2所示,其運動圖像與x軸剛好構成三角形。設加速的位移為s1,減速的位移為s2,最大速度為vm,則滿足s=s1+s2=+,又因為s=s1+s2=+=,而vm=,所以t=。
三、借助萬有引力定律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萬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識點。很多學生只是死記硬背相關的解題公式,一旦遇到情境較為新穎的問題,便不知如何作答。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教師應注重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一方面,由于萬有引力定律相關題型較多,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篩選新穎的習題情境,通過習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為避免挫傷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教師應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給予引導,使其少走彎路,迅速找到突破口,從而提高學生解題的自信心[4]。
例3,一顆軍事衛星在距離地面高度為地球半徑的圓形軌道上運行,衛星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重合,偵察信息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位于軌道上的地面接收站,已知人造地球衛星的最小周期約為85min,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軍事衛星的周期約為480min
B.該軍事衛星的運行速度約為7km/s
C.該軍事衛星連續兩次通過接收站正上方的時間間隔約為576min
D.地面接收站能連續接收到信息的時間約為96min
該題目不僅考查開普勒第三定律、萬有引力知識,而且考查學生運用幾何知識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繪制相關的草圖進行輔助分析。由開普勒第三定律=,解得T≈240min,A錯誤;由v =≈5.6km/s可知,B錯誤;該軍事衛星連續兩次通過接收站正上方由幾何關系可知:-=2π,解得t1=288min,C項錯誤。衛星與接收站的關系如圖3所示:
設衛星在A1、A2位置接收站恰好能接收到信息,由幾何知識可知∠A1OB1=∠A2OB2=,+=·2π,解得t2==96min,D項正確。
四、借助電磁學知識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電磁學的一些習題綜合性較強,對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的能力要求較高[5]。在教學中,為使學生深入理解電磁學知識,并能靈活地解答一些較為新穎的習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真正實現思維的提升,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方面,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其搞清楚電磁學相關概念,嘗試推導相關的結論,理解其來龍去脈;另一方面,注重選擇難度稍大的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深化其認識,在拓展其視野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例4,如圖4所示,兩條平行導軌間距為L,其所在平面與地面呈θ角。在導軌的上端連接一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為C。其處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方向垂直于導軌平面。將一質量為m的金屬棒,放置在導軌上其可沿導軌下滑,期間與導軌接觸良好。若金屬棒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動力加速度為g,忽略所有電阻。將金屬棒從上端由靜止開始下滑。求:(1)電容器極板上積累的電荷量與金屬棒速度大小的關系;(2)金屬棒速度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該題目包括兩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較簡單,但第二個題問則需要使用微元法進行分析、解答,難度較大。對于第一個問題,設金屬棒的速度大小為v時,感應電動勢為E=BLv,又因為U=E,C=Q/U,所以Q=CBLv。對于第二個問題,可以以非常短的時間?t為研究對象,則導體棒速度的變化量為?v,電容器極板上電荷量的變化為?q=CBL?v,設導體棒中的電流為i,以棒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mgsinθ-mgcosθ-BiL=ma,又因為i=?q/?t=CBLa,所以a=,可知其加速度恒定,因此,v=at=。
結 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積極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而且能使其掌握相關習題的解題技巧與思路,促進其解題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有針對性、有目的地給學生以引導,進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祁紅菊,呂朝陽.基于高階思維的課堂設問探索[J].湖南中學物理,2020,35(01):15-18.
江國康.加強高中物理深度教學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研究[J].成才之路,2019(23):41.
任虎虎.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構建的研究[J].物理教師,2019,40(07):28-31.
王集峰.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9(06):35.
萬俊濤.高中物理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湖南中學物理,2018,33(05):8-9.
作者簡介:黃肖斌(1973.7—),女,廣西貴港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