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況 習近平主席對我國選手在2019年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經歷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階段,在服務大局和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問題及分析1.上海中職教育全國領先,但面臨發展瓶頸。上海很多具有60年以上辦學歷史的中職校培養出了院士、部級領導等優秀人才,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從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其他省市的中職校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基本都升格為高職校,而上海由于歷史原因,很多歷史悠久、辦學能力強、特色明顯的學校還停留在中職階段,且生源明顯較少,發展后勁不足。
2.上海高職教育特色明顯,但在全國排名滯后。上海高職院?;臼窃?0世紀90年代末及本世紀初由成人高校和中職校合并成立的,當時都以成人高校為主辦學,針對行業發展需要,辦學特色明顯。但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雙高計劃”學校、“行動計劃優質校”“骨干?!薄笆痉缎!?,上海的高職院校上榜者寥寥無幾。
3.“雙師”隊伍初步建立,但能力發展不均。上海在推進教師赴企業實踐、企業兼職教師進課堂以及“雙師”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有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有緊跟行業發展方向、及時掌握行業最新技術的專業教師隊伍。教師赴企業鍛煉時間較短,無法深入了解專業技術;企業特聘教師是很好的校企合作,但企業專家都有本職工作,往往不能在學校固定兼課,作用不明顯。
4.專業結構符合發展要求,但課程不盡合理。上海聚焦“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要求,職業教育也逐步優化調整專業結構布局,但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上還存在很多與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
建議1.充分發揮全國重點中職優勢,大力發展“五年一貫制”教育。
可以借鑒江蘇等省市的經驗,充分整合歷史悠久、特色明顯、辦學能力強的中職校,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積極發展“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
2.圍繞“職業”需求,做大做強高職教育。
打破高校圍墻,讓高職教育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讓高職專業教師與職業技術導師無縫對接,讓教學質量與行業評價體系無縫對接,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能夠勝任職業崗位的優質應用型人才。
3.充分發揮企業特聘教師的作用,探索“企業名師”帶教青年教師制度。
名師出高徒,應用型、技能型教師隊伍是關鍵??梢蕴剿鳌懊麕煄Ы獭敝贫龋c企業名師簽約,帶教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符合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青年教師。
4.促進世界大賽成果轉化,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2021年9月,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上海舉辦。大賽的每個項目都是一項職業,可以就業也可以創業。可參考大賽項目對相關專業進行改造,對課程進行重組,使其更符合行業和崗位要求;可借鑒大賽“以客戶需求為第一導向”的評價方式,改革技術技能課程評價方式;可借鑒強調以解決行業(工種)實際問題為項目導向的大賽技術標準,對相關專業、課程和師資隊伍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上海擁有實力強勁的職業教育學校
背景情況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長三角職業教育協同推進面臨新的時代要求和歷史性機遇。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必將加快推動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問題及分析1.長三角都市圈就業總量自1978年以來一直呈持續增長態勢,1978—2018年增幅達118.30%。產業轉移對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造成了影響??茖W技術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產業轉移,使職業技術教育面臨轉型發展的新挑戰。
2.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吻合度不高。這造成職業教育質量和效果不好,也造成學生就業困難,從而使職業教育規模逐漸萎縮。
3.本應與市場和產業密切相連的職業教育發展呈現出兩個主要“錯位點”——供給不足、質量不高。許多職業技術院校沒有認真思考學校定位和發展方向,只傾向于與高新開發區的知名企業合作,從而造成雙方供需不對稱。
4.政府支持力度不足、著力點錯位。一些地方政府只提供服務平臺,很少有點對點的政策扶持和深度合作。有些地區校企合作的企業覆蓋率不足三分之一。
建議1.加大政府統籌,保障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多種資源供給三省一市。政府部門要協同加強宏觀調控,聯合加大投資,保障實習實訓基地等資源供給。建立跨區域信息平臺,發揮橋梁作用,提供長三角校企合作溝通信息、咨詢服務并協調利益關系。聯合制定《長三角職業進修法》,規定工人專業訓練的要求和培訓經費承擔比例。協作推進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師開展跨區域科研活動,建立試驗示范基地,到生產一線指導實踐,并納入其績效考核。
2.優化布局,提升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適切度。按照長三角產業結構布局的要求,適應各區域產業轉移趨勢及滿足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的良性發展,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創造區域就業與城市人口互動增長的新空間。推動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產業布局的主動對接,職業院校以長三角企業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和設置專業及招生計劃。推動職業院校布局與區域經濟結構相適應,在產業圈內立足長三角區域總體需求,協作設立或開辦學校,促進資源共享和學生對口就業。協同推進職業院校特色專業建設,滿足區域特色產業的人才需求,避免專業建設的同質化。
3.推進校企合作,發揮職業院校資源和區域產業優勢??鐓^域整合應借鑒美國的社區教育、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等,在長三角區域范圍內有計劃地推進以理論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與獲得實踐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推動企業跨區域為職業院校提供實訓基地、專業技能培訓師資等,實現企業資源跨區域共享。職業院校有針對性地為長三角區域不同類型企業培養人才。推動長三角職業學校和企業跨區域建立利益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師資共建、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4.發揮職教集團功能,促進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深度聯動,樹立新型“大職教集團觀”。鼓勵跨行政區域組建具有中國特色、區域特點的長三角職教集團。在三省一市已成立長三角智能制造職教集團、國際商務職教集團、電子信息職教集團和軟件職教集團四個不同產業的跨區域職教集團的基礎上,繼續組建相關領域職教集團,發揮促進資源共享、訂單式培養等重要功能,打造具有長三角特色的職業教育品牌。在長三角職教集團內部構建“三螺旋模式”結構,即職業院?!髽I―政府三方密切合作,讓每一主體對職教集團都有歸屬感,增強職教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協調力、適應力、互惠力。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