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教育引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中小學生養成健康飲食習慣,8 月25 日,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通知,提出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中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要制訂防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具體辦法和獎懲措施,大力倡導“光盤行動”;設立“學生文明就餐監督員”,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要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做得好的學校要予以宣傳、表彰,對落實不力、浪費嚴重的學校和校長,要予以批評、通報;倡導試點學校將學生日常飲食行為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逐漸建立科學合理、文明健康的學生飲食長效機制。

為方便生產主體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發了“北京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并于日前上線,為生產主體提供了簡單、快捷、規范的開具渠道。生產主體在注冊并登錄平臺后,輸入合格證相關信息,即可選擇打印出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合格證,包括標簽式合格證、電子合格證和二聯單式合格證。可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包裝方式農產品的合格證開具需求。同時,平臺還與北京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名錄和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無縫對接。已進入名錄的規模化生產主體,可通過北京市統一分配的專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平臺,平臺自動顯示主體的基本信息。只需輸入產品的相關信息,即可打印合格證。追溯系統的相關信息也可自動關聯到平臺,方便生產主體打印帶有追溯碼的合格證。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與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公安廳、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聯合印發《安徽省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2022 年)》。該方案指出,安徽省將力爭通過3 年時間,實現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100% 建立,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 互聯網+ 視頻廚房” 實施率100%,學校食堂、供餐單位食品安全自查率100%,學校食堂大宗食品統一配送或定點采購率80%,確保學校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近日,食品經營許可“全省通辦”在杭州市范圍內正式試點實施。食品經營許可“全省通辦”是指通過跨區域數據共享、協同協作實現“異地受理、屬地審批”。依托“浙江省食品經營許可登記平臺”,采用“區塊鏈+”技術,以“全省同標”“全省同質”為標準,實現浙江省全域范圍內食品經營者申報食品經營許可跨管轄機關、跨行政區域辦理,并同步實現跨轄區倉庫備案、電子許可證應用。此項舉措打破了現場和半流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必須在食品經營者經營場所屬地申請辦理的限制,實現了食品經營者在浙江省內任一食品經營許可辦理部門都能跨轄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業務。

近日,廈門海關破獲了一起茯苓走私案,初步查證走私茯苓5 000 噸,案值達1 億元。廈門海關在福建、安徽、廣西、云南等地陸續抓獲9 名犯罪嫌疑人,查扣茯苓現貨1 000 噸。該走私團伙在境外組織生產茯苓后,將貨物通過正常貿易渠道運至越南,隨后更換茯苓外包裝,將原產地偽報為越南,委托邊境通關團伙通過邊民互市渠道走私入境,再運至國內各地銷售牟利。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江西要求各地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履行屬地責任,強化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扶持,下大力氣推進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一是要把握總要求,二是要聚力關鍵點,三是要拿出硬舉措。

8 月12 日,“盒小馬”在上海舉辦“科技創新為民服務——盒小馬六店同開”啟動儀式。“盒小馬”首創在線新經濟的“網訂柜取”模式,采用檔口現制、顧客手機提前點單、自助柜取餐模式經營,整個數字化履約在2 分鐘內完成。預計今年年底,“盒小馬” 將沿上海地鐵站開出80 家,覆蓋核心地段的辦公樓宇、商圈、高密度社區,讓更多上海市民享受在線新經濟下的高品質生活。

近日,吉林省應用區塊鏈技術,在農安縣高家店興晟蛋雞養殖場開出了全省第一張蛋品可追溯電子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合格證由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委托吉林省森祥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在完全符合農業農村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嵌入可追溯二維碼,一箱一證,確保合格證信息全程可追溯且不被篡改。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顯示, “上上謙”火鍋店餐具檢出大腸菌群。對此,“上上謙”火鍋店運營方——上海錦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9 月3 日在官方微博發文回應,并向廣大消費者致歉。
聲明稱,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上上謙”火鍋店長寧店的一個熱水杯、一個調料碗中檢出大腸菌群。在得知檢查結果后,公司第一時間展開了內部調查,初步了解是門店操作不規范造成的。公司目前已對問題門店其他重要食品安全環節進行徹底排查,對所有門店操作人員加強培訓并加強門店食品安全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