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維偉
經過幾輪東擴后,中東歐地區大部分國家已經成為歐盟成員國,幾個西巴爾干國家也把加入歐盟作為本國的戰略目標。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使得其實現了“回歸歐洲”的夙愿,也使歐盟內部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規模和范圍更加廣泛,給歐盟帶來了新的生機。但中東歐國家與“老歐洲”的差異性也導致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遇困境。在疫情沖擊下,歐盟及其成員國都面臨著抗擊疫情和恢復社會經濟的艱巨任務,中東歐國家需要在歐盟幫助協調下應對危機,同時在具體利益分配上又有著各種糾纏。
3月,新冠疫情開始在歐洲肆虐,中東歐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實行“緊急狀態”。由于較早地啟動嚴格的防疫措施,中東歐國家疫情較歐洲其他地區國家來說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歐洲疫情暴發來,中東歐國家感染曲線走勢平緩,大部分國家死亡病例相比歐洲其他地區國家較少。但在早期應對疫情取得積極成效后,迫于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和民眾情緒的反彈,中東歐國家不得不在5~6月份逐步放開嚴格的防疫措施,開始復工復產,開放邊境。截至7月末,過早地解除防疫措施已使得部分中東歐國家的疫情出現了嚴重反彈。即便如此,中東歐各國政府也沒有再采取之前的“緊急狀態”式防疫措施,這一方面是因為其經濟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沖擊,預計2020年經濟衰退程度較2008年歐債危機期間更為嚴重。另一方面,經歷了居家隔離、禁止公共聚集等措施后,中東歐國家民眾日常生活被打亂,處處受限,出現了嚴重的逆反情緒。目前,疫情在中東歐國家的發展勢頭沒有減緩跡象,而各國政府在恢復社會經濟和采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之間很顯然選擇了前者。

2020年7月1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斯洛伐克總理馬托維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和捷克總理巴比什(從左至右)在歐盟特別峰會開始前舉行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領導人會面。
5月,歐盟委員會提出倡議,建議歐盟通過發債方式籌集資金,設立總額7500億歐元的“恢復基金”,用于幫助歐盟成員國的疫后經濟重建,這對于中東歐國家無疑是“雪中送炭”。但是歐委會的分配方案以受到疫情沖擊嚴重程度為標準,成員國在疫情中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越高分到的資金就越多,所以明顯更有利于南歐國家。這引起了部分中東歐國家,特別是中歐國家的不滿。對此,捷克總理巴比什就表示,捷克一直以來較好地遵守了歐盟財政紀律,但是獲得的“恢復基金”比例遠低于南歐國家,歐委會的分配方案沒有兼顧各成員國經濟方面受到的沖擊。6月11日,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領導人在斯洛伐克舉行機制性會晤,期間呼吁歐盟“公平”分配“恢復基金”。斯洛伐克總理馬托維奇表示,維謝格拉德國家要求資金分配一定要公平,與中歐國家人口以及人均GDP相似的南歐國家不應獲得更多的資金分配。此外,歐委會最初的方案著眼“綠色復蘇”,提出了綠色轉型方面的要求,這令依賴傳統產業的中東歐國家不滿。
7月21日,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在特別峰會上敲定了“恢復基金”的分配方案和未來七年歐盟財政預算框架。在最終的資金分配方案中,中歐成員國的要求得到了更多的滿足。捷克總理巴比什在會后立即向媒體表示,與歐委會5月份的最初提議相比,捷克可以從歐盟“恢復基金”和下一個多年期預算中獲得約29億歐元資金。波蘭也高興地看到最終方案里降低了獲得歐盟資金與減少碳排放相掛鉤的要求。
此外,在基金和預算的談判中,歐盟曾提出將成員國政府是否尊重法治原則作為歐盟資金撥付的條件,即如果有關政府違反民主法治原則就扣留資金。此提議立即遭到了波蘭和匈牙利的反對,并威脅如果將該提議納入討論就否決整個一攬子預算方案。最終達成的折衷方案推遲了關于民主法治原則與資金撥付關聯性的討論。對此,歐爾班稱,“匈牙利和波蘭不僅獲得大量資金,還維護了我們的民族尊嚴,我們成功拒絕了將獲得歐盟資金與‘法治標準聯系起來。”波蘭總理莫拉維奇在會后也表示,維護法治和在適當的監督下保持預算和財政紀律,這兩個問題可以分開處理。
總的來說,中東歐國家的要求在此輪資金分配的博弈中得到了滿足。但是對于仍依賴傳統能源的中東歐國家,其綠色產業及高新技術的推進效果將很難讓歐盟如意。下一步基金及長期預算方案還需要歐洲議會層面進行表決,且關于歐盟資金與民主法治狀況相掛鉤的討論并沒有停止,如果多數成員國同意這一原則,那么波、匈兩國的反對意見也可能無效。
由于地處歐亞交匯的要沖,中東歐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來使得該地區成為大國爭奪和博弈的場所,該地區無疑在歐盟新的地緣政治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東歐地區是歐盟與俄羅斯的“戰略緩沖帶”,歐盟必須讓其中東歐成員國在對俄政策上堅定地與自己站在一起。近來,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在中東歐的政治、軍事活動愈加頻繁,波蘭以及波羅地海國家與美國在駐軍以及聯合軍演等方面互動頻繁,然而歐盟并不想過分刺激俄羅斯,因此中東歐國家在美歐協調對俄政策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中東歐國家是來自中東方向難民深入歐洲的重要通道,歐盟希望他們能擋住源源不斷的難民潮,尤其希望避免出現幾年前捷克、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寧愿接受歐盟制裁也不再接收難民的情況。此外,自2012年以來,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下,中東歐各國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迅速發展。雖然中方一直強調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歐關系、中歐合作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但是歐盟方面一直質疑擔憂這一合作會“分裂歐盟”。總之,隨著國際關系環境的復雜變化以及歐盟在對外政策上的多重考慮,中東歐地區在歐盟地緣政治規劃中的影響力愈加明顯。

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樓。
西巴爾干地區是中東歐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使歐盟認識到必須將西巴爾干融入歐洲一體化的軌道才能保障歐洲的和平穩定,西巴爾干國家(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波黑、黑山)加入歐盟的問題因而長期引起各方關注。上一屆歐盟委員會對西巴爾干國家入盟問題較為謹慎,容克在2014年7月當選歐委會主席時甚至表示在任期內歐盟將暫停接收新成員國。歐盟新一屆領導班子,特別是馮德萊恩領導的歐委會在西巴爾干國家入盟問題上則更為積極。新冠疫情暴發后,歐盟向西巴爾干國家提供了總額為33億歐元的援助資金,用于這些國家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3月,歐盟開啟了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兩國的入盟進程談判。4月,歐委會提出針對該地區的經濟和投資計劃,將未來通過“西巴爾干投資框架”給予西巴爾干國家的援助數額翻倍。5月,歐盟與西巴爾干國家領導人舉行了視頻會議,會后發布的《薩格勒布宣言》稱歐盟對于西巴爾干國家的入盟愿景繼續予以堅定支持,同時表示愿意提供更多幫助用于這些國家法治、社會經濟改革,使其堅定對歐盟價值觀的認同。歐盟顯然關注到了西巴爾干國家長期徘徊在歐盟大門之外而產生的失望情緒,而“外部力量”則可能利用疫情暴發后的新形勢淡化、削弱西巴爾干國家入盟的意愿和動力。有歐洲智庫就認為,俄羅斯利用與塞爾維亞政府的關系,在此次疫情中大肆渲染對塞的援助,使得民意調查顯示塞民眾認為俄是塞重要援助者,但實際上俄羅斯對塞援助遠遠低于歐盟。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西巴爾干地區又一次進入了地緣政治敏感時期。歐盟作為該地區的重要利益攸關者,對西巴爾干地區的重視程度無疑將會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