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老百姓的餐桌日益豐盛,在外就餐也成為日常。雖然大家會按需適量,但有時還是會出現剩飯剩菜。為避免浪費,家里的剩飯剩菜我們會放在冰箱,在外就餐時吃不完的菜品會打包回家后再吃。那么,在食用剩飯剩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剩飯剩菜可短時間存放在玻璃、陶瓷餐具或容器里。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最好在5 ~ 6 小時內吃完。葉類蔬菜不要過夜。
熱的食物需放涼至室溫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室,若直接放入低溫環境,會引起水蒸氣凝結,容易滋生霉菌,導致冰箱內環境或食物發生霉變。需要提醒的是,葷菜應盡量在餐后2 小時內放入冰箱,以避免細菌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類、酚類等。
冷藏室溫度應設在0℃~ 6℃之間,有利于減緩某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菌過度生長或產生毒素的可能性。不建議將剩飯剩菜放在冷凍層保存。
剩飯剩菜在食用前要仔細看和聞,判斷無異常后徹底加熱再食用。特別是在夏、秋季,如果食物色澤改變、有霉斑、發黏,或有酸、臭等異味,說明已變質,不可再食用。
由于部分微生物(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等)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也可能會大量繁殖,因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幼兒、老人、孕產婦以及患有慢性病、癌癥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人群)應盡量避免食用剩飯剩菜。若在食用剩飯剩菜后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癥狀,應盡快就醫。
一粒糧食飽含滴滴汗水,一張餐桌傳承優良品德。讓我們攜起手來杜絕餐飲浪費!要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科學點餐,理性消費,吃多少點多少;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鼓勵分餐;在集體食堂進餐,用餐人員應按需、少量、多次取餐,盡量“光盤”;在外就餐時,餐廳服務人員應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餐,根據用餐人數給出建議,避免浪費,吃不完應打包帶走;在家做飯應按需適量,盡可能避免剩飯剩菜。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