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人們對教育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也愈來愈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班主任工作的好壞關乎到一個班級的命運,他肩負著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的重大責任。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往小里說,不利于班級管理,往大里說,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班級幾十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這絕對不給我們有任何實驗或試錯的機會。雙班主任制度就在這樣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的教育環境下應運而生。所謂雙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配備兩名教師共同擔任班主任,分別是P班主任和T班主任。P班主任(HeadteacherresponsibleofPsychology)主管心理教育,T班主任(HeadteacherresponsibleofTeaching)主抓學生的學習實踐。它相對于傳統的班主任制而言,從根本上實踐了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兩個班主任不分正副,不分早晚,共同管理一個班級,既有分工承擔,又有溝通合作,取長補短,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把瑣碎的工作落到實處,增強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靈活性與科學性,切切實實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效益。
二、雙班主任設立的意義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立德樹人的最終實施者和落實者就是我們的班主任,雙班主任發揮其戰略多元、角度多面、精力充沛、時間充足的優勢,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幾個根本問題全面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敏于求知、勤于學習、獨立思考、用于探索,全面加強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實現小班化的精細管理,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在目前普遍大班額的教育環境下,難以讓孩子得到精細化管理是家長們一直詬病的問題,而學位的緊張、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又不允許我們嘗試小班化教學。雙班主任制既能讓學生保證“大班化”的氛圍,又能享受“小班化”的待遇。兩名班主任共同管理一個班級,個人的班主任工作量相比傳統的單班主任而言減少了一半,班主任有更充分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和心理溝通。兩名班主任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和引導,關注的角度更多了,關注的面更寬了,關注的程度更到位了,關注的點也更細致了。在多方關注、精細化的管理下,讓學生既能保證基礎化學習,又能享受個性化發展,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小范圍解放班主任,騰出時間實現自我充電和發展
2016年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報告顯示,班主任教師超過一半工作時間用在班主任工作上。班主任平均每天用于班主任工作(不包括教學工作)上的時間為4.08個小時。其中組織學生活動平均每天0.72小時,處理其他班級事務平均每天3.36小時。而班主任除了班級的日常管理外,還有自身的教學任務、教科研任務等等,大量瑣碎繁雜的班主任工作會擠占老師們的教研時間,讓老師們對本學科的教學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老師只能利用休息時間來備課、批改作業以及完成各項教科研任務,長此以往難免會提早進入職業倦怠期。更有甚者,將教學及教科研任務拋之腦后,整天在常態班級管理和各種臨時性突發事件中混時度日,更談不是職業生涯的自我發展與提升。而現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對班主任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保姆式的班主任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終將被殘酷的淘汰。面對這一矛盾,雙班主任制度的出現迎難而解。一個班級配備兩名教師擔任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分工方面,一個班主任主管教學活動,一個班主任主管心理方面;合作方面,兩名班主任共同制定學生的學習計劃和監督學生的學習實踐。兩名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級,各自承擔50%的班主任工作量,就能將班主任從繁雜瑣碎的事務性班級工作中適度解放出來,讓班主任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教科研任務或學習充電,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據筆者調查發現,雙班主任制度下的班主任,平均每天用于班主任工作(不包括教學工作)上的時間為2.4小時,其中組織學生活動時間平均每天為0.56小時,處理其他班級事務時間平均每天1.84小時,遠低于單班主任的工作時間,也更能體驗到職業幸福感。
(4)跨界混搭雙班主任,讓學生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據筆者調查發現,現國內小學的單班主任,90%以上由語文、數學或英語等主科教師擔任,鮮少有音樂、美術或體育等素質學科的教師來擔任班主任,這與我們國內長期以來重視文化學科忽視素質學科的形勢有關。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具有向師性的,班主任任教何種學科,學生普遍會更重視這一門學科,并在這一學科上下功夫,期望獲得班主任的贊許與認可,在班級里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而文化科目能力較弱的孩子,因為自身文化成績較弱的緣故,會容易產生一種自卑感,久而久之在班級容易被邊緣化,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而雙班主任的設立,由于班主任人數增加一倍,將會有大量素質學科的老師也參與到班主任工作中,這無形當中會在班級里營造一種素質學科同樣重要的氛圍,任教素質學科的班主任勢必會較為關注自己任教的這類學科,也會給文化學科較弱的孩子更多的關注與鼓勵,讓他們也能在班級里發揮自己的專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這部分傳統教育中所指的待優生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
(5)增強家校溝通頻率,實現家校共建共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為了學生的發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切實為兒童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當下單班主任工作繁重,除了與部分行為習慣存在問題的孩子或優生家庭溝通頻率較高以外,與處于中等水平的孩子家庭溝通相對較少,據筆者了解,大部分單班主任每學期僅能實現50%左右的訪談率,將近一半的家庭一個學期難以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溝通的不暢通、不深入,使家長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而雙班主任則可以拓寬溝通的渠道,如以筆者所在的深圳市龍華區創新實驗學校為例,大的行政班級(五十多人)劃分為兩個小班,每位班主任負責小班內二十多名同學的學業指導、心理溝通以及家校互動,兩人分頭家訪使交流面更廣泛,也能更深入細致的將孩子的優缺點與家長交流,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引導,使溝通更具時效性和有效性。
三、雙班主任搭配組合原則
雙班主任搭配也是一門學問,如何更好的搭配實現1+1大于2的成效,也值得我們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青老搭配原則
最常見的搭配就是青老搭配,由一名有經驗的老班主任搭配一名新班主任,以老班主任豐富的管理經驗、靈活的協調技巧、嫻熟的溝通方法來給新教師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讓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長。而青年教師飽滿的工作熱情、青春無敵的活力、天馬行空的創意也能給班級注入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年輕教師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與孩子的認知“代溝”相對較小,與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更能影響和感染學生。這種青老搭配能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班級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跨界搭配原則
文化類學科與素質學科的搭配是不常見的一種搭配方式,將這兩種學科搭配在一起,提升學生對素質學科的重視程度,也讓待優生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鼓勵。
(3)互補性搭配原則
充分考慮到兩名班主任的性別、年齡、性格等因素,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形成組合搭檔。
(4)自主與調劑相結合的原則
老師們可根據以上三個搭配原則自主選擇搭檔,學校進行最終的參考指導和調配。對于搭檔過程中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時,由學校進行調劑。
四、雙班主任職責劃分
雙班主任的工作是重疊交織、不可分割的。難以精準的將班主任各自的職責進行清晰劃分,可以在大致方向上進行劃分,細微處發揮雙班主任自主合作的精神。
雙班主任職責劃分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看,從分管方向來看,P班主任主要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T班主任則主要負責學生的學習實踐,對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從具體分管學生來看,每名班主任負責自己小班內的二十多名同學的學業指導、心理溝通和家校互動等;從班主任其他工作事務來看,可以根據班主任的各自特長來進行自主協調,擅長藝術類的班主任負責班級的宣傳工作,如班級宣傳欄、黑板報、文藝表演等;擅長信息技術運用的班主任負責班級各種數據統計處理等;擅長體育的班主任,負責班級的陽光體育活動,激發孩子們的鍛煉熱情;擅長溝通的班主任,負責班級家委工作的溝通指導等等。
總而言之,減輕一個班主任的壓力,增強對學生引導的力度。雙班主任制度為學校的班級管理和教學管理探索出一條好的途徑,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個創新之舉。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教育優質發展注入動力。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華區創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