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加強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項重要內容。文章主要對小學教師的作文教學進行深入地研究,總結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大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為全面提升小學作文教學水平出謀劃策。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始終是語文教學中比較缺乏生機的一個模塊。現在的小學作文,唯一統一的依據就是教材上每個“語文園地”中的習作訓練。可是,那只是一個“習作要求”而已,沒有任何的方法介紹,作文教學僅僅寄托于教師的能力和學生的天賦。但是,教師的教學寫作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有些教師的作文課,只是說說寫作要求就讓學生自己來寫,學生能寫出什么來呢?對此,本人對小學作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并總結出以下幾大問題。
一、 教師對作文教學的“假”重視——應試教育風
(一)具體表現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并沒有從提高學生實際的創作水平出發,大多采用模版式的訓練方法,在平常課堂教學中不重視作文教學方式,備課時往往是簡單地找一篇習作,就對學生進行模板教學。考試將要來臨時便對寫作進行所謂的指導,讓學生背誦幾篇作文,或者抄寫幾篇不同類型的文章,來當作考試的“后盾”。此外,教師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有一個約定成俗的標準便是“龍頭、鳳尾、豬肚子”。導致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分強調文章的“富麗堂皇”,過分追求好詞好句的現象。
(二)相應對策
首先,教師應當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作文教學的觀念,摒棄應試教育作風,去“真”正的重視作文教學。
再者,教師應當解放兒童的心靈。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郭學萍曾經說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像一只鳥。如果你一開始就把它關在籠子里,等到有一天,你打開籠子,它都不知道往外飛。還好,我的學生不是這樣的小鳥,因為我從來沒有設置過籠子。”她指出,閱讀是創意的基石。本人認為,小學生閱讀寫作應“少一點格格框框、少一點急功近利,讓學生的心靈在書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遨游”。該讓學生保持一份自由的想象和天真,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給他們下定義,應當給學生提供做自由夢的可能,給每一個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
二、 忽視了對學生創作自信心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具體表現
大部分老師都不知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甚至,有些老師的做法在無形中已經打壓了學生對創作的自信心。可見,大部分學生對寫作并不感興趣,也沒有創作的欲望。
(二)如何培養自信心
1. 放低寫作要求
對于小學生寫作,我認為,諸位老師可以適當地放低學生的寫作要求,千萬不能夠苛刻地拿它們與大人的文章相比,我們可以讓他們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準則去創作,以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第一,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寫作文,教師一定要多一些耐心與指導,放低寫作的要求,多對孩子進行贊美和表揚,增加他們對寫作的自信心。
第二,小學生的創作充滿了童趣,所以,我們應抱著一個“順其自然”的態度教學生去創作,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我們的思路去寫作,我們培養的只不過是一些復制品,了無新意。
第三,要循序漸進。先讓學生學會寫作文,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先不要太急功近利,要求學生近乎完美,只要學生把文章寫明白了,把思想表達出來了就可以,而你所要求的“完美”,到時自然會“功到自成”,“崎嶇”的文章自然也就慢慢有了。
2. 尊重兒童天性
應當把“玩”視為小學生寫作的源泉,讓學生在“玩”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交往、學會創造性地表達。
例如,關于“手”的聯想的創意寫作課,就可以在教室里,把多媒體打開,帶著孩子們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不斷變化的圖案,隨時吟誦一些詩歌、童謠。
就這樣一邊玩、一邊聊、一句句詩、一首首歌謠、一篇篇精美的小文章,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浸潤孩子的心。當然,你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根據手影編故事,一只雄鷹、一只山羊、一只家犬……會有多少故事誕生?
3. 培養學生觀察的品質
特級語文教師郭學萍十分信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她認為:“要想教會學生寫作文,就應該先教會學生如何觀察。”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接觸生活、觀察生活。只有貼近自己的心靈體驗,才是真正的貼近生活,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此外,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每天寫日記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留心觀察、悉心感受生活的習慣。我們可以在班集體中制作兩本日記本,分成“男生日記”和“女生日記”,這兩本日記每天換不同的人去記錄,可以暢所欲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教師可以借此對學生的日記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態,還可以了解到班級的情況,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
4. 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
偉大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想要學生出口成章,創作時對詞語運用自如,就必須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對經典的篇目、非常值得借鑒的文章應當要求學生們精讀,并細細品味,從中受到寫作啟發,并學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創作當中去。學生讀書讀得越多,涵養就越高,創作對他們來說就越簡單,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會有“質”的飛躍。
三、 教師對作文教學產生畏懼心理——不知該如何教學
(一)具體表現
經過我對十位語文老師訪問,大部分老師表示,作文教學中,使她們困惑的是:創設怎樣的課堂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知道該如何展開作文教學,也不知該采用哪種方法,學生有時也不能夠理解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
此外,江蘇省特級教師吳勇也曾經對某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顯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成正比。結果顯示,寫作前希望老師教一教的學生占76%,不確定的占8%,否定的占16%。老師的語文課,對你的寫作有幫助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給予肯定答案的只有24%,不確定的36%,否定的占40%。“你覺得老師了解你寫作中的困難嗎?”對于這個問題,肯定答案為20%,不確定16%,否定64%。
(二)寫作教學建議
1. 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習作教學當然應從學生出發,從兒童出發。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作文教學,應該面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精神層面出發。教師要改變過去“教師命題——審題立意——范文引路——學生畫瓢——教師評改”的模式,代之以“感受生活——誘發激情——交流信息——嘗試實踐——合作評改”的教學策略。
2. 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
人們常說:“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想在教學上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必須要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這樣,相信學生會為你獨特的教學魅力所折服。
四、 作文批改
(一)具體表現
現在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改只局限于知識方面的肯定。其實,學生在作文中所表達的、所展現的,大部分的時候就是他們自己。當然,這種表達與展現所體現的肯定是學生的現階段的思想與感情。如果我們只注重知識方面的批改,就只能看看作文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學生作文內容是否偏離作文題目、學生使用的標點符號是否正確、作文所表達的思想是否符合作文的要求等等。我想,這樣千篇一律的批改,學生是不會喜歡的。
(二)批改作文的方法
1. 批改要多元化
由此,我認為在小學作文的批改中,不能只局限于知識方面的批閱,批改要多元化,要把作文的批閱當成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和平臺。在作文中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學習狀態,從作文的批閱中與學生對話,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和人生的引路人。
2. 以“評”促“改”
《課標》明確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要求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葉圣陶也說過:“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這其實是要求我們語文老師把習作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評改能力的提升上。
第一,“讓耳朵當小老師”,重在“聽后評”。課標提出的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其實就是訓練“說”。
第二,“讓標準當老師”,重在“規范評”。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表格引路”的方法,規范細致地引導學生的評價。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情況制定評價細則,千萬不可死板化!
第三,“讓伙伴當老師”,重在“整體評”。學生間的互評作文分為“一對一”“一對多”兩種,無論哪種都必須采用“面批”這一方式,即作者與評者面對面交流,在評改過程中,小讀者重點查找文字的錯漏和病句等,評獎者與作者直接對話,更能讓作者集中精力聆聽意見和建議。
“一定要記住,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多一份鼓勵和贊美,就多一個愛寫作的孩子”。學生評改作文給分考慮面比較窄,大都會嚴格按標準執行,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全面,因材施教,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的作文必須“求精”。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刀切”“一鍋煮”。
3. 作文批改一定要以發現優點為主
我們上小學時,如果在學校得到了老師贊美和認可,便會滿心歡喜,并且信心倍增,而且會朝著老師的期望繼續努力,所以學生哪個詞用得好,哪個句子寫得好,哪個標題擬得好,哪個開頭很新穎……一定要用紅筆濃重加彩,一定要點名隆重表揚。而缺點呢,就不要點名或單獨指出了,告訴學生如何改正就可以。如果一開始你就老挑學生作文的不是,會嚴重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若想把寫作從應試的泥潭里拉出來,放到一個晴空萬里,鳥語花香,水草豐沛的天空里,教師必須在作文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并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學習,才能使學生有所受益。
參考文獻:
[1]郭學萍.小學創意寫作[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郭香彩,河南省南陽市,河南省南陽市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