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奎

【摘要】目的 針對CT冠狀動脈成像對冠心病診斷的價值進行了探究。方法 以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9月接收的8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對其實施CAG診斷和CTA診斷,前者表示冠狀動脈造影,后者表示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基于檢查結果分析這兩種診斷方式的有效性。結果 CTA可以帶來更好的診斷效果,診斷準確率更高。結論 在冠心病診斷中應用CT冠狀動脈成像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關鍵詞】冠心病;診斷;CT冠狀動脈成像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1
冠心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臟病,主要是動脈硬化引發的,但也會因為發生了炎癥或者發生栓塞而引發冠心病。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人數是非常多的。現在診斷冠心病時,醫院經常會使用CAG進行診斷,即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有效的輔助醫生正確地為患者診斷疾病,盡早地發現冠心病,為患者及時地提供和實施治療方案。但是該診斷方式的費用較高,有創性不夠好。因此本文對CT冠狀動脈成像的效果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9月接收的8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對其實施CAG診斷和CTA診斷,前者表示冠狀動脈造影,后者表示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在這些患者中,年齡范圍在42歲~77歲之間。在選擇研究對象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準則。患者必須滿足該疾病的全部癥狀。如果患者的心臟有問題,則應該排除在外。如果患者的精神狀態不正常,則應該排除在外。另外要保證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對于研究中內容都是十分清楚的,并且同意參與到研究中。
1.2 方法
對該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進行兩種診斷,分別是CAG診斷和CTA診斷。在患者檢查之后的一個月后再次實施另外一種檢查。
CAG診斷,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在為患者實施此類檢查時,應該讓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然后為患者注射碘普羅胺。第一時、第二時和第三時注射的藥物是不同的,分別是純對比劑、對比劑和生理鹽水的混合,生理鹽水,對應的含量分別是60毫升、30毫升和40毫升。CTA診斷,即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在為患者實施此類檢查時,應該讓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掃描,掃描設定為500毫安,視野為20厘米*25厘米。同樣地,需要對患者注射藥物,注射藥物及含量和上述CAG診斷中的注射方法相同。在剛開始進行掃描的八秒的時間段內,患者需要進行憋氣,控制心跳在每分鐘90次以下。對這兩類檢查結果都應該交于同一組醫生,讓同一組的醫生進行檢查,并且應該由專業能力強,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進行診斷。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的觀察指標如下:診斷結果的一致性,以及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準確的比例,診斷錯誤的比例,沒有診斷出來的比例等。將冠狀動脈劃分為15段,分四組進行討論分析,分別是1到4,5到7,8到10和11到15。
1.4 統計學指標
采用醫院專用的SPSS軟件來進行對比分析。
2 結 果
診斷結果對比:兩種不同診斷方式的診斷結果的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到,在1到4段中,假陽性和假陰性對應的段數分別是3和10。其他三段的具體段數為1和8,2和9,4和19。共有10段為假陽性,46段為假陰性。經過CTA診斷,有46段被漏診,該比例為4.45%。有10段被誤診,該比例為0.97%。有988段被正確診斷,該比例為95.56%。
診斷結果的一致性:在兩種診斷結果中,有95%的血管情況是相同的,有5%血管的診斷結果是不同的,其中診斷結果相差最多的是第5到7段。
3 討 論
很多醫院都會采用冠狀造影進行疾病的檢查,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疾病的診斷,但是會增加患者的花費,并且在有創性上的表現也不夠好。因此現在出現了很多更加有效,更加優秀的檢查方式。其中CT冠狀動脈成像的檢查方式具有很大的優勢,其在有創性上的表現非常好,并且花費相對較低。
研究結果表明,在1034段血管的診斷上,CTA和CGA對于95%血管的診斷都有相同的結果,CTA能夠進行正確診斷的血管比例為95.56%,診斷錯誤的比例為0.97%,有4.45%的血管沒有被診斷出來。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進行CT冠狀動脈成像在實踐診斷中具有重大價值,應該在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董 琴,陳杰彬,梁暉輝.CT冠狀動脈成像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