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
漫步長寧,愚園路是一條不得不提的馬路。這條馬路并不寬闊,東起靜安寺,西至中山公園,卻囊括了萬國建筑群。
愚園路的變遷,只是長寧建筑的縮影。
建筑可閱讀,需要每個人透過鋼筋水泥的外表,進入有血有肉的內里,里面有建筑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上海這座城市的情感連結。那些被鞋底磨得光亮的大理石臺階,經主人之手反復開啟過的把手,正在城市更新匠人手中,修整成文創集市、共享空間、百貨商店,甚至一個個藝術博物館,走秀時尚地。
倘若你是一個匆匆的游客,絕對看不到愚園路的特別,那些藏在背后的故事,需要走進弄堂里才能夠被發現。
愚園路1018號,位于愚園路上名人薈萃的“岐山村”沿街首棟。這里有一個特別的店鋪——愚園百貨公司,取名百貨公司,但并不賣百貨,用愚園百貨公司總經理趙光宇的話說,他們販賣的是潮流與生活方式。這點另類的倔強,還體現在大門設計也很隱蔽。除非你專門為它而來,否則很容易從它身邊錯過。推門而入,奶油白與深綠色的風格,在自然光照下,顯得清新脫俗。慕名打卡的小文青們正指著一瓶藍綠色香氛,感嘆道:“哪能嘎好看?!?/p>
趙光宇告訴《新民周刊》,愚園百貨公司這個時尚集合店所在的建筑,原本是現代文壇“三劍客”之一施蟄存先生舊居。洋房已有90多年歷史,建后由施蟄存的妹妹、妹夫居住,1947年后由哥哥施蟄存看管。1952年,施蟄存到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直接搬進了愚園路1018號。
“當時這棟樓居住擁擠,施蟄存先生在這里居住了大半輩子,蟄居讀書,書常常放在樓梯上?!焙髞硪蜥酱宸孔獍嘿F,施蟄存先生將一樓交還給郵政局,后因歷史原因二三樓房間陸續被他人住用。

愚園百貨公司。
2018年,上海創邑實業有限公司作為愚園路城市更新運營方接手規劃更新,副總裁黃志偉表示,這棟建筑保留了原有的羅馬柱、歐式拱梁和老式壁爐等,現代感與復古感并存。
“愚園百貨公司”的誕生,是以“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發展理念持續輸出的未來生活提案。
長寧區最初重塑愚園路時,就決定把愚園路作為IP來打造,最大化保留百年老街的文化痕跡與煙火氣息。
岐山村的名氣如此之大,除了其本身的建筑特色,恰恰還源于它的居民。愚園路岐山村內,有一幢樓是錢學森舊居,門牌號111號。錢學森只在這里短暫居住過一段時間,但岐山村不僅見證了他的戀愛、結婚,還見證了1955年他沖破險阻回國,從小樓出發進京,開啟中國“兩彈一星”的征程。
趙光宇說,弄堂里還有祝希娟等名人舊居。長寧區最初重塑愚園路時,就決定把愚園路作為IP來打造,最大化保留百年老街的文化痕跡與煙火氣息。未來,愚園路還將在江蘇路、長寧路、安西路、愚園路合圍街區,進行一場全新的“微更新”。
坐落在愚園路1088弄宏業花園入口處的愚園公共市集,原為上海醫藥職工大學教室,經改造后,已形成“一樓柴米油鹽、二樓詩和遠方”的格局。上海人愛吃的耳光餛飩、大餅油條,散落在弄堂的修鞋、修傘、配鑰匙小店,都在愚園路的整體更新中得以有溫度的情感衍生。在建筑遺留的骨骼下,那些沉睡了半個世紀的建筑,正伴隨著一場婚禮、一臺走秀,一幕戲劇,緩緩重生。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張偉認為,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往往有個誤區,就是把大量資源向那些已被認定的知名建筑傾斜,但實際上,歷史建筑價值的確認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不斷尋找和發掘。要讓更多的建筑可閱讀,還牽涉到“活化”的過程。
上海延安西路 1262 號,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就是個特別的存在。它藏在“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曾以研發生產卡介苗、水痘疫苗、狂犬疫苗而聞名。園區呈瓶子狀,入口小而肚闊,幾乎完美避開了除高空以外各種沿街的窺探。鮮少有人知道,古板“門臉”后,還藏著一段僑民歷史,而這一帶的別稱叫“哥倫比亞圈”。

上生新所。圖片提供/《這里是上海:建筑可閱讀》

上生新所海軍俱樂部。
100年前,這里是居住在上海的歐美僑民聚會之所,普通百姓很少走進這片區域;新中國成立后,它變身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封閉式管理,在鬧市中顯得神秘莫測;而現在,它基于多元化共享共生的城市更新理念,成長為集辦公、娛樂、文化藝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區。孫科別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三處歷史建筑,老房新生。
2016年,上生所進行了搬遷,隨后萬科中標了這塊地的城市更新項目。上海萬科城市更新業務總經理胡秉告訴《新民周刊》,上世紀二十年代作為健身活動場所的海軍俱樂部,五六十年代變為了蒸餾車間,修繕時,特意保留了工業時代的管道、設備的復古美感,而時裝周走秀、文化集市的常駐,又將其文化屬性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