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佳
[摘?要]科協是國家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科協是中國科協在高校的基層組織,是聯系和凝聚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橋梁紐帶。該文通過調查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協推進“三型”科協組織建設的現狀,分析“三型”高校科協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職責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對高校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限、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科協?“三型”科協組織?人才舉薦?自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0)07-0049-05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高校科協是中國科協在高校的基層組織,是聯系和凝聚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30余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協(以下簡稱“北航科協”)在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舉薦優秀人才、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北航特色優勢,推進北航科協“三型”組織建設,是進入新時期北航科協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科協特色優勢分析
(一)學科覆蓋面廣,科技工作者密集
高等院校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重要使命,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人才教育基地。高校科協作為黨聯系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與科協其他基層組織相比,具有學科齊全、科技工作者密集、智力薈萃等優勢。
(二)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普資源豐富
高等院校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主體,高校教師作為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主體,對相關研究領域的科技前沿進展非常熟悉,科普資源非常豐富。部分高校還依托自身專業特色優勢,建有各類場館,為開展科普活動奠定了物質基礎,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有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高校科協可以運用高校科普資源,開放實驗室、博物館、科學館等場所,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主題性、全民性、群眾性的科普活動,面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鼓勵和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
(三)作為科技工作者之家,橫向聯系廣泛
高校科協作為科協的基層組織,承擔著掛靠高校的學會、協會、專業委員會等的協調、建設和服務工作;高校還成立各類學生社團,如大學生科協,老科技工作者科協;在開展一些大型活動方面,高校科協也可以同校團委協同工作。高校科協橫向聯系廣泛,地位超脫,在組織開展跨院系、跨學科、跨部門活動中,具有其他團體無法相比的組織優勢。
二、北航科協推進“三型”科協組織建設的現狀
(一)發揮學科齊全、航空航天特色鮮明的優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1.推出北航科協大講堂系列講座。北航科協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愛祖國、愛航空、愛航天、愛北航”為主題,聯合學生處、北航老教授協會等聯合舉辦北航科協大講堂,聚焦航空航天特色,推出系列講座。北航科協大講堂先后邀請了北航科協主席王浚院士作《航空器及其發展方向》、周自強教授作《北航的堅實基礎和創新發展——胸懷航空航天報國壯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何麟書教授作《建設航天強國與北航人的使命》、金燦榮教授作《當前國際形勢、中國外交與中美關系》等報告,既充分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特色優勢,又搭建了學術交流和科學普及的平臺。
2.聯合校團委等組織開展“馮如杯”“挑戰杯”各項活動。由北航科協、北航團委等主辦、每年一屆的“馮如杯”競賽,是北航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并獨具北航特色、彰顯北航氣韻、踐行素質教育、弘揚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北航科協在推進“馮如杯”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不斷健全評審機制,與學校團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馮如杯”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管理和運行規范,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審委員會評審條例》等,為推動“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成為北航學生活動中聲譽最高、參與最廣、參與積極性最高的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推進“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的基礎上,北航科協與學校團委積極配合,通過組織專家對“挑戰杯”參賽作品進行精心指導,有效推進了北航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工作,為北航代表隊獲得佳績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搭建平臺,暢通渠道,舉薦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也是北航科協服務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北航科協通過中國科協、北京市科協和中國航空學會等單位實施的人才培養計劃,積極組織推薦工作,利用一切機會為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在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等各類獎項和國際組織任職后備人員等各項工作的人選推薦上,積極發揮作用,認真組織評審和推薦工作,有效促進了北航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為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做出了貢獻。北航科協通過科協渠道,累計推薦3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各類國家科技獎項,已經成為推動校內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重要平臺。
(三)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議和訴求,服務決策咨詢
北航科協作為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的高校站點,積極參與調查研究工作,反映本校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心理和健康狀況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建議和訴求,并積極通過這一渠道為學校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和調整相關科技政策提供信息。作為較早成立的群團組織,北航科協承擔了有關高校科協工作研究會的具體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國科協與中國教育研究會“關于全國高校科協建制問題”的調研和“關于高校科協的發展調查”等工作;配合完成北京市科協組織的科技工作者建議及相關問卷調查等工作,及時有效地反映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現狀、建議和訴求。
(四)致力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工作,弘揚科學家精神
北航科協積極參與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工作,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2017年,完成姚駿恩院士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作,采集到姚駿恩學術成長相關實物包括傳記類(16件)、手稿類(70件)、信件類(3件)、照片類(180件)、學術評價(7件)、證書證章(27件)、著作類(15件)、論文類(69件)、報道類(5件),其他實物(24件),完成口述錄音訪談28次,高清攝像訪談10次,口述錄音整理文字稿10萬字,完成年表1.3萬字,資料長編3.4萬字;2018年,完成鐘群鵬院士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作,采集到鐘群鵬院士學術成長相關實物包括傳記類(2件)、手稿類(3件)、照片類(431件)、證書證章(259件)、著作類(9件)、論文類(56件)、報道類(1件),其他實物(14件)。完成口述錄音訪談4次,高清攝像訪談2次,口述錄音整理文字稿4萬字,完成年表1.3萬字,資料長編1.7萬字[1]。
三、北航科協推進“三型”科協組織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一)職責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
北航科協成立于1988年,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的科協基層組織,業務上受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從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經費在北航校內都是獨立建制處級單位。2019年11月,北航科協掛靠科學技術研究院,設專職副秘書長1人。與很多高校科協一樣,北航科協與中國科協沒有直接聯系,中國科協對北航科協也沒有推動指導關系,這也導致北航科協與其他校內群團相比,在高校里處于一個弱勢地位;其次,由于動員對象、活動范圍與團委、工會等其他群團以及科研院存在交叉重疊,北航科協的不可替代性往往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再次,科協工作沒有硬性考核指標,一些工作人員積極主動作為和謀求科協事業地位的意愿不夠強烈。以上幾點,充分反映高校科協的職責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
(二)對高校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限,活力不強
與其他校內群團相比,北航科協雖然橫向聯系廣泛,但工作人員少,獨立組織大型活動的可能性不大。在舉辦一些活動時,很多時候都是與其他部門聯合組織舉辦,且科協掌握利用的資源少,在開展活動時,難以調動高校科技工作者參與的積極性,活力不強。北航科協所組織開展的活動,參與主體也多是學校的青年教師,他們也希望通過參與科協的活動或者課題來提升自己。與此同時,待青年教師成長到一定程度后,科協對他的吸引力就少了一些。一些高校科技工作者主動參與科協工作和活動的意識比較弱,甚至不知道高校科協的存在,也不了解自己作為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高校科協資源有限,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手段不足、辦法不多,在事關高校科技工作者切實利益的問題方面無法提供幫助,直接導致高校科技工作者參與熱情不高,認同度和支持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在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方面,服務面狹窄
很多高校科協利用高校科技人力資源密集、科研成果集中的優勢,廣泛開展與企業、政府之間的合作。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力學科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北航科協能夠接觸的企業選擇面較窄,所接觸的企業主要都是大企業,比如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這些企業主要是服務國家戰略和國防建設,很難將研究成果轉化成一般的企業所需。在開展推動企業、政府之間的合作方面,北航科協有著自身所限。
四、推進高校科協建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高校特色優勢,推動高校“雙一流”建設
在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科協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優勢,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推動高校“雙一流”建設。
1.發揮學科覆蓋面廣的優勢,開展跨學科學術交流。可以結合高校多學科和專業特色優勢,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和國際學術前沿,積極開展跨學科、跨專業、跨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推動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發展,推動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發展。
2.發揮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可以依托高校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充分發揮高校智力薈萃的資源優勢,發揮決策咨詢作用,積極反映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和訴求,真正成為高校科技工作者之家。
3.發揮科普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整合校內科技教育資源,搭建平臺,依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學生英才計劃”等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擴展服務空間
1.暢通渠道,培養舉薦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是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高校科協要把服務大學開展創新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使命[2]。高校是科技工作者相對集中的地方,高校科協要積極推薦提名優秀高校科技工作者參評兩院院士、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杰出工程師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國家和省級科技獎項。通過科協渠道向國際科技組織舉薦人才,選派專家學者參加國際科技交流和高端學術會議。
2.助力校企合作,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科協是國家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獨特的組織網絡資源優勢、特殊的主體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3]。高校科協作為科協的基層組織,可以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高校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進行精準對接,促進科技資源整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3.推動高校學術誠信建設。高校學術誠信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證。隨著學術不端行為的滋生蔓延,各高校也都制定了學術道德規范制度、學術失范舉報制度、學術規范承諾制度、學術失范懲處制度等制度規范[4]。2011年以來,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等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高校科協應以此為抓手,一方面在校內組織開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將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納入高校課程體系建設,與國際科技教育接軌。
(三)強化協同推動機制,加強高校科協自身建設
1.完善組織體制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協獨立建制。獨立建制和編制是高校科協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根本。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科協與科研管理部門合署辦公,人、財、物不獨立,缺乏凝聚力,也無法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的考核評估。應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協獨立建制,配備獨立的人、財、物,明確工作考核標準,積極發展會員,提升科協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定期開展培訓,提升高校科協工作隊伍履職能力。充分整合吸納各方資源,采取專、兼、掛、聘和志愿者相結合的方式充實高校科協工作人員隊伍。定期舉辦高校科協工作人員培訓,使高校科協工作隊伍了解科協工作,熱愛科協事業,提升高校科協工作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履職能力。
3.打造品牌,提升高校科協創新發展活力。高校科協應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結合各自資源優勢,積極打造品牌,提升高校科協創新發展活力。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協通過科協渠道舉薦人才,成為推動校內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重要平臺;南京理工大學科協積極搭建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形成了“紫麓講堂”“院長論壇”“星期三青年學者講堂”“青年學者論壇”和“學術沙龍”等系列學術活動品牌;南京工業大學科協參與成立大學生“創客夢工場”,成為全校師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5]。
參考文獻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協會2017年度、2018年度工作報告[R].2019.
[2]劉雙麗.論高校科協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的功能及實現路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05-108.
[3]李中賦.試論科協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學會,2006(9):55-57.
[4]夏婷.構建我國高校學術誠信教育長效機制研究[J].今日科苑,2018(10):74-79.
[5]王春法.在全國高校科協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