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
摘 要:以油品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思路為研究主線,通過油品定價權影響貨幣國際化的機制為研究出發點,探討美國和英國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的歷史發展及未來進程。然后提出油品貿易推進貨幣國際化的啟示,分別從提升綜合國力為基石、增強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加快“石油人民幣”進程三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探討。
關鍵詞:油品貿易;人民幣;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F8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2-0051-02
在能源領域人民幣國際化更是自由貿易過程中公司經濟實力的象征,且為貿易競爭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其能源供給與消耗驚人,同時也產生了極為快速的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其2017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再次突破4萬億美元,與能源相關的化工、集輸和機械等板塊同比增速達到5.4%。國際貿易方面,金融業產業增加值持續保持近20%的增長水平。GDP的全面占比上漲至8.12%,促進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當前的人民幣已經在周邊國家的支付結算服務中占據極大比例,在東南亞國家更是主力幣種的代稱[2]。但是隨著油品貿易和貴金屬行情的波動,我國貨幣的金融市場監管與互補性尚未形成良性發展,相關的多維框架下的可兌換協議尚不成熟。一些資本管制較為嚴格,所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還需要長遠發展。油品作為能源和重要的戰略物資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的儲備,而我國在油品定價權上缺少主動權,以至于在全球石油戰略體系中沒有得到重視。
一、油品定價權影響貨幣國際化
貨幣的國際化必須具備多重要素,例如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夠大、國際貿易地位較為穩固、國內金融市場和監管體系規范成熟,且發行的貨幣具有較強的公信力,相關的可兌換性業務較好。經濟發展現狀告訴我們,現今國際金本位體系依然以美元為主導,雖然有歐元和其他發達國家貨幣實現了國際貨幣的上位,但是美元和英鎊仍然是國際貨幣的壟斷者,這也體現出了美國和英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在世界貿易發展中,金融市場首選或者必選美元和英鎊進行國際貿易的結算和支付,而歐洲國家相關的市場貿易協作模式和政策互補也為擁有重要戰略性貿易資助和交易權替換提供了良好條件。
在油品定價權影響貨幣國際化的機制理論方面,目前,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很多,但在中國經濟貿易進一步開放的前提下,通過石油等大宗商品貿易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機制還相當不成熟。因此,研究石油商品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路徑和傳導機制具有理論意義,可以豐富現有理論。實際上,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建立石油等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示范區,對探索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以大宗商品為突破口
人民幣作為中國這個發展中人口大國的貨幣,其經濟體量和市場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登上國際化舞臺必須從傳統單純的貿易結算功能升級成為金融定價為主導的貨幣類型,逐步完成職能遞進,適應綜合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趨勢。近年來,由于國內供給側改革和經濟下行引起的市場擔憂,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與此同時,中國的石油等戰略能源商品尤其依賴外國。2017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2.3%。然而,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缺乏定價權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原油價格的“亞洲溢價”造成了巨大的財富損失,加上全球貿易增長萎縮的刺激,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以人民幣大宗商品的定價和結算為突破口,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2015年前由于當時國情和貿易需要性調整,以至于跨境業務和離岸市場迅猛增長以及當時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上漲勢頭顯著。資料顯示,其2015年三季度數值更是達到了3.91。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在供需方面震蕩的前提下,2015年四季度人民幣國際化形勢就開始下滑陷入了調整等待期。而這種情況是不可預期的,更不能憑借一己之力進行權衡,至此到了2016年,我國的相關行業只能擴大內需尋找自保。2017年的一季度RII深度回調至1.49。這充分表明,國家的供給側改革能有效刺激內部市場,在擴大內需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國際金融形勢低迷帶來的負面影響和貨幣風險化。所以市場的波動是無法預判的,長期的市場繁榮需要一定時間的振動調整,以帶來新匯率、新制度和新機制下的人民幣匯率彈性窗口調整。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國際不利事件和區域性政治爭端更是給美元的避險功能進行了新的詮釋,這些影響因素需要相關金融運作機構的密切關注。
自2017年一季度開始,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就開始了新的增長期,其后續走勢也較為明朗。全球經濟形勢的趨穩和貿易投資的恢復,增強了國內市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2015年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的紅利明顯顯現。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下,中國經濟平穩增長,表現好于預期。新驅動因素的強勁表現,導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四次上調2017年GDP增長預期。2017年第四季度,里氏指數達到3.13,同比增長45%,基本回到2015年的高點,接近英鎊和日元的國際化水平。但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與美元和歐元的國際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要趕上美元和歐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日元和英鎊的國際化水平也就在眼前。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任重而道遠,其相關增長點需要全面權衡各方影響因素,摒棄僵化的單純跨境貿易進行驅動考量而進行的老模式。新時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要先導體系下的貿易、金融協同機制進行完善,讓相關經濟發展朝著“貿易結算+金融計價+官方儲備”的合理化組成方向前進。
三、油品貿易推進貨幣國際化的啟示
1.以提升綜合國力為基石。國家貨幣在市場份額和貿易競爭中得到廣泛認可,是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互為繁榮的紅利,更是世界對一個國家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認可的標準。通過美元的國際化歷程不難看出,美國多年的資本積累以至于在經濟上、軍事上和政治上獲取了多方資源才贏得國際貨幣崛起這一契機的,更加深度地剖析其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經濟金融規則發展變更,不難看出美國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是其在國際活動中綜合國力的體現,以至于逐步形成美元為主導的國際化主權貨幣習慣。經濟發展中的貨幣關系往往是互助的,一個國家的貨幣首先國際化,那么其在國際貿易交流中就會搶占先機。所以通俗來講,貨幣國際化的實際現實意義就是凸顯國家綜合實力,強化其在金融領域的影響。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元發展歷程用真實的案例詮釋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貿易規模需要一個主權國家漫長而努力的經營,基于我國現狀,一定要在注重實體經濟的前提下強化資本市場杠桿優勢,在全面優化貿易結構的同時強化系統管理,最終夯實人民幣國際化地位,將經濟發展的國貿競爭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2.增強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國家金融體系水平的進程能對該國貨幣的國際化情景造成波動。宏觀來說,想讓本國貨幣變得國際化,首先要將本國的金融體系進行升級和規范,在開放和規范的前提下進行自我經濟的發展。本國的金融系統能為全球貿易投資活動提供充分的支撐和服務能夠有效抵御外部風險和市場波動,在機制良好的同時高效運轉、不斷創新,以形成優秀的金融衍生品。
3.加快“石油人民幣”進程。國際貨幣的最關鍵功能及其影響因素就是進行全球商品貿易運作時的交易與定價。如果能被納入一類或幾類大宗商品的交易定價過程,那么可以斷定該類貨幣具備區域性認可度和極大的抗風險能力。國際貨幣中以美元為典型廣泛代表而存在這么多年,最為關鍵的還是國際商品貿易中,除黃金之外的大宗商品定價結算用得最多、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就是美元。但是,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需要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中國更是占世界石油市場的13%,其經濟發展與石油需求量還在不斷地增長。隨著自身礦產資源有限的情景得不到直觀改變,其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所以中國必須具備絕對的話語權和分量改變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窘境。當前中國已經制定并執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交易體系,并在國際上簽署相關合約,有效避免因為經濟影響導致的匯率波動風險,全面保障能源安全。同時,中國在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是具有全部工業門類的貿易大國,在進一步的金融市場開放環境下普及并推廣“石油人民幣”的貿易約定和形式有利于國際貿易的完整閉環標準的形成。
將人民幣的結算貨幣功能升級成計價貨幣,且開拓更多的人民幣貨幣功能,最終形成有價值的金融定價權。當前由于我國經濟體量龐大,內需活躍且充分,所以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占有極高的份額,以大宗商品作為人民幣計價的突破口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俞樹彪.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5):22-26.
[2] ?徐海豐.世界石油貿易狀況與發展前景[J].國際石油經濟,2009,(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