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艷
摘要:文章從功能主義目的論角度考察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日文譯本中的詞匯顯化、短語顯化、連接詞顯化以及符號顯化現象。詞匯顯化、短語顯化體現了忠實原則,連接詞顯化體現了連貫原則,符號顯化體現了目的原則。總體而言,報告日譯本的翻譯質量較高,個別顯化現象的翻譯仍需商榷。
關鍵詞:功能主義目的論;顯化;詞匯;短語;連接詞;符號
一、研究對象
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覆蓋面廣,涉及中國內政外交,備受國內外重視。為滿足對外宣傳和國外各界的需求,中央編譯局將報告譯成了英日俄西等多個外文版本。本文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日譯本為研究對象。
二、目的論、顯化的定義
功能主義目的論的代表人物弗米爾認為,翻譯應該遵循三項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指任何一種翻譯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行為,而所有行為都有其目的;連貫原則指語內連貫,即符合邏輯關系,保證信息的流暢度;忠實原則指語際連貫,即譯文和原文之間具有連貫性,譯文能夠忠實地反映出原文要傳達的信息。
法國學者Vinay & Darbelnet在法語和英語文體特征的對比研究中,首次將“顯化”概念作為一種翻譯技巧提出。他指出顯化是指將源語中隱含的信息在目標語中加以明示。最早對顯化進行系統研究的Blum-Kulka提出譯者對源語文本進行解譯的過程可能導致譯文文本比源文文本冗長,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譯語中提高了銜接上的外顯程度造成。
三、政府工作報告日譯的顯化特征
通過統計發現,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原文詞數為18 783,而日譯本則是32 443。日文譯文詞數比中文原文詞數多13 660,日文譯文的顯化現象明顯。Nida & Taber曾指出,好的譯文文本通常比原文文本長,其原因是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會明示出原文文本中的隱含信息,在適當限度內增加譯文文本的冗余度(即將原文信息進行顯化處理)。筆者從詞匯、短語、連接詞和符號四個維度考查了顯化現象。
(一)詞匯的顯化現象
例1: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
これは習近平同志を核心とする黨中央の力強い指導のたまものであり、習近平「新時代の中國の特色ある社會主義」思想の科學的な導きのたまものであり、全黨·全軍·全國各民族人民の団結奮闘のたまものである。
例1中的結果可以日譯為“結果”,但譯者選擇了“たまもの”。后者蘊含著恩惠和歷經磨難才取得成果之意。該詞的應用對語義進行了顯化,體現了翻譯的目的原則。比起“結果”,前兩個“たまもの”可以使讀者感受到是依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才使我們取得了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最后一個“たまもの”充分表達出了成就的來之不易,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努力拼搏的結果。
例2: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前略)先頭を走ったりするようになり、わが國は世界が注目する革新·起業のメッカとなった。
例2中譯者用了“メッカ”一詞,體現了翻譯的目的原則。“メッカ”指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圣的城市,其引申義就是圣地。原文中的“熱土”指我國由于科技創新飛速發展,逐漸受到全世界矚目,并成為許多人的向往之地,此處“メッカ”的使用體現了譯者充分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通過詞匯顯化幫助讀者理解文章背后的內涵。
例3:“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一帯一路」建設の効果がはっきりと表れ、対外貿易と外資利用の構造の最適化が進み、両者の規模で世界の上位をキープした。
例3也遵循了目的原則,但與例1、例2不同。例3不是針對某個詞匯隱藏含義的深度挖掘,而是結合上下文語境,添加了“兩者”二字,明確了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均居于世界前列。如此一來,避免了分歧,讓讀者一目了然。
(二)短語的顯化現象
例4: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并取得扎實成效。
大気·水質·土壌汚染対策の三つの「十條」(「大気十條」、「水十條」、「土十條」)を定めて実施し、確かな効果をもたらした。
例4的三個“十條”是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的幾項措施。盡管日文中進行了顯化處理,但“條”在日文中不能作為修飾措施的數量詞。日本經濟新聞中,將大氣十條譯為:大気汚染の防止に向けた10項目。參考此譯文,筆者試譯為:10項目の大気汚染対策、10項目の水質汚染対策と10項目の土壌汚染対策を定めて実施する。
例5: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情況下,著眼“放水養魚”、增強后勁,我國率先大幅減稅降費。
財政収支の矛盾が比較的大きい狀況のもと、「放水養魚(企業の負擔軽減)」や持続力の増強を視野に、わが國は率先して大幅な減稅や料金などの引き下げを行った。
例5中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企業比作“魚”,國家通過完善制度、搭建平臺將政策之“水”放到位,從而將中小企業這樣的小魚養成有競爭力的企業,進而帶動行業和區域的經濟發展。日文中將“放水養魚”譯成“企業の負擔軽減”,對語義進行了顯化處理。但“放水養魚”這個說法不必原封保留,放在文中只能加重讀者的閱讀負擔。
例6:出境旅游人次由8 300萬增加到1億3千多萬。
海外旅行者數(臺灣·香港·澳門への旅行者を含む)が延べ8 300萬人から1億3 000萬人以上に増えた。
原文本中的“出境旅游人次”實際是指離開中國大陸的旅游人次。這一點譯者在顯化翻譯中做出了較好的解讀,譯為“臺灣·香港·澳門への旅行者を含む”。但“海外”一詞用法欠妥。由于日本四面環海,海外一詞多指國外。此處雖然加注了解釋,仍會給讀者造成臺灣、香港、澳門不屬于中國領土的誤解。日語中有“本土”一詞,主要指一個國家主要的領土部分。該處譯為本土を離れる旅行者數(臺灣·香港·澳門への旅行者を含む)更為妥貼。
以上3個例句的顯化現象是譯者追求忠實的產物。從日文譯文來看,忠實度過于彰顯,反而桎梏了文章的可讀性。
(三)連接詞的顯化現象
連接詞主要依靠先后順序、因果、目的、推論、轉折、讓步等連接詞,把上下句的語義前后串聯起來,使邏輯關系顯化,是翻譯的連貫原則的表現。
例7: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穩中向好。
マクロコントロールの革新·十全化に力を入れたことで、経済の動きが合理的な範囲內に保たれ、安定的に良化した。
例8: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改革の全面的な効果、多くの突破、さらなる深化により、重要な分野とカギとなる部分の改革が飛躍的に進展し、主要分野の改革の中心的枠組みが基本的に確立された。
例9:積極穩妥去杠桿,控制債務規模,增加股權融資,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下降,宏觀杠桿率漲幅明顯收窄、總體趨于穩定。
積極的かつ著実に過剰債務を解消し、債務の規模を抑制し、エクイティファイナンスを増加させた結果、工業部門企業の借入金依存度が絶えず低下し、全體のレバレッジ比率の上昇幅が目に見えて縮小し、総じて安定し始めた。
上述三個例句都是精練的句式羅列,句與句之間沒有明顯的銜接關系。如果按照字面翻譯,勢必讓讀者一頭霧水。例7中是因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才使得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例8中通過改革全面發力等方式,才使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例9是通過積極穩妥去杠桿等,使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下降。
連接詞的顯化現象體現了譯文的內在連貫性。漢語是孤立語,多數句子屬于意合范疇,句式短小精練,排比整齊,依靠語境表達意思。而日語是黏著語,多數句子屬于形合范疇,以在句子中添加接續詞的形式闡明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可以看出,政府工作報告日譯文連接詞顯化現象突出,具有極強的嚴謹性。
(四)符號的顯化現象
例10:剛剛過去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并好于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居民收入增長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鎮新增就業1 351萬人,失業率為多年來最低;工業增速回升,企業利潤增長21%;財政收入增長7.4%,扭轉了增速放緩態勢;進出口增長14.2%,實際使用外資1 36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過ぎ去ったばかりの2017年、経済·社會発展の主要目標·任務は全面的に、しかも予想以上の出來で達成された。◇GDPの伸び率は6.9%、住民所得の伸び率は7.3%となり、いずれも前年より多少上昇した。◇都市部の新規就業者數は1351萬人で、失業率がここ數年で最低となった。◇工業生産の伸び率が上昇に転じ、企業の利潤(稅引き前利益)が21%増となった。◇財政収入の伸び率は7.4%となり、鈍化傾向が逆転した。◇輸出入は14.2%増で、外資の実質利用額が1363億ドルとなって過去最高を記録した。経済発展は成長と質·構造·効率とが互いに促進しあう良好な局面を呈した。
例10從語篇上看是鮮明的總分結構。通過分號“;”也可以看出后項的并列關系。在開頭部分“剛剛過去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并好于預期”之后,原文對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解讀。譯者將分號譯成“◇”,符合翻譯的目的原則。符號的使用使層次感更加分明,讓讀者能夠迅速捕捉到原文信息。
例11: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
「行政簡素化と権限委譲」、「緩和と管理の結合」、「サービスの最適化」などの改革により、政府の機能が大きく転換し、市場の活力と社會の創造力が著しく高まった。
例11中三項改革的內容用“「」”單獨括出,醒目且清晰,從形式上增強了文章的多樣性,避免了“一逗到底”的現象。讀者能夠通過符號了解該部分涵蓋哪幾項內容,顯得重點突出。翻譯的目的就是傳遞信息,因此符號的運用充分體現了翻譯的目的性。
四、結論
政府工作報告日譯本的詞匯經過了反復推敲,對傳播中國聲音、樹立中國話語權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但個別詞匯的選擇過于中國化,建議在關鍵概念的輸出基礎上,照顧讀者的閱讀體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短語幾乎都以短語+注釋的方式譯出。這與政治文本的特殊性密切相關。大量的中式詞匯不僅加大了句子的難度,也影響了譯文的連貫性。因此,建議除政治特色術語外,如“放水養魚”等日語對應部分予以撤銷。連接詞的顯化現象由語言本身的特性所決定。政府工作報告的譯者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悟透了文本內在的邏輯關系。標點符號是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原文中的邏輯關系用具有顯著特征的標點符號加以顯化,從文本上看更加清晰易懂,能夠降低誤讀和產生歧義的風險。
考查認為,詞匯顯化、短語顯化體現了忠實原則,連接詞顯化體現了連貫原則,符號顯化體現了目的原則。總體而言,除個別顯化現象的翻譯仍需商榷外,報告日譯本的翻譯質量較高。
參考文獻:
[1]戴光榮,肖忠華.基于自建英漢翻譯語料庫的翻譯明晰化研究[J].中國翻譯,2010,(1):76—80.
[2]蔣芳婧.受眾接受視角下的中央文獻日譯策略——基于《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日譯本受眾訪談調查[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1(5):42—48.
[3]修剛.米原千秋.中日政治文獻“同形詞”的翻譯——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日譯為例[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23(4):1—7+80.
[4]滕梅.吳菲菲.翻譯政策作用下的國家翻譯機構——以中央編譯局為例[J].外語教學,2015,36(4):110—113.
編輯∕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