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端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環節。當今,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脫離現實社會發展需要、教學模式單一及選用教材不合理等問題。文章從高等學校教育發展背景出發,討論英語口語的發展對高校學生就業的影響。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口語教學;就業市場;競爭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質人才。高校開設英語課程既要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也要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和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幫助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培養國際意識,提高人文素養,同時為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提供一個基本工具,為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研究生英語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綜合能力,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性質。在諸多英語能力中,聽說能力與學生未來工作直接相關,也最受廣大企業關注,但同時也是學生諸項能力中最為薄弱的一環。為了提高高校學生就業能力,各高校應該建立和完善英語教育體系,加大口語教學強度,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從應試型轉向應用型。
一、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
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圍繞社會發展需求,學生通過掌握英語這門工具,推動其專業領域學習、研究及國際交流。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仍是以考試為主導,沒有體現出專業差異性,也無法滿足學生未來職業需要。這種教育模式淡化了對學生口語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了學生口語的發展以及興趣,導致學生在需要口語交流時,聽不懂,說不出,詞不達意。根據清華大學張文霞的一份調查報告,在對用人單位負責人和員工問卷調查中,描述每組人群重要性和滿意度均值最大的前5項能力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聽說能力上。
(二)教學模式單一化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經濟文化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學生在英語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就業時也會有明顯的就業差距,其中英語口語應用能力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今,許多高校還是采用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不能對個體因材施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側重講解詞匯和語法,停留在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模式中,既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時間進行口語訓練,也很少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聽講。然而,英語口語課堂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的雙向教學模式。教師一堂灌的課堂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導致學生的英語變成 “啞巴英語”“聾子英語”。
(三)教材選用不合理
各高校雖應國家與社會的要求在努力提高學生英語應用的綜合能力,但是綜觀各高校教學大綱,幾乎沒有單獨把英語口語作為一項獨立課程對學生進行講授,這就導致在英語口語方面缺乏相關適宜在課堂上講授的專門教材。由于高等學校的英語教材編寫是以強化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為主,多側重英語語言理論知識,缺乏貼合職業需要的教學內容,體現不出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走向,缺乏學術支撐,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這種低效的口語課堂教育已經滿足不了研究生的口語學習訴求。
二、促進學生就業的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本著“服務學生,促進就業”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探索:
(一)明確教學目標,調整教學理念
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所需的英語溝通能力”。英語教師應該突破以往的應試理念,擺脫教材內容的限制,轉變教學觀念,深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學生為中心,要從教師的“教”模式轉向培養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模式。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有效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和調整,例如設置與學生專業學習有聯系的學習任務,模擬與學生專業相關的面試場景等,這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教師也可以在口語課堂上利用網絡媒體為學生選擇新鮮的口語素材,提高學生口語綜合能力。實現口語教育與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積極適應,鼓勵學生將英語口語學習與專業發展結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改進教學方案,豐富教學形式
隨著社會發展,為了培養優秀的社會人才,教師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能用英語較為流利、準確地就通用領域里一些常見話題或專業領域里的學術問題進行對話或討論;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篇幅較長、有一定語言難度的文本或講話;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匯報成果并參加討論;能恰當地運用口語表達和交流技巧。
首先,教師在完成基礎教育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專業背景和實際社會需求,選取真實且有時效性的語料,如英文電臺及電視節目,優質美劇或紀錄片等,鼓勵學生跟讀、復述或進行角色扮演,以此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增加英語口語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語交流機會。
其次,可以創作與專業相關的“微視頻”口語教材,拍攝具有個性化和專業性的口語教學視頻教材,彌補口語教材內容陳舊、缺少職業相關度的不足。視頻口語教材新穎有趣,能激發學生口語表達興趣。
再次,深入融合“互聯網+高等教育”“互聯網+智能”的模式。在口語教學方面,各高校可以依托信息技術的發展,賺取科技紅利,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各種口語訓練在線平臺,如FiF口語訓練平臺、EF口語在線等。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媒體技術和產品改造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以期達成英語口語教學目標,更好地推進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三)加強校企合作,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提出,要“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受此啟發,高校可以開展與企業的合作教學,企業提出所需人才類別,參與高校教學大綱的制定,為高校口語教材的選定指明方向,學校利用師資優勢,綜合企業需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組織教學活動,采取面向企業的真實項目教學案例,充分優化英語口語教學課堂內容,為學生在應用技術轉型道路上打開新思路,也為基于就業的應用型研究生人才培養開辟新路徑。
三、結語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為了解決當前研究生就業困難問題,高校可以通過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作為促進學生就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對我國高校研究生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各高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有的放矢的進行英語聽說訓練。
其次,制定準確和規范的教學方案,切實為畢業生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提供外部支持。
再次,建立高校與用人單位英語口語合作教育項目,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提升職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2—10.
[2]張文霞,郭茜,吳莎,等.我國英語教學現狀與改革建議—基于外語能力測評現狀及需求調查[J].中國外語,2017,14(6):18—26.
[3]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87—89.
[4]扈啟亮.新媒體環境下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3):163—164+166.
[5]武金鎖.新時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路徑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84—85.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