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黃林微 張金龍 冉志勇 胡琴琴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應用研究分析
基金項目:銅仁學院2019年‘梵凈英才創新項目研究成果,編號:FJYC2019010204
培養高素養和創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新形勢下加快高校互聯網等相關技術的應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忽視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進程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高校在校大學生要積極的多加熟悉和利用“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各種不同,這樣才能使他們高效率的獲得創新能力的思想。在互聯網高度應用的時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的進行可行性的教育改革創新。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具備挑戰和充滿機會的時代,對于我國高校大學生而言,其能為他們在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提供極好的環境,此外也能也為他們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持。大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對他們未來職業上的規劃和發展都有著很大的益處【1】。在“互聯網+”時代,我校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著力改善學生在創新意識上的思想觀念,去年八月中下旬我校參加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大賽“建行杯”比賽中,獲得一銀兩銅的不錯成績,從這里也能明顯的顯現出我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意識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較大進步。
互聯網科技給當下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它使傳統的行業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和發展動力。由于我國各大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得比較晚,導致現在仍有很大部分高校處于探索的階段。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找準位置,來制定相應的改造措施培養大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很多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時都僅僅局限于給學生講解一些課本中理論知識,或者讓學生們觀看一些其他典型的創新創業成功的案例,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放到教育首位,同時也缺乏科學化的實踐環節,這就導致了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沒能受到相應的創新意識培養的現狀。
互聯網時代來臨的同時西方一些消極的思想觀念也隨之傳入國內,使得我國當前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壓力等相關弊端都日益呈現出來,這就進一步導致了我國一些大學生思想觀念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偏離,出現心理問題和道德修養缺陷等一系列問題。此外還有就是社會對于“互聯網+”時代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缺乏一定的認可度,忽視互聯網所帶來的巨大發展優勢,這些多多少少都會給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的約束。
“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們創新能力培養的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下締造出良好的創新成果都是得具備較高深度的知識底蘊來烘托。“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對大學生日常創新環節的歷練,同時還要給他們灌輸一些正確的和使用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價值導向思想【2】。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離開互聯網,同時也應該熟悉互聯網所涉及到的一些具體應用場景,這樣能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很顯然的是“互聯網+”時代下團體合作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大給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力度,同時還得積極的去營造整個高校的創新環境,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視域之下的高校生活中,老師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就是得要求學生在互聯網技術的引導下去尋求適合自己的創新團隊,例如,我校參加的“建行杯”參賽小組等,這都是“互聯網+”時代環境下培養自主創新的絕佳途徑;另外還有高校大學生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利用好學校里的各種軟件和硬件等方面的環境資源,像是實驗室等這樣的學習場所,這都是激發和培養大學生創新靈感的最佳環境;不可忽視的就是高校大學生也應該多主動營造校園之外的創新環境,積極的去參加一些有互聯網時代映射之下的社會科研活動,在實踐中得出更具有價值的理論依據來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大學生創新思想的塑造。
高校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育改革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時間的歷練和其他多方面努力共同塑造。“互聯網+”時代使得學生創新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它不再局限于以往傳統觀念上的定向思維創新,而是在互聯網應用之下多元化的創新模式。此外,“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積極利用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潛在優勢來促進和改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同時也是我國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要研究措施。
參考文獻
[1]林月.“互聯網+”大賽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1):130-131.
[2]潘鵬,王宏峰.“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