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艷穎 楊元海
摘 要:毛澤東產權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產權思想包括:重視土地等生產資料產權與各階層利益關系;強調國家所有權的基礎地位;重視集體所有權;允許個體、私有產權的存在和發展;尊重民族地區產權適當的自治性;允許多種分配方式存在;強調共產黨在產權制度改革中的領導作用。毛澤東產權思想對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毛澤東產權思想;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F09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7-000-02
產權政策和制度的合理設計,是一個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毛澤東產權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產權思想來源于經典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所有制是產權的經濟形態,所有權是產權的法律形態。產權制度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經濟性質與產權類型具有對應性,國營經濟對應國家所有權,私人、小農經濟對應私人所有權,互助合作經濟對應集體所有權。將毛澤東產權思想作為獨立研究范疇,具有當代價值。
一、毛澤東產權思想主要內容
(一)重視土地等生產資料產權與各階層利益關系
早在1927年3月毛澤東就指出:“牛,這是農民的寶貝。……禁止城里殺牛。”牛是農民的生產工具,涉及農民利益,對農民生產工具的產權要加以保護,不得損毀。土地是農民的生產資料,土地產權影響農民生存與發展,影響農村社會穩定。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就談到了土地產權問題,其中涉及不同階層分配土地的利益關系,提到“中間階級問題”, 還提到了“向自耕農讓步問題”。
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產權政策,對不同階級的土地產權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衡平各階級利益關系,從產權的視角團結最廣大的人民。在《井岡山土地法》基礎上起草的《興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更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對不同的階級在分配土地產權時既要體現平等又要區別對待。重視農民階層內部土地產權利益均衡的同時,強調堅決反對絕對的平均主義。“誰要是提倡絕對的平均主義,那就是錯誤的。”在生活保障層面上,各階級都有權擁有必要的產權,重視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利益平衡,同時,也不追求絕對的平均。各階層產權利益基本衡平以后,應當保持相對穩定性。
(二)強調國家所有權的基礎地位
毛澤東強調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企業的產權、大中城市工商金融業產權應當歸國家所有,國家所有權在國家整個所有權架構中占據主體性、基礎性地位。“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強調掌握大、中城市中工、商業和金融業產權的重要性,也是我黨的重要任務。在提出新中國的經濟構成時,強調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建國前,毛澤東不僅強調了國家所有權的領導地位,而且,指明了我國國家所有權的財產獲得途徑。沒收帝國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現代性工業歸人民共和國所有。建國后不久,毛澤東再次強調了上述觀點,“在公私關系中,應當公營經濟為中心。”
(三)重視集體所有權
“合作社,……確是農民所需要的。”毛澤東重視合作社這種產權組織形式,注重它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合作社屬于集體經濟。 合作社的產權屬于合作社成員的集體所有權。一家一戶分散的個體生產使農民陷于永遠的窮苦。提出以試辦的集體農莊形式引導農民走集體經濟發展道路,集體經濟的基礎來源于農民分散產權的集合,分散的土地產權聯合到一起才成為農莊集體產權。強調農民將個人自由的土地產權交由合作社統一管理,改造為集體產權,需要逐步進行,并堅持自愿原則。
不急于將集體產權轉化為國家所有產權。“勞動、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統統是農民的,是人民公社集體所有的,因此產品也是公社所有。”在我國集體所有制的內部存在著三級所有的不同產權主體和層級,不容隨意混淆對待。
(四)允許個體、私有產權的存在和發展
允許個體、私人產權的存在,這個共和國并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在抗日戰爭時期,明確提出“公私兼顧”的經濟政策,在根據地建設時期,獎勵個人從事小部分業余生產,以其收入歸個人所有。
尊重農民單干的選擇,容許農民私有生產資料產權存在,即使“單干農民只有極少數,也應采取尊重和團結少數人的態度。”肯定私有制經濟在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條件下是正當的,但是,私有制只是暫時合法的,屬于階段性的社會現象。
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一個逐步、長期的過程。“一時辦不到的事,必須允許逐步去辦。反對一刀切式的國有化,國有化不會是像扔原子彈那樣撲通下地,全國一個早上就全部實現,而是逐步地實現的。”
(五)尊重民族地區產權適當的自治性
尊重民族地區產權組織形式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治性。“少數民族地區分不分土地,由少數民族自己決定,并且由你們自己去分,我們不代你們分。”誠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民族地區的產權政策將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
(六)允許多種分配方式存在
在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私營經濟的存在是有利的,是適應社會發展階段需要的,資本家獲取部分利潤,存在私有產權也是合理的。“資本家要拿走一部分利潤,那是必要的。”允許按市場要素進行分配,資本家對按資本獲取的利潤享有私人產權。“在所有權方面是一視同仁,工人所得可以自由支配,資本家分到的紅利也可以自由支配。”
(七)注重共產黨在產權制度改革中的領導作用
毛澤東通過對土地制度改革實踐的總結證明,在中國,產權改革的進行、產權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包括法律制度的制定,都離不開黨的強有力的領導。“由于我黨堅決領導農民實現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現已在大約一萬萬人口的區域徹底解決了土地問題。”
將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列為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政府和軍事集團談判的八項條件之中。對產權的爭奪和產權利益的再平衡,是中國共產黨工作的目標之一。
要求黨委要研究經濟,領導群眾進行經濟改革,以國有經濟示范、引領經濟的發展方向。
總之,毛澤東產權思想的核心是以社會主義產權關系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
二、毛澤東產權思想當代價值
(一)驗證產權理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的組成成份
馬克思是西方第一位建立了系統的科學的產權理論學家,而西方的產權理論起步于科斯,科斯1960年發表《社會成本問題》首次提到“產權清晰”問題,1966年斯蒂格勒在其著作《價格理論》中首次使用“科斯定理”。毛澤東產權思想驗證了,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中,包含著產權思想和理論,可以有力駁斥那些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產權理論,談產權理論必“科斯”,認為只有西方資本主義才有產權理論的錯誤觀點。
(二)要加強對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領導
產權制度的設計與構建,不僅涉及社會各階層利益關系,而且,更涉及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方向。產權制度既要尊重現階段社會發展規律,又要能動地反作用于現階段生產力,助推社會向著社會主義方向,向著有利于為人民群眾謀幸福方向發展。產權制度既是經濟制度,也是法權制度,會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只有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在產權制度設計中的作用,才會把握產權制度的正確方向。
(三)產權制度設計應當平衡各階層利益關系
有恒產者有恒心,產權制度反映著一個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著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當下,在產權制度設計中,尤其應當重視基層群眾的利益、少數民族利益、貧困群眾利益;重視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區域群體利益,使各階層、各區域利益趨于衡平,但又不追求絕對平等,讓各階層共享發展帶來的物質利益。
(四)產權制度改革不能動搖公有制主體地位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共同選擇的發展道路,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原則,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符合當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但是,不容忽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公有制,在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中、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中、在外國投資者投資我國不動產或者關系國計民生領域的負面清單設計中,應當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產權思想不動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國文獻出版社,2014:687.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71,40.
[3]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0-1251.
[4]呂世倫,李瑞強,張學超.毛澤東鄧小平法律思想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51-52.
[5]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
[6]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2.
[7]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0,1.
[8]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11.
[9]吳易風.馬克思產權理論與西方產權理論[J].資料通訊,199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