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進,王丹,萬婷玉,任慶華,王艷竹,李孟修
(江門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廣東 江門 529000)
血管性病變(如腦動脈損傷、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可引起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VCIND 臨床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執行力下降等。研究表明這類患者2年內便可發展成血管性癡呆,危害非常大[1]。近年來,研究發現腦白質病變(white matter lesions, WML)與患者認知障礙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表現為視空間、記憶功能、語言功能減退[2]。另有研究表明,頸動脈狹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S)可能是導致患者進展成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3]。研究提示WML、CAS 可能與VCIND 病情進展存在關聯。為進一步分析兩者對VCIND 預后的影響,本研究納入VCIND 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門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VCIND 患者158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76例,年齡31 ~95 歲,平均(77.53±12.54)歲;飲酒史:有32例,無126例;吸煙史:有39例,無119例;糖尿?。河?5例,無113例;高血壓:有41例,無117例;高脂血癥:有38例,無120例;WML 等級:0 級43例、1 級64例、2 級39例、3 級12例;CAS程度:輕度69例、中度58例、重度31例。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考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專家共識組[4]制定的《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專家共識》:①臨床癥狀為輕度記憶障礙、認知障礙等;②經MRI、CT 等檢查提示存在血管源性病因;③日常生活能力基本無異常;④無癡呆表現。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臨床診斷明確;②經神經心理學提示存在認知損害,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5]評分<26 分;③無其他神經系統疾 病;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腦出血、皮質區梗死等病史;②因顱腦外傷、代謝性腦病、帕金森等其他因素所致的認知障礙;③合并抑郁、焦慮;④惡性腫瘤;⑤甲狀腺功能減退。
1.4.1 WML 的評價利用超導MR 掃描儀[Multiva 1.5T,飛利浦(中國)]進行檢測,M3D TOF FSPGR 序列TR、TE、層厚分別為25.0 ms、6.9 ms、1.4 mm。T2FLAIR 的TR、TE、層厚分別為8 502.0 ms、130.5 ms、7.0 mm。T2WI 的TR、TE、層 厚 分 別 為4 300.0 ms、106.0 ms、7.0 mm。WML 評價標準[6]:若半卵圓中心、腦室周圍可見彌漫性、散在病灶,且邊緣不規則,則視為WML。0 級:室旁無病變;1 級:可見薄層病變,呈鉛筆樣、帽狀;2 級:呈光滑暈圈病變;3 級:腦室旁至深部白質均為高信號。
1.4.2 CAS 的評價經頸動脈超聲[HD15,飛利浦(中國)]測量計算狹窄段原始管腔橫截面積(X)與殘余管腔橫截面積(Y)。狹窄率=(X-Y)/X×100%。CAS 評價標準[7]:輕度:狹窄率<50%;中度:狹窄率為50%~<70%;重度:狹窄率為70%~<100%;完全閉塞:狹窄率為100%。
1.4.3 治療方法與分組所有患者給予常規降壓、降糖、并發癥防治、保護腦細胞等對癥處理,并取20 ml醒腦靜注射液(國藥準字Z41020664,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持續治療2 周。高壓氧治療:純氧,105 min/次, 吸氧時間為60 min,加壓20 min,減壓20 min,1 次/d, 治療40 d。在觀察期間接受常規認知康復訓練,如坐位平衡、語言復述、重心轉移等,期間未給予其他藥物治療。根據患者6 個月內的預后情況,分成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預后評價:參考《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專家共識》評估,療效指數>50% 為有效,療效指數20%~50%為進步,療效指數<20%為無效。將有效、進步患者納入預后良好組,將無效、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納入預后不良組。
比較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的臨床特征,包括性別、年齡、飲酒史、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WML 等級及CAS 程度。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后6 個月入院復查,其中預后良好125例,占79.11%;預后不良33例,占20.89%。
預后良好組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WML 3 級、重度CAS 占比分別為21.60%、19.20%、18.40%、4.00%和12.80%,與預后不良組的54.55%、51.52%、45.45%、21.21%和45.4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低于預后不良組。見表1。
針對患者的各項單因素進行量化賦值(見表2)。根據表1 統計結果,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WML 等級、CAS 程度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結果提示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WML 3 級、重度CAS 是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1 患者預后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表2 量化賦值表

表3 患者預后不良的Logistic 回歸性分析參數
VCIND 發病隱匿,癥狀不易察覺,容易被患者忽略,若未及時診斷,則不利于改善預后。本研究發現,158例VCIND 患者經治療后,6 個月內預后良好率為79.11%,經Logistic 回歸分析證實患者預后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WML 3 級、重度CAS 相關。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已被相關研究[8]證實與VCIND 預后存在密切關聯,本研究創新之處在于證實WML 3級、重度CAS 也是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CAS 可下調腦內血液灌注量,從而影響機體能量代謝功能,并降低葡萄糖利用度,不利于蛋白質合成,還會引起神經元缺失、腦白質損害等不良事件,損害認知功能[9]。另有研究提示,出現CAS 后,其記憶力、注意力等多種能力明顯下降,隨著狹窄越重,則功能損害越重[10]。究其原因:若頸部血管閉塞或嚴重狹窄,則會導致顱內血管供血不足,使局部動脈硬化加重,腦組織處于缺氧、缺血狀態,海馬對這種狀態敏感性較高,因此可促進該區域神經元凋亡,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動物實驗提示腦血管狹窄可導致腦內慢性缺氧,容易誘發白質疏松、大腦皮質萎縮、海馬神經元變性等多種病理改變,并導致傳導纖維受損,引起認知障礙[11]。若患者僅為輕度狹窄,則可開放靜脈,促使側支循環改善,然而,一旦狹窄較重,便會病變加重,累及更大的范圍,使認知障礙更嚴重[12]。
有學者發現,WML 可能是由腦小血管病變引起腦組織缺血所致[13]。腦白質處大腦深部,其供血主要通過長深穿支動脈提供,與灰質血流量相比,白質血流量更少,其對血管的調節功能非常弱。一旦出現灌注壓下調,則會導致腦白質受損,影響同側皮質代謝功能,削弱皮質功能。白質包括皮質下深層白質、腦室周圍白質2 個部分,無論哪個部分出現病變,實際上在早期階段便已出現執行能力和視覺空間改變。研究表明在不伴認知障礙的情況下,患者白質病變非常輕微,無明顯氧代謝異常,但腦血流量有所下調[14]。然而,在認知障礙較嚴重時,則伴有明顯的氧代謝、腦血流量異常。WML 削弱認知功能的機制可能如下:①可導致皮層間聯絡纖維受損,促使與之相關的聯絡中斷,無法發揮其正常功能,引起記憶力、語言等障礙;②白質病理改變導致神經遞質功能受損,其投射纖維被累及,引起認知障礙。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VCIND 患者的預后除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相關外,還與WML、CAS 存在密切關聯,隨著患者WML、CAS 加重,預后不良風險越高。本研究受納入時間、研究經費等限制,納入患者數量較少,筆者未來將擴大樣本量對此進行多中心、大樣本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