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秀玲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程,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就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出了對應的措施和舉措。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更高,而且國家也注重綠色發展、生態發展,這就要求城市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做好園林綠化工作,提高城市整體生態環境效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均取得巨大發展,綜合實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對資源的大幅開采、生產方式不科學不環保、處理措施未能及時跟上等原因,導致經濟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近年來,國家大力宣揚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的理念,強調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關注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達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
林業與園林綠化存在緊密聯系,改善林業生態環境,有助于促進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而園林綠化則是林業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關系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國致力于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工業、城市化建設和經濟,尤其是在城市房地產行業的帶動下,城市內部綠化用地以及園林用地逐漸萎縮,這使得城市內部整體生態環境功能下降,具體表現為空氣質量下降、酸雨頻發、霧霾高發等。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加強,不僅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人們也開展主動關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在這種背景下,各大城市紛紛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而有效提高了城市內部生態環境質量,促進了當地生態文明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區依然存在嚴重的環境破壞行為和活動,相關的環保法律執行效果不佳,導致園林保護還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狀態,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經濟發展,存在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水平得到不斷提高,這也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園林綠化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在具體的實踐環節,通過引進先進的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能夠針對具體區域的園林綠化發揮出積極效果,有效提高當地生態環境建設效率和質量。
通過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有助于大幅提高林業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有助于解決林業生態環境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城市所在地域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選擇具有強烈實用性的植物進行園林綠化建設,這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提高園林綠化效率,達到良好的園林綠化效果,為改善城市整體生態環境起到促進作用。此外,還需要針對林業生態環境、園林活動進行科學統籌,并就當地經濟活動進行調整,最終實現生態保護的產業化,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許多地方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園林綠化工程的不夠重視,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當地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對立,也就是說要想發展經濟很難不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使得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原料綠化成效較差,不能實現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基于此,要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要轉變傳統的生產發展模式,轉變發展動能,探索新的生態經濟和發展,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從而促使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園林綠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保持協調,達到最佳的環境保護效果的同時,實現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
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園林綠化工程在實踐過程中比較復雜,尤其是不同地區不同地域自身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一樣,這使得當地的生態建設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為了達到最佳的園林綠化建設效果,需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具體環境,然后按照因地制宜的總原則進行園林綠化建設。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植物進行種植,并與當地經濟發展相協調,積極構建生態化城市建設,合理選擇園林綠化植物種類及構建方式,進而改善生態環境,注意避免與當地經濟發展產生對立,要積極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關系,最終實現其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