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川
(新疆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需求分析指收集學習者語言、情感、材料、制度方面的需要、期望、動機等信息的所有活動,數據采集工具有案例分析、觀察、訪談、問卷調查、測試等,采集對象包括學習者與學習者利益相關的各方,如教師、管理機構、資助人、父母、雇主等。[1]國內對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理論研究包括基礎理論介紹、外語需求分析和課程設置的關系、需求調研分析方法、英語課程需求分析模型構建等。[2]研究普遍認為,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中的必要環節,對外語教學研究和建設有重要意義。但我國外語教學界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外語教育需求分析的系統研究還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現狀。
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許多英語低起點學生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指大學入學時英語水平遠低于普通學生的大學生。各高校主要遵循《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忽略了這一群體的英語學習特點。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項目組以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困難和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這樣有助于滿足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需求,提升育人質量。
本次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論為指導,以PSA(目前情景分析)為基礎,調查了解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英語教學現狀,從語言水平、認知情感和目標用途需求三個維度進行分析[3],以期發現當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在語言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困難和學習特征,了解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認知,主要包括教學環境、教師、授課方式、教材等,以及他們對學習外語用途的認知和需求。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6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英語低起點班)非英語專業2018年入學的英語低起點學生,他們已經接受了一年的大學英語教育。在樣本選擇上,對高考英語成績低于60分、高中階段未開設英語課或者英語成績不計入高考總分的學生進行篩選,學生所在班級主要是低起點班,共發放1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問卷和訪談提綱設計主要想了解三方面的內容,即當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如何,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對現在的課程設置的看法如何,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目標需求如何、有什么特點。
本次語言水平現狀調查主要了解語言功能和語言技能兩方面,也就是語言知識,如交際、文化、語法以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

續表
統計結果表明(見表1),除語音知識外,85%以上的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存在語法、詞匯、英語文化等語言知識方面的學習困難。此外,在英語技能方面,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是目前他們面臨的顯性的學習困難,80%以上的學生在問卷中選擇了這五方面的學習困難。調查表明,在學期末的測試中,24%的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未通過學業考核。這些說明當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英語文化知識積累不足、學習難度較大的問題。這一結果與一些學者前期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4-6]

表1 英語水平調查
認知情感調查主要了解當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認知,包括語言習得方面的態度、動機、策略等。此外,重點了解他們對教師授課(主要是教學方式、課堂組織等)的看法,調查他們對教材難度的認知、對學校提供的軟硬件教學設施的看法。
調查顯示(見表2),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整體上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態度不夠積極,有40%的學生表示不喜歡上英語課。這與學生對教師授課的滿意度調查結果是基本一致的。大部分受訪學生表示,教師授課的吸引力不夠,只有16%的學生覺得教師的授課有意思。這說明課堂存在一言堂現象,師生缺乏互動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在學習策略上,超過一半的學生(57%)表示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期望教師給予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行引導。筆者從對授課教師的訪談中得知,英語低起點大學生與其他大學生相比,在課堂上更為活躍,但普遍存在語言水平較低、自尊心較強的特點,教師在課堂組織管理與授課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此外,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存在語碼轉換障礙,在理解和輸出上存在困難。教材方面,63%的學生表示教材難度較大,在授課期間不能完全掌握相關知識。教學設施方面,大部分學生表示滿意。

表2 大學英語教學認知情況

續表
目標需求的調查顯示(見表3),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學習動機呈現多樣化,主要表現在獲得學分、就業需求、個人提升等方面。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對于學習外語用途的認知還處于較低層次,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獲得學分(43%),只有較少的學生表示學習英語有助于未來更好地就業。這與筆者前期對某高校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7]但是,這一結果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求的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同時,他們對于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目標不夠明確。

表3 目標需求調查情況
當前,英語低起點大學生英語水平受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水平、英語教育規劃等多因素的影響,提升教學效果需要各方的長期努力。基于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高??梢钥紤]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提升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效果。
各地可以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在語言規劃層面作出調整,提高高中師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使高中英語教育和大學英語教育能更好地銜接,從而改變部分學生入學后低起點的現狀。此外,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是考慮到高校的共性來制定的,地方高校要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結合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實際調整教學大綱。地方高??梢酝ㄟ^英語高考成績篩選,或者安排入學后測試等手段,充分評估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在培養目標、課時安排等方面做出調整,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開展分級教學。
調查發現,現在學生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大都是全國統編教材,地方高校編訂的教材占比很小。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多來源于偏遠地域,教材更偏向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較少。此外,教材難度偏高。因此,編訂教材時既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設定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又要注意難度的遞進性;既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要充分調動學生興趣,重視培養學生辯證分析中西差異的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還要注重教材語料的時代和地域特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大學生英語的能力需求。
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時存在語言障礙、文化沖突、學習動機和策略不足的問題,同時,其多種語言學習的經歷、外向的性格又有助于外語學習。[8]由于入學前,大多數英語低起點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很容易產生畏難、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長此以往,其學習興趣和動力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課前需要充分掌握學情,深入分析這部分學生的特點,在課堂內外有針對性地對其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獲得成就感。
前期調查表明,各高校承擔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教學任務的教師與普通班級教師區分度不大,有的高校甚至是給教師輪流分配低起點大學生的授課任務,但缺少相應的教學團隊。為建設英語低起點大學生的教師團隊,各高??梢酝ㄟ^教研活動、工作坊等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等,讓教師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增強課堂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英語低起點大學生性格外向活潑,有很強的表達和表現需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征,營造語言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和任務設計,豐富互動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第二課堂,提高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布置相應的反轉課堂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如學唱英文歌曲、趣味配音、演講等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改革不能忽視英語水平層次較低的大學生。教育要兼顧公平,提升教學質量,要關注英語低起點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需求,充分了解學情。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要從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學習策略引導、師資建設和授課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升教學效果,滿足社會發展對當代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