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娟
(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阿拉伯語經貿談判是高校阿拉伯語專業高年級開設的課程,旨在培養阿拉伯語經貿復合型人才,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和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后從事本專業有關工作最為受益的課程之一。
阿拉伯語經貿談判是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本科專業大四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共32學時。這個階段的學生的總體特點是忙于備戰考研、擇業、考取各類證書等,安心上課的學生數量較少。各班學生的學情也有差異:阿拉伯語2013(1)班11名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處于中上水平,他們進入大四后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有4人,被動參與活動的有7人;阿拉伯語2014(1)班學習能力上中下的學生各占1/3,他們備戰考研的有10人,經常請假的有11人。學生出勤率低,除了自身原因,現行的成績評定方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該成績評定由過程性考核成績30%和終結性考核成績70%兩部分構成。過程性考核包含課堂考勤(10%)、上課情況(10%)、課后作業(10%)三方面的內容。該評定辦法不能很好地診斷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亟待改進。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中共教育部黨組下發的《關于加強課堂教學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要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管理;要改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結合我校2013級、2014級上課情況以及2015級學生的學情,課程組對該課程的授課模式進行了改革,借助石河子大學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新的教學模式設計了成績評定方案。[1]通過對2015級和2016級學生的了解可知,該評定方案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效果顯著。
《石河子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管理的指導意見》第八條規定:“改進完善考核方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提高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構成比例(30%—60%),平時成績由提問、討論、作業、實驗、小測驗、考勤和期中考試等組成。課程成績評定方案應在第一次授課中告知學生。”課程組在設置成績比例時加大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比例,并豐富了過程考核評價項目。本課程成績評定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過程性評價成績占60%,終結性評價成績占40%,過程性評價由課堂學習評價、課外學習評價、階段性測試成績和第二課堂學習評價四個模塊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我校阿拉伯語經貿談判過程性評價設計
課堂學習評價占總成績的20%,包括考勤的5%和課堂表現的15%兩部分,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出勤情況進行評價。課堂表現滿分按100分計算,取所有成績的平均分。個人表現評價成績由班長和學習委員根據學生個人參與課堂的總體評價評分。此外,任課教師還有10分的附加分,意在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迎接挑戰的能力。課堂上玩手機、影響他人等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每次扣10分。
課堂學習評價模塊的設計目的如下。首先,出勤考核,旨在鼓勵學生積極進入課堂,不缺勤。其次,課堂表現考核。第一,要求學生明確目標任務。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包括語言層面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明確學生個人或小組具體任務,提供學習方法建議、學習參考資料等。[2]學生根據任務單做好課前學習,課堂上,師生互動由班長和學習委員根據情況給出評價。第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模擬談判環節中,五個小組互評,教師即時給出評語和建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樂于學習和善于學習。第三,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如能提出建設性的問題,激發和帶動大家積極查閱資料并進行深層次的探討研究,可獲得附加分。班委和學生代表參與過程評價,保證考核的公平,師生均可隨時查看成績。當然,為了激勵班委成員認真、負責地工作,教師期末也會獎勵他們3—5分。
該部分的評價占總成績的20%,主要在大學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學習成績包括課前測試(5%)、討論(5%)和網絡作業(10%)三部分內容,各項得分取平均分,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打分。
課前測試是對學習任務單完成情況的檢查,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包括要求掌握的詞匯、句型、貿易業務知識、談判技巧、談判要點等,在上課前完成測試,在課堂上反饋測試結果,每次給成績前三名的學生獎勵。在討論區,教師會根據課程內容,結合當前我國的重大貿易事件,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網絡作業是對所學重要知識的練習與鞏固。此外,課程還包括2次模擬談判視頻作業,談判主題由各小組自定,教師根據提交視頻的綜合質量賦分。
課外學習評價模塊的設計目的如下。第一,促進學生創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本課程教學任務量大,32學時根本不夠。教材內容雖然經典,但材料相對陳舊,而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隨時上傳時效性強的學習內容,因此,將32學時的學習任務上傳網絡教學平臺,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創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第二,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將優秀討論置頂、優秀作業分享等方式,激勵學生反思,提高討論作業質量。
階段性測試占總成績的5%。兩次月考采用雨課堂測試,有選擇、填空、翻譯和問答四種題型,主要測試8學時的基礎知識。此法優勢如下:第一,學生不必集中在一個教室,只需在規定時間登錄雨課堂答題即可;第二,教師不必監考,學生提交試卷及時;第三,批閱簡便,節約時間,出題時設置好答案,提交試卷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成績就會自動批閱,教師可用手機隨時批閱翻譯和問答題。如果學生提交的是語音答案,教師也可批閱。階段性測試采用紙質試卷,題型多樣,考核內容主要涵蓋前半學期所學的重點知識,60%源于教材,40%為補充信息。階段性測試不僅僅關注考試評價的結果,還注重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回顧、小結與反思,調整自己的后期學習計劃等,達到以考促學的目的。[3]
第二課堂學習評價占總成績的20%,包括提交兩次5%的模擬談判視頻作業成績和15%參加模擬談判比賽成績。視頻作業由任課教師根據視頻制作情況賦分,模擬談判比賽的成績由各評委根據臨場表現具體評分,比賽時間定于課程結束后、期末考試之前的一周,比賽主題由任課教師制定,小組成員在比賽前一周抽簽,準備談判策劃案和比賽。
談判比賽,現場競技的作用如下。第一,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通過比賽,學生學習運用專業知識,個人的專業成長得到很大提升。[4]第二,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得。經貿談判是對學生心理素質、人文素養、經貿知識、外語能力、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的綜合考驗,通過談判比賽,學生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快速成長。第三,凝聚團隊合作精神。談判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比賽要求小組成員不少于兩人,促進了團隊合作,實現共贏。談判比賽起到了引導學生理性參加競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效果。
新學期第一堂課中,任課教師就讓學生明確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屬于目標參考性評價,即教學目標是評價參考標準,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目標的達成等方面進行考量。學生按照評分指標,制訂個人學習目標、計劃、實施方案等。
為了保證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性,各考核指標在設計時就明確了成績的評價人。學生參與評價占總成績的15%,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保證了他們對整個評價過程的監督;任課教師評價占25%,課程組評價占5%,評委評分占15%,避免任課教師出現按學生印象打分的現象。[5]
每一堂課結束后,學生即可查閱自己的各項評價,教研室主任、教學督導等也可隨時隨機抽查平時成績的記錄情況。學生能夠在當堂課上收到課堂學習評價反饋;課外學習評價在下次上課前收到反饋;階段性測試和第二課堂根據評價項目也可在一周內收到反饋。學期末,學生按照各項目的反饋和評價標準自行計算個人的過程性評價成績。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教育評價應以改進教學為中心,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學生適應能力為標準。本課程教改前,課程教學和考核內容以教材為主,考核方式單一,教學缺乏活力。教改后,課程的信息量增大,自主學習任務增多,考核項目增多,考核方式多樣,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各項能力。
該評價指標在兩個班實施后,課堂上教師會對表現優秀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表揚或獎勵,通過將優秀作業在課堂上展示,將網絡平臺討論區中有建設性的觀點置頂,將優秀模擬視頻作為課外學習內容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達成教學目標。
該課程結課后,教師對本課程的授課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參加調查44人,有效問卷44份。學生對課程總體滿意度為89%,77%的學生認為收獲很大,91%的學生對課堂學習氛圍滿意,82%的學生對每堂課的知識掌握程度達到70%—90%,92%的學生積極參加小組作業(如表2)。2014(1)班學期末綜合成績平均分74.93分,2015(1)班平均分80.85分,2016(1)班平均分81.48分。可見,教改后綜合成績大幅度提高,學生整體表現良好。

表2 我校學生學習效果問卷反饋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為側重點,而之前的“出勤+課堂表現+作業+期末考試”的評價方式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教改后的評價方案依據該課程特點設計的以實踐應用為主體的過程性評價機制,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本課程的評價方案自2018年設計與實施以來,促進了教師的教學發展,也促進了學生積極地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應用實踐能力,可操作性強,達到了“以評促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