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劍,李夢玥,胡音,王歡,2,周五朵,2,李平華,2,吳承武,2,杜陶然,2,蒲廣,2,黃瑞華,2*
(1.南京農業大學養豬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95;2.南京農業大學淮安研究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和飼用抗生素逐漸被禁用,豬健康尤其是仔豬的腸道健康面臨著很大挑戰,高熱量、高蛋白的飼料配方不能滿足目前的需要[1]。日糧纖維(diary fiber,DF)能夠影響腸道環境,為腸道健康提供有利條件,但不同的飼料中DF有很大的差異,對腸道的影響也不相同[2]。我國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其加工成面粉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副產品麩皮有待開發利用。麩皮中含有豐富的DF,這些DF不能被小腸的內源性水解酶水解,但可以在大腸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3]。微生物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能夠被宿主腸道細胞作為能源吸收,并改善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的變化與豬健康密切相關[4-5]。已有大量研究表明,DF能夠顯著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提高抵抗病原菌腸道感染的能力,并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增殖,提高機體免疫力[6-7]。腸道黏膜是阻止各種病原微生物與毒素從腸道進入機體的重要屏障結構,腸道黏膜細胞增殖與凋亡變化會影響豬的機體健康。因此,研究麩皮的潛在利用價值,不僅能減少飼料成本,還能提高豬的健康水平,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花臉豬是我國的地方豬種,與國外引進的瘦肉型豬種相比,除了具有產仔率高、母性好、肉質鮮美等優良的種質遺傳特性,還具有較強的高纖維日糧耐受能力[8]。但有關不同纖維水平對其大腸腸道細胞增殖與凋亡基因的表達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未知。
本試驗旨在研究日糧麩皮替代水平對二花臉豬大腸腸道細胞增殖與凋亡基因表達和微生物的影響,為合理應用麩皮等高日糧纖維飼料原料,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豬健康水平提供理論基礎。
選擇體重(38.25±0.89)kg二花臉育肥閹公豬20頭作為試驗動物,購于常州市焦溪二花臉豬專業合作社。
飼養過程在南京農業大學淮安研究院試驗豬場完成,將試驗豬隨機分成4個處理組,利用自動飼喂系統飼喂,可以準確提供每頭豬的日采食量與個體體重,因此每頭豬認定為1個重復,每組5個重復,試驗期間自由采食和飲水。整個過程預飼期10 d,正試期28 d。預飼期所有豬飼喂相同基礎日糧,正試期開始后設4個纖維水平處理組,分別飼喂基礎日糧、7%麩皮替代基礎日糧、14%麩皮替代基礎日糧和21%麩皮替代基礎日糧。所有試驗豬飼養在同一個豬舍內,每個欄大小為5.25 m×2.50 m,豬圈由半漏糞的地板、空氣源熱泵、奧斯本自動飼喂站和節水型飲水碗組成,豬舍內的環境溫度通過空氣源熱泵保持穩定。
基礎日糧配制參考中國《豬飼養標準(NY/T 65—2004)》肉脂型生長肥育豬標準制定,飼料委托安佑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訂制生產。日糧配方及營養水平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日糧配方及營養水平
所有試驗豬按照規范流程運送至淮安蘇食肉品有限公司現代化屠宰場經檢疫進行屠宰分割。所有豬只按照應激最小化原則電擊致暈、放血后,流水線上打開腹腔,取出完整胃腸道,分離出大腸。分別在盲腸和結腸中部截取約4 cm腸段,用生理鹽水浸泡去除內容物,用無菌載玻片刮取腸道黏膜,裝至2 mL高壓滅菌過的凍存管中,迅速放入液氮中保存,實驗室-80 ℃保存。其中結腸黏膜用于腸道細胞增殖、凋亡基因表達的定量分析,盲腸黏膜用于腸道微生物分析。
1.5.1 結腸細胞增殖、凋亡基因表達量測定
TRIzol法提取黏膜RNA,用分光光度計測定RNA濃度和純度,符合質量要求的RNA利用反轉錄試劑盒(Vazyme,南京)反轉錄為cDNA。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器進行定量分析,使用20 μL體系(Vazyme,南京),體系內各成分如下:EvaGreen 2× qPCR MasterMix 10 μL,上下引物各0.6 μL,雙蒸水6.8 μL,DNA模板2 μL,每個樣品重復3次。其中引物序列信息見表2。

表2 結腸細胞凋亡與增殖基因引物序列信息
1.5.2 盲腸黏膜菌群16S rRNA基因拷貝數測定
使用Fast DNA SPIN Kit for Soil試劑盒提取微生物總DNA,由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引物序列信息見表3。通過PCR擴增和1.2%瓊脂凝膠電泳進行各引物的驗證,PCR 擴增反應體系反應條件如下:1.1×T3 Super PCR Mix 22 μL,上下引物各1 μL,雙蒸水1 μL。驗證后的引物進行PCR擴增,純化回收 PCR 產物,制備重組質粒細菌并做同源性分析。克隆成功后提取重組質粒DNA并進行梯度稀釋用于標準曲線的建立,利用熒光定量PCR儀對樣品中相關細菌16S rRNA拷貝數進行定量分析。實時熒光定量PCR體系為:TB Green PremixExTaqⅡ 10 μL,上下引物各0.8 μL,雙蒸水6.4 μL,DNA模板2 μL。

表3 盲腸黏膜菌群實時熒光定量PCR引物
用Excel對試驗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后,微生物16S rRNA基因拷貝數取以10為底的對數后參與統計分析,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則表示其差異顯著,若0.05
由表4可見,在第28天,與對照組相比,14%日糧麩皮替代水平顯著提高了二花臉豬結腸Bcl-2L1基因表達量(P<0.05)。日糧麩皮替代水平對二花臉豬結腸Bax和Capase3基因表達量無顯著影響(P>0.05)。

表4 日糧纖維水平對二花臉豬結腸細胞增殖與凋亡基因表達量的影響(n=5)
由表5可見,在第28天,日糧麩皮替代水平對二花臉豬盲腸總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16S rRNA基因拷貝數無顯著影響(P>0.05)。

表5 日糧纖維水平對二花臉豬盲腸黏膜菌群16S rRNA基因拷貝數的影響
腸道黏膜是阻止各種病原微生物與毒素從腸道進入機體的重要屏障結構,腸黏膜屏障由物理、免疫、化學與生物屏障構成,其中物理屏障是最基礎的防御結構,由排列緊密的黏膜上皮細胞組成,腸黏膜上皮細胞主要發揮的是分泌與吸收營養物質的功能[15-16]。健康的機體腸道上皮細胞維持著增殖與凋亡的動態平衡狀態,如果凋亡基因表達失調,使大量黏膜細胞程序性死亡,將會導致機體腸道出現病理變化[17]。Caspase3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凋亡執行體,其激活是不可逆凋亡的標志。Bcl-2蛋白家族在調控細胞凋亡中起著重要作用,Bcl-2L1是一個抗凋亡基因,Bax是一個促凋亡基因,兩者在細胞凋亡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李超等[18]研究表明,Bcl-2L1的表達增多表示細胞的抗凋亡基因在大量表達,Bax與Caspase3的表達增多是凋亡增加的表現。
Jin等[19]研究發現提高日糧纖維水平對豬腸道上皮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本試驗對結腸細胞增殖與凋亡基因(Bcl-2L1、Bax、Caspase3)的表達量進行了測定,在14%麩皮替代水平時,發現抗凋亡基因(Bcl-2L1)的表達量顯著上升,而促進細胞凋亡的基因(Bax、Caspase3)表達量對纖維日糧的替代沒有響應。此結果說明14%麩皮替代水平抑制腸道細胞凋亡,與Jin等[19]結果相同。但也有一些研究結果與本試驗結果不同。Macrae等[20]研究發現提高日糧纖維含量對腸道上皮細胞的增殖并無影響。這可能是由于纖維的來源與粒度的差異造成的。
前人的研究表明日糧纖維有促進有益菌生長的作用,還對有害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21]。腸道中的微生物可將日糧中的纖維分解發酵,最終生成一些SCFA,如乙酸、丙酸、丁酸等。這些SCFA不僅可以通過降低pH來達到減少外來菌種的定值與生長,還有研究表明乙酸在雙歧桿菌抑制病原微生物定值中發揮作用,丁酸可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22]。張永婧等[23]研究發現小麥麩皮組中豬回腸末端食靡乳酸桿菌16S rRNA基因拷貝數增加。Gerritsen等[24]發現日糧中添加麩皮與燕麥殼可降低仔豬回腸與結腸中大腸桿菌的16S rRNA基因拷貝數。Jiao等[25]發現在仔豬日糧中添加纖維寡糖可調節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的16S rRNA基因拷貝數,并能降低致病菌如大腸桿菌、豬鏈球菌的16S rRNA基因拷貝數。
本試驗結果表明日糧麩皮替代水平對結腸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16S rRNA基因拷貝數無影響,與Yan等[26]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日糧纖維的增加并未破壞二花臉豬的腸道微生物環境,二花臉豬腸道微生物能夠耐受高纖維日糧。與其他一些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試驗動物日齡的不同,日糧纖維的理化性質、腸道部位、攝入時間的不同,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由于本研究僅開展了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幾種微生物的定量檢測,未來還有待繼續開展其他種類微生物的研究,尤其是利用組學技術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