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菁華
摘要:學前教育的理論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能根據《指南》精神,初步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游戲活動的組織、設計、指導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本文以健康領域課程——《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為例,闡述了設計和組織各種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從做好課前準備、優化教學策略、加強校企合作這個三個方面,對提高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索。
關鍵詞:健康領域;重要性;學情分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5-0010-02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幼兒教師“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趣味性、綜合性和生活化,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教育方式”,這對幼師院校學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其專業課教學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①中職學前教育理論課《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組織和指導能力,學會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今后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
幼兒園健康領域包含三個子領域,分別是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一共有九個學習與發展目標,每一個目標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又有不同的要求。我校的健康領域課程主要以《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教材為主。該教材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指南》,科學組織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提出的要求和教育理念,及對幼兒健康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的期望而編寫。教材從幼兒健康領域學習與發展出發,從健康教育的四方面的內容,闡述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和指導。②
幼兒的身體健康是其順利完成其它領域學習的首要條件。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醫學專家一再強調,只有增強免疫力才能保護好自己。如何提高幼兒的免疫力呢?堅持運動,適量飲水,良好的飲食、衛生、生活習慣等都能提高幼兒的免疫力,而這些都是幼兒園健康領域中所包含的知識。因此,要求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有健康生活的理念,更要有組織和設計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實現教育的最大化。
2.當前學情分析
幼兒健康領域的發展與幼兒的成長息息相關,但這門課程卻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受到學生的青睞,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生偏科思想嚴重。
學前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學生技能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對技能課的課時安排有所傾斜,彈琴、唱歌、跳舞、繪畫在校學習階段的課時大概每周有4~6節課。大部分學生從小就很喜歡唱唱跳跳,在初中階段由于升學壓力大,不能如愿以償。到了中職學校,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技能課的學習上,認為理論課上講的內容,到了幼兒園多看看,自然就會了,從而忽視了理論課學習,造成偏科思想嚴重。
2.2?學生學習習慣差。
大部分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的專注力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就很容易開小差或者打瞌睡,長此以往,對這門課程沒有興趣,上課的效率就很低。還有的學生以為當個幼兒園教師很容易,通過學習之后才發現,學前教育的專業性很強,要掌握的知識很多,就產生了畏難情緒。
2.3?實訓室配備不足。
本專業由于缺少實訓室,理論課都是在教室里上。班級人數最多的是60人,其余班級人數也在50人左右。由于受場地的限制,教師只能選擇性地開展部分游戲活動,大部分“模擬教學”活動無法有序進行,課程中學生的實際參與和操作機會比較少,課堂缺少互動,上課效率不高。
2.4?教師授課內容缺乏新意。
教材中的圖片和實例是好幾年前記錄的,不論是園所建設和幼兒園的硬件設施,還是游戲的種類、材料和游戲活動的組織形式等,相對于現在的幼兒園來說,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時代氣息。如果授課教師沒有在幼兒園一線工作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只能照本宣科,無法把當前幼兒園最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學生,為課程注入新鮮血液,與時代接軌。
3.優化教學策略
針對以上情況分析,要讓學生全面掌握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內容,能遵循各年齡段幼兒健康教育的發展目標,學會幼兒園各環節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設計和指導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總結出以下教學策略。
3.1?做好課前準備,提高課程質量。
有研究表明,一堂課的前10分鐘和后10分鐘,是學生的兩個聽課高效期。如果教師能在課前認真撰寫教案,收集教學資料,準備適宜的教具,制作精美的PPT,在兩個高效期和中間的低沉期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上課過程就能游刃有余,充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1)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很多方面,有材料的準備、知識經驗的準備和教師的備課等。這里主要講材料的準備。大部分教師上課的標配是一本書、一支筆、一臺電腦。我們面對的學生還是一群孩子,如果能借助各種材料輔助教學,一定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磁性黑板、卡片、記號筆、磁鐵、掛圖、大張圖畫紙等,為了突出專業特點,還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準備適宜的教玩具進行教學,既能為學生搭建可操作、能參與的平臺,又能與幼兒園教學活動接軌。如學習《幼兒生活能力教育活動設計》這一課,教師設計了“教幼兒綁鞋帶”的環節,特地準備了幼兒園綁鞋帶的教具。教具顏色鮮艷、易于操作,相比之前使用圖片講解,或者用學生自己的鞋子操作練習,直觀的幼兒教具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于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是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所以,讓學生掌握用教玩具輔助游戲活動的方法,更符合幼兒園的教學特點。
(2)學生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要從第一節課開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習慣;積極參與小組合作討論的習慣;按照教師的課前任務單自覺準備資料的習慣等。通過課前約定、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等方法,讓學生聽懂教師的指令,懂得如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實效性。
3.2?優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基礎,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和練習中。
(1)開展課前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比較自卑和靦腆,不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教師可以利用課前2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鍛煉。所展示的內容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同步準備,如講一個關于安全教育的小故事、念一首關于洗手的兒歌、講解示范如何扣扣子、表演手指游戲、示范做早操等。通過課前練習,鍛煉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講解示范能力,為今后能勝任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開展模擬教學,提高學生的組織和指導能力。
模擬教學是指在仿真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情景中,教師指導學生模擬幼兒教師、幼兒、活動評價者,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一種綜合活動③。如A組學生的模擬教學活動是《白白的牙齒》(中班),其中1人扮演幼兒教師,其余9人扮演幼兒。首先,幼兒教師用猜謎導入法引出話題,然后出示牙齒的圖片和幼兒一起觀察,共同探討牙齒的數量、牙齒的形狀、牙齒的名稱、牙齒的本領,總結愛護牙齒的方法,最后帶領小朋友一起表演兒歌《刷牙歌》。活動結束后,全班同學針對本次活動設計、課堂互動情況、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進行評價。在模擬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能熟記組織環節,嘗試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圍繞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為今后的幼兒園教學積累相關經驗。與此同時,鍛煉了小組成員的合作、溝通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評課能力。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現“教學做”合一。
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還要具備創設戶外游戲環境、創造性投放戶外游戲材料、組織各種戶外游戲活動和體育游戲的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模仿向主動實踐和積極創新轉變,實現“教學做”合一,教師通常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講授“創編室內游戲活動”這一章節,教師通過小組討論—分組講解示范—共同評價的環節,提高學生創編幼兒室內游戲活動的水平。每個小組在討論過程中,先商量好本組的游戲主題,選擇適宜的游戲材料,制定游戲規則,設計場地規劃圖,然后模擬游戲環節開始游戲,經過小組成員的親身體驗,不斷完善游戲規則,最后確定該游戲的最終玩法。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能根據幼兒的動作發展要求,創造性地利用桌椅、書本、玻璃繩、礦泉水瓶、紙杯、報紙等有限的材料,創編出《繞障礙跑》《營救小動物》《瘋狂的紙杯》《走繩游戲》《老鼠來了》等室內游戲,充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3?加強校企合作,注重理論聯系實踐。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強調能力為重,主張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④
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見習觀摩,教會學生認真觀察、詳細記錄,積累相關經驗。如:學習《幼兒園早操活動設計》這一章節,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流程:實地觀摩—回班級討論—教師授課講解—學生創編早操的操節部分—師生點評。先安排學生到幼兒園見習早操,在見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具體觀察以下內容:教師在做操前要做哪些準備?幼兒做操時用到了哪些器械?幼兒早操由哪幾部分組成?隊列有什么變化?基本操節包括哪些動作?……通過到幼兒園實地規模,回校后再進行理論講解和實踐,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幼兒園早操的組織方法,學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器械和音樂,嘗試創編早操。由此可見,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服務教學,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較大的提升。
總之,《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應用性課程,教師要把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根據幼兒教師的專業特點和本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實效性,為社會培養“應用型”高素質的幼兒教育人才。
注釋:
①張景美.《幼師模擬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青島幼師為例》,《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年第7期,53~55頁.
②張暉.《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前言.
③張景美.幼師模擬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早期教育,2017(7):53.
④王丹丹.《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探究——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為例》,《河北職業教育》,2017年10月,第56頁.
參考文獻:
[1]張景美.幼師模擬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青島幼師為例[J].早期教育,2017(7):53~55.
[2]張暉.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M].2017(11).
[3]王丹丹.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探究——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為例.河北職業教育,2017(10):56.
[4]丁玉,韓燕,關金.學前教育專業“試講”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J].西藏教育,2016(12)34~38.
[5]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