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鳳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包括識字、閱讀以及簡單的寫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寫作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寫作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這個年紀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寫出來的作文內容干癟,語言僵硬。想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體驗生活。本文從“觀察生活細節,積累素材”“挖掘生活,深化認識”“ 激發寫作興趣,主動練習”三個方面,探討教師如何科學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一、觀察生活細節,積累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培養并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寫作之所以讓教師和學生如此為難,是因為寫作需要綜合應用語文知識,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如用合適的語言描寫事物的能力、把握整體結構的能力等。
學生在寫作中的問題大同小異,比如,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不知道該如何開頭;寫作過程中跑題,與擬定的題目相左;語言沒有邏輯……想寫好作文,需要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這樣才能言之有物。教師可以有意引導學生觀察,例如,春天是富有朝氣的,一草一木都生機勃勃,可以組織學生郊游踏青。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談景色,可以講天氣,可以論心情。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成觀察習慣,能自覺觀察生活,這樣既可以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感悟能力,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
二、挖掘生活,深化認識
豐富學生的閱歷,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生保證閱讀量,就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寫出佳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背誦一些好的文章,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好書,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除了書本素材,生活中還有很多素材等待學生發掘。學生只有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寫出的作文才更加真實,才能打動人心。小學生剛接觸寫作,教師在這個階段就像園藝師,學生是小樹苗,教師的指導對學生來說就是甘霖,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重要影響。小學生的生活一般比較簡單,多是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教師應引導學生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帶領學生觀看不同類型的生活紀錄片,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再如,建議家長多帶學生出去旅游,讓他們欣賞不同的景色,增長見識,增加閱歷。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學生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真實動人。體驗生活其實就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去理解、探究,發現平常事物、現象背后的深意。挖掘出這些隱藏的深意,作文便能言近旨遠,富有韻味。
三、激發寫作興趣,主動練習
學生掌握了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后,教師還要點燃其寫作熱情,讓他們愛上寫作。與其絞盡腦汁指導學生寫作,不如讓學生愛上寫作。學生真心喜歡寫作,愿意寫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寫作難的問題。學生愿意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各種小事,表達真情實感,由心而發,作文才能真實感人。
教師要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比如,可以舉辦作文比賽,確定主題,讓學生寫作。學生上交自己的作品后,教師組織趣味班會,邀請家長也參與進來,和學生一起給參賽作品投票,給優秀作品頒發獎章。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對寫作更加感興趣。此外,教師要仔細分析每個學生的作文,糾正錯誤,表揚亮點,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教師還可以舉辦創意大賽,比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編寫童話,然后交換閱讀、評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寫作越來越感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良性競爭,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快樂,從而愛上寫作。
在寫作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讓學生學會觀察、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愛上寫作等,這些方法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