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江
摘?要: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高階思維能力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的知識性教育,成為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幫助高中生打好歷史基礎,提高高中生的歷史綜合素質和高階思維能力,是擺在高中歷史教師面前的突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絕對不能簡單的讓學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知識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還應該積極對課堂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培養高中生歷史綜合實踐能力,這才是未來高中歷史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高階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83-01
在高階思維能力培育理念下,高中的歷史教學應該積極進行改進和提升,積極抓住當前的教育發展機遇,轉變以往的陳舊教學形式,用更加具有實效性的教學形式,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時代性,教師可以從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形式優化等等多個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促進高中生歷史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1.正確理解高階思維能力理念
高中歷史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并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一直都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因此教師對于教學觀念和理解和對教學活動的安排,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決定性影響。高階思維能力是近幾年來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時間較短。在當前的高階思維能力教育趨勢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接受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形式,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接受更多全新的教育理論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而不能一味的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歷史教學。但是對于許多歷史教師,尤其是傳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而言,要想適應教學觀念的轉變,逐步采用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方式,還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所以不能操之過急,否則不僅達不到培養學生歷史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反而會對高中歷史的正常教學造成較大的影響。當教師適應和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之后,再逐步開展教學方案改革和教學內容的優化,進而為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
2.強化高中歷史教學的參與性
在以高中歷史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環境下,高中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程度都是比較低的,并且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很多知識都是教材上的內容,并且這些內容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加工和整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難以提起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也將面臨著較大的阻礙。教師應該及時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重新審視自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在高階思維能力培育理念的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在遵循課堂教學主線的前提下,引導高中生按照正確的學習思路開展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可以將高中生按照學習特點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學習小組之中都有學習成績好的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實力均衡。然后給高中生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讓高中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自己已經學習過的歷史知識內容,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3.助推學生歷史學習習慣的養成
高中歷史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而又系統的過程,教師必須在規范的教學形式之下,將學習方式潛移默化的教給高中生,讓高中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強化,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了解自己的學習習慣和高效學習模式,進而不斷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學習過程中,這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大意義。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依賴于規范的學習過程,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講解某種類型文章的時候,就應該通過大量的分析和總結,在充分把握高中生學習特點的情況下,探索出一個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模式,然后制定相應的教學規劃,科學設置教學活動。在這種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應該重點關注的一點就是,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是在充分掌握教學要求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二者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確定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提升歷史教學的科學性,進而為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是當代高中歷史教學的主旋律,同時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貫穿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形式,提高高中生的歷史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金春紅.高中歷史課堂探究學習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9):27
[2]孫東亮.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8(12):32-33
[3]鄭曉林.大陸與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比較研究—以岳麓版和現代版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4]姚丹婷.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香港高中中國歷史教科書結構研究—以現代版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