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琴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階段對于數學學科的要求,不再只限于讓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數學知識,其對小學生理解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讀”作為當代學生所必備的四大學習能力之一,在小學數學學科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才能領悟小學數學知識及問題案例的深刻內涵以及內在的聯系,才能明白其中的設置意圖,進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的幾個要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旨在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閱讀教學;教學活動;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70-02
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認知特點,不難發現,在組織數學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而閱讀能力較弱。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小學生之中,再加上數學學科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較為枯燥,致使小學生很難提取題目中的相關信息進行解答,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而數學閱讀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獲取知識、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生通過數學課堂閱讀活動,可以有效的強化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1.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數學閱讀的內涵
對于學生而言,數學閱讀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閱讀,內容遠不止讀課本、讀解題過程、讀數學家的故事,它還具有假設、證明、概括、歸納、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它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閱讀,還應當包括一切蘊含數學知識、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號、圖畫、表格等。把數學變為“有趣”的游戲,讓學生由“必須學”變為“想要學”,這是教師教學的終極目標。我們只見過不喜歡數學的學生,沒見過不喜歡故事的學生。數學不只是枯燥的數字,不只是亙古不變的公式,不只是照本宣科的練習題,數學閱讀將帶給學生的是一個生活中的數學世界。通過閱讀,將一個個蘊藏著數學知識的迷人故事,讓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魅力。
(2)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簡單化
提到數學,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會是計算、推理、建模等,但是幾乎不會有人直接將閱讀和數學聯系起來。在大家眼里,閱讀是文科的事情,如語文、英語等科目,跟理科關系不大,特別是數學這一門科目,直觀里認為數學是不需要閱讀,只要記住知識概念、基本公式、定理等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誤區。學數學也需要閱讀,小學數學課外閱讀的不容忽視。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僅僅關注數式的演算步驟,而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這相當于摒棄了數學思維能力的建立。因而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關乎學生后期的數學思維發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明明是一道數學過程非常簡單的題目,有些學生總是出錯。究其原因,是因為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閱讀又有不同于語文閱讀的特殊性,多數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的原因,他們數學閱讀的能力很低,就會出現“題沒看清”、“理解不透徹”、“概念混淆”等情況,歸根結底還是數學閱讀能力差所致。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針對數學閱讀能力的訓練會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2.通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情感來推動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多數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案例時,往往更傾向于用眼睛看,而并非是用嘴大聲地讀出相關的內容,這不僅與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方式方法有關,而且與學生自身的因素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由于有一些小學生未能養成讀數學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所以便會選擇“默默無聲”的方式進行學習。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使其思維活動變得更加活躍,教師便可以通過鼓勵小學生主動閱讀的方式,或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全班參與閱讀的良好氛圍的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小學生的主動參與感。
比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以為小學生營造出相應的真實的生活情境,通過創設某同學到商店購買文具的動態畫面,鼓勵小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讀出所展現出的數學內容,并對其閃光點表示肯定,以此才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通過講解新知來推動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
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新知講解同樣可以為小學生構建一個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平臺。通過對新的數學知識點的閱讀,小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的內容細化,厘清其中的重點和次重點,同時也能使抽象的數學新知識變得更為生動和全面,在“細嚼慢咽”的過程中,數學新知識的難度也會隨之降低,便于小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為了使教學效果更為明顯,教師則需要起到領頭示范的作用,逐字逐句地去讀,并通過閱讀找出所學的數學知識的關鍵詞。
比如,在學習“梯形的性質”時,教師便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先一字一句的閱讀,然后動筆標記出表述中的關鍵詞。對于要點標記正確的小學生,教師應予以肯定;對于標記偏離性質要點的小學生,教師可通過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們再次進行閱讀,小學生們在邊讀邊對比的過程中,理解也會變得更為深刻。
4.通過探析案例來推動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抓手,數學問題的提出與解疑,也是數學學科知識要義的精髓。通過閱讀相關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夠喚醒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而且還能使其領悟到問題的設置意圖,在邊閱讀邊思考的過程中,小學生也能形成初步的解題思路。而在解題之前先探析相應的案例,教學效果也會更佳。
例如,在解決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數學問題前,教師便可以先結合案例,讓小學生們認真、仔細地閱讀題干,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標明其中的關鍵數據和最終需要解答的問題,以明確解題的目標。以后再解其他相關的數學問題時,小學生才會舉一反三。學生將發現,在數學的世界里,繽紛絢麗,異彩紛呈,數學與刻板、枯燥已經絕緣,變得有趣。
5.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活動的實施,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應提高重視程度,在組織教學活動中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通過精心的導入,誘發學生閱讀的動機,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其次是具體的針對教材例題來開展,指導學生閱讀例題;最終找出所需的條件,逐步推理,通過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來解決相關問題。通過數學課堂閱讀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學習的動力,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但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練成的,需要學生、老師以及家長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參考文獻
[1]萬麗.打破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6.25(44):90
[2]高詠梅.淺析讓“數學閱讀”之花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綻放[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32(06):87
[3]李小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28):142-143
[4]張敏.語言因素對小學數學應用題難度的影響[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792-795
[5]蘇力.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C].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基礎教育學校聯盟年會論文集—當代教育評論(第九輯).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9:206-207
[6]徐海燕.巧用數學閱讀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思考[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5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