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剛
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提升教學能力、促使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1]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普及,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成為了可能。為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求,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一線的教師也在不斷探尋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教學是時下較為熱門教學方法,部分學科已經相繼開展有關翻轉課堂式教學實踐,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當前,對翻轉課堂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理論部分研究較多,對體育教學應用研究還較少。[2]
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最早出現在美國,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運用網絡信息為中介,將課堂內外的實踐進行調整,讓學習過程的中心從老師轉向學生的一中個性化教學形態。又稱之為“顛倒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在排球教學過程中扣球技術是排球技能作當中學生較為喜愛的一項運動技能,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較單一,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僅靠教師的示范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動作表象,短時間內很難掌握扣球技術動作。為更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扣球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排球扣球技能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目標,故將教學實驗的內容設定為排球的扣球技術動作的教學。
查閱與“翻轉課堂式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結合排球扣球技術的特點制定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并根據其研究的動態為本研究的實驗設計和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選取實驗組和教學組進行實驗前測驗和實驗后測驗,測試內容為學生排球學習興趣量表、學生學習動機量表、學生身體素質。發放測量量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100%。運用“測量--再測量”的方法對量表的信度進行檢驗,穩定系數r>0.06,p<0.05,表明所的資料真實有效。
經過教學實驗后,根據大學排球普修排球扣球技術的考評辦法和評分標準,考試邀請非教學實驗的排球專業教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扣球技術考核,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公正。
將在教學實驗中所獲得全部數據,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組間所取得的數據,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P值≤0.05為顯著性差異。
2.5.1 實驗目的
對扣球技能的教學實驗,剖析在排球扣球的教學中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差異,驗證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對體育專業課技能習得的影響。
2.5.2 實驗內容
運用Moodle教學平臺、即時聊天軟件(QQ)兩鐘交流軟件,選擇排球扣球技術為教學實驗授課內容、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為本次實驗測試內容。根據實驗結束后測試結果驗證翻轉課堂教學法對排球扣球技術動作習得的效果。
2.5.3 實驗對象
教學實驗對象選取運城學院體育系沒有排球基礎的大二排球普修學生共計40名(男生36名女生4名)為實驗對象,為保證實驗的公平性和便于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都有本人來上課,通過實驗前基礎指標的測試(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身高、助跑摸高、立定跳遠、立臥撐、羽毛球擲遠),隨機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2.5.4 實驗設計與實驗條件控制
實驗選用“單盲”教學實驗和組間對比設計,[3]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排球扣球技術中教學效果是否存在差異性,驗證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對排球技能教學中扣球技術習得的影響。為使教學實驗保持公平性,對照組和實驗組均有同一名教師進行授課。為避免由于實驗對象之間產生差異而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采用佘敏克教授對排球運動員體能量化評定辦法,選取指標(身高、助跑摸高、立定跳遠、立臥撐、羽毛球擲遠進行測試),將所得數據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得出影響學生排球技能習得的影響因素。為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驗證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影響,故將興趣、動機作為教學實驗前的因子進行定性分析。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測量內容選取張力為、毛志雄修訂的相關興趣、動機量表。以此對兩組學生進行均衡化處理,使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影響因子沒有顯著性差異,滿足實驗條件。
2.5.5 實驗因子處理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排球扣球技能的教學,在進行排球扣球技術動作教學中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建立初步動作表象)——學生模仿練習(泛化階段)——教師糾錯(分化階段)——學生練習(最終形成自動化階段)的方式進行教學。
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排球扣球技能的教學,課堂的實施階段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課前教師通過教材和學情的分析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信息交流平臺將授課視頻、教師將技術動作講解視頻分享到平臺以供學生使用,同時設定幾個評價指標以便學生檢測。學生通過教師發布的教學資源通過吸收內化根據自身情況提出問題。課中教師依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和單獨指導,學生通過練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完成教學設定的教學目標。課后,教師根據學生扣球技能的學習情況,總結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課下自己練習中應當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教師的反饋,解決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一步鞏固扣球的技術動作,并通過信息交流平臺與教師互動。

圖1 教學方法示意圖
3.1.1 實驗前兩組學生掌握扣球技術動作測試
運城學院主要招生對象為山西省內學生,由于山西省內學生體育高考沒有設置專項考試。本次實驗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沒有排球運動經歷的學生,故兩組學生的技術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條件。
3.1.2 實驗前兩組學生相關指標均衡化處理
實驗前選取身高、助跑摸高、立定跳遠、立臥撐、羽毛球擲遠、排球學習興趣、排球學習動機測試指標對兩組學生進行測試,經過數據的處理進行分組。經過對相關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實驗前對所有學生進行測試,通過多次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達到符合教學實驗的理想狀態(教學組和實驗組所有指標獨立樣本T檢驗P值均>0.05)。

表1 實驗前實驗對象相關因素差異性檢驗
3.2.1 實驗后兩組學生扣球技能水平測試結果
為保證測試結果的公平性,采用“雙盲”測試法,測試由非授課老師進行測試,測試順序隨機。

表2 實驗后實驗組、對照組技能考試成績差異性檢驗
兩組學生技能考試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技能考評結果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平均成績74.3,對照組成績71.38,相伴概率0.036<0.05,屬于小概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排球扣球技能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扣球技術動作的習得學習。
3.2.2 實驗后兩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指標分析
為進一步檢驗翻轉課堂式教學是否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影響,在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排球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測驗結果。

表3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排球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差異性檢驗
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排球學習興趣、排球學習動機指標測試成績進行量化處理,從獲得數據的平均成績來看,實驗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平均成績為72.9和77.3,對照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平均值為65.2、69,兩組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已經有差距。將測試結果通過軟件SPSS17.0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相伴概率小于0.05屬于小概率,說明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都積極的影響。
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反復的觀看扣球技術特征,教師的在課前講解可以反復觀看。學生更容易建立正確、穩定的動作表象。授課過程中實驗組的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練習,通過自身的問題及時與教師互動,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的學生學習的效率要高很多。課后檢測結對實驗組學生完成的效果要強于對照組學生,測試是對技術動作掌握的一個考評,通過考評實驗組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很快解決問題,而對照組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時間要長于實驗組。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觀察,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在完成課程目標效果要高于對照組,翻轉課堂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動作技能的形成。
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示范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增加了教師與課前、課中、課下的互動。使授課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學生更愿意分析和解決自己在練習中存在問題,在課堂中實驗組學生學習情緒更高漲,面對挫折的勇氣更強,外在的表現為實驗組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排球運動的積極性高于對照組。[4]
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我們實驗的驗證這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這種教學過程從教師備課、授課、課堂小結都與以往的課堂準備不同。[5]翻轉課堂式教學對教師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的結果對過程的把握也很重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對教學內容和策略進行了一些更新嘗試,對教學方法的感觸總結了以下幾點:
4.3.1 教學過程:由“重視教師講解示范”向“解惑答疑的過程”轉變
教學實驗中教師收集課堂資源,將課堂中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在課前分享給學生,學生經過反復的學習、觀看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學生通過課前練習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課中與教師互動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特征和理解能力,改變了教師對學生的同一認知,對教師的解惑答疑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6]在課堂中教師分別對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講解和示范,在課堂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性高了許多,技術動作掌握的速度也快了許多。
4.3.2 教學方法:由“教師主導課堂“向”教師服務課堂”的轉變
在以往的體育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熟悉授課內容通過“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對認真講解課堂中的反復技術動作要領,帶領大家一遍又一遍進行練習。在整個課堂中一直擔心學生聽不明白、學不會,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形式的教學容易致使有技術動作偏差的學生不能夠掌握,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學習更多的技術動作,致使教學進度慢學習效果差。翻轉課堂式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的練習內容和練習方法都是圍繞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問題而展開。整個課堂能夠看一個班級內,不同的學生練習的側重點不相同,反而教師表現“輕松”。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反而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術動作的掌握更扎實,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更有積極性,整個教學進度快于傳統教學
4.3.3 教學設計:由“重視技能習得結果”向“重視技能教學過程和結果并重”轉變
在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設定的教學內容重點側重于學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上。學生對技能的掌握一般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掌握排球扣球的技術動作。[7]這樣的運動技能習得的過程學生是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再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一過程符合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特征,有利于學生發展創造能力的過程。然而這種教學過程教師重視強調了對結果的要求,而忽視了對過程的把控。翻轉課堂式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身消化吸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更多的體現在課堂上,教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把控課堂的過程。這一同時也收獲更好的效果,同時又符合運動技能認識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