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摘 要:國畫作為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具有深刻的民族烙印。作為國畫創作的基礎和本質元素,中國筆墨文化能夠將國畫藝術的深邃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二者的巧妙結合不僅對于筆墨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國畫藝術的弘揚和傳承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文章基于對筆墨文化審美及精神價值的理解和分析,探討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筆墨文化;國畫創作;應用研究
傳統的筆墨文化綿延至今,蘊含了豐富的內涵。作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喜好的創作方式之一,筆墨文化的審美價值和深邃內涵是其散發獨特魅力的根本所在。而筆墨在國畫的創作當中又對其賦予新的涵義和靈魂,無論是從廣義還是狹義的角度來看,筆墨文化和國畫的創作之間都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傳統筆墨文化不斷豐富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也越來越符合當代的審美特色和發展規律。
1 筆墨文化概述
1.1 筆墨文化元素的內涵
簡單理解筆墨文化就是用筆和墨進行寫和畫的創作形式,即筆墨文化是書寫和繪畫藝術的結合。對于線的表現是筆墨文化的重要特點,對創作者思想的傳達以及深層意象的表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國畫的創作中,古人常借畫來表現心中所思,而筆墨則是其繪畫表現的基礎,承載了創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內涵。相較于西方的創作手法和繪畫技巧,國畫更注重意境的表達和韻味的刻畫。中國畫講究點線和留白,通過情與景的交融,營造作品想象空間,用以承載其中的深意和內涵①。筆墨文化和國畫的完美融合,賦予了國畫深邃的藝術氣息和悠遠的意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作方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動力。
1.2 筆墨文化元素的審美價值
從先秦時代開始,國畫就逐漸展現出其特有的審美價值。從古到今,國畫在每一個時期,結合當時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其時代的特點,既細密瑰麗,又粗獷豪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國畫發展研究通常以宋元為界限展開,從宋元開始,國畫中的筆墨情趣出現了逸筆草草的特點,這種隨性的筆墨表現方式體現了創作者的內心感受并且蘊含了明顯的時代氣息,因為當時的創作風格多注重體現作品與生活的聯系。從我國國畫的創作歷程和發展特點來看,國畫對于寫實和寫虛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多是以物寫意,以景傳情。由于時代的變遷和國人審美方式的轉變,對于筆墨結構的不同看法使國畫中筆墨的運用價值無法得以真正體現,而一幅優秀的意象藝術作品要求創作者將不同元素進行銜接和協調,最終形成充滿韻味和靈性的畫作。每一種筆墨風格都體現了創作者的內心感受及時代氣息。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及“潤物細無聲”這種境界,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創作者所追求的。因此,筆墨文化的審美價值不僅在于點線間,更在“似與不似”間,創作者只有體會到了其中的精神氣質,才能對筆墨元素在國畫中的運用得心應手,正如齊白石先生所說的那樣:“國畫創作是一種游走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巧妙性。②”
1.3 國畫中的筆墨語境
筆墨作為國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讓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無不重視“筆墨”二字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四個層面來理解筆墨的含義,一是指作畫時使用的筆和墨;二是指作畫時的表現手法;三是指國畫中的藝術語言,包括形態、節奏和韻律等方面的美感;四是指國畫創作中蘊含的筆墨精神③。
國畫的創作不斷融入新的元素,給人以中國文化獨有的審美體驗。在中國繪畫發展的歷史中,筆墨是最主要的運用元素之一。畫梅、竹時只需幾筆就能將竹的氣節和梅的傲骨展現出來,同時也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2 傳統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中的運用
2.1 點與線的運用
點和線的運用在國畫創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點作為筆墨文化元素中的最小單位和國畫創作的最基礎元素,對于畫面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點的得當運用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提升整幅作品的層次。小小的一個點,也要講究下筆的輕重緩急;點的大小、濃淡對畫的整體都有很大的影響①。此外,線也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不同線的運用對于畫作的形式美都有不同的影響,通過線的靈活運用可以很好地掌控畫面,賦予畫面獨特的呈現效果。
2.2 留白的運用
在國畫的創作中,留白是十分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創作者通過不同的留白方式表現出不同的意境和內涵,例如上滿下空、上空下滿、上下空中間滿等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給欣賞者帶來不同的感覺。同時,留白也是創作者保留想象空間的重要手段,給欣賞者帶來無數鮮活獨特的審美體驗,以到達寓情于景、畫外余音的藝術境界。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無以觀復。②”這句話就是形容在茫茫心境中對于“道”的追求,即“心的留白”。將這句話運用到國畫中,體現的就是創作者內心情緒的外露,也就是畫的意境。
2.3 墨的運用
在國畫創作的歷程中,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墨分五色,繼而又有潑墨、宿墨、漬墨、積墨等多種墨色運用,不同的墨色在創作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優秀的繪畫作品要求創作者在筆、墨、線、水等多個方面都具備高妙的技巧和嫻熟的把握。古人有云:“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眹嬛v究濃淡干濕的變化,我國從古至今的畫家無不深諳國畫創作的要旨,十分注重畫面中的干濕之道。畫面過于枯燥,則燥氣過剩,畫面過濕潤,則又無生氣,用墨缺乏變化則畫面會僵硬死板,故要以淡墨化濃墨,以濃墨破淡墨,以濕墨潤枯墨,以枯墨點濕墨③。
2.4 對“理”的運用
“理”作為國畫創作中的獨特元素之一,看似無章法可循,卻在國畫的創作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表現手法。創作者通過不同的走勢和筆法,表現內部心靈世界的差異,根據不同的表現法則,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文化閱歷和成長經歷進行描繪和塑造,形成屬于創作者獨有的、不同的藝術風格④。這種表現方式逐漸融入傳統筆墨文化的“理”中,成為國畫藝術獨特的創作理念。
3 筆墨文化的民族性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作品,無不以筆墨的形式進行描繪和展現,通過筆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及思想,將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不斷發揚下去。從古至今無數的優秀作品都成為獨特而珍貴的遺產流傳至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熠熠生輝,可見筆墨在我國的歷史文化的傳承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結語
在國畫的創作中,通過對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國畫的藝術美感,還能豐富其內涵,使國畫的創作融入時代元素,適應社會的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同時,為了使國畫得到繼承和發展,保持民族特征,就要不斷探索將傳統筆墨文化元素應用到國畫創作當中的方法和技巧,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共同發展。